麦当劳回应招聘退休人员
近日,一则关于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友发布的招聘图片显示,麦当劳门店打出"退休员工招募中"的宣传语,任职要求为每周可上班至少3天、提前退休及达到退休年龄(女50周岁、男60周岁),并注明可享受国家法定假日三倍工资、周六免费餐饮及员工折扣、商业保险等福利。这一招聘信息迅速登上热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针对此事,麦当劳中国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作出回应:"麦当劳中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及政府指导执行用工政策,为全职员工依法缴纳社保。同时我们采用灵活多元的用工方式,退休返聘人员等劳务关系员工也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为其提供符合法规政策的报酬,并提供商业保险等。"这一表态既表明了企业遵守劳动法规的立场,也揭示了餐饮行业用工模式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深入调查发现,麦当劳此举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转型,餐饮服务业用工模式正在经历显著调整。多家知名连锁餐饮企业都在尝试"银发用工"新模式,包括肯德基、星巴克等国际品牌,以及部分本土餐饮企业。这种用工方式的兴起,背后折射出多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从人口结构角度看,我国正加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多年下降,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较峰值时期减少超过4000万。这种结构性变化迫使服务业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用工策略。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也是重要推手。随着第三产业持续扩张,餐饮服务业用工需求保持旺盛,但年轻人就业选择日趋多元化,外卖、直播等新兴行业分流了大量传统服务业的潜在劳动力。某连锁餐饮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现在招聘18-25岁的服务员越来越难,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时间自由、社交属性强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退休人员再就业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相比"40后""50后"退休群体,"60后"新一代退休人员普遍具有更高学历、更强健康意识和更多元化的职业诉求。他们中不少人选择"退而不休",既是为了补充养老金,更是为了保持社会连接、实现个人价值。麦当劳提供的弹性工作制、员工福利等,恰好契合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从企业角度考量,招聘退休人员具有独特优势。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分析指出:"退休员工通常稳定性高、责任心强,在客户服务、传帮带新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他们的社保等用工成本相对较低,有助于企业在不降低服务品质的前提下控制人力成本。"特别是在早餐、下午茶等非高峰时段,退休员工可以有效补充用工缺口。
然而,这种用工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体力要求与年龄适配性问题。餐饮服务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对老年员工的身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其次是代际融合难题,如何让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协同工作,需要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不断创新。此外,工伤保险等保障措施也需进一步完善。
法律专家提醒,退休人员再就业属于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主要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定。企业在聘用退休人员时,应特别注意工作时间、劳动保护、报酬支付等方面的合规性,避免引发劳务纠纷。同时建议退休人员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工作内容、报酬标准、责任划分等关键条款。
社会学研究者指出,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现象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社会趋势——"终身职业时代"正在终结,"多阶段职业生涯"将成为新常态。随着寿命延长和健康水平提升,传统"学习-工作-退休"的线性人生模式将被更加灵活多元的生命历程所取代。企业需要为此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准备。
从国际视野看,发达国家在银发劳动力开发方面已有成熟经验。日本便利店7-11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老年员工专属门店",全部由65岁以上员工运营;德国餐饮业普遍实行"分时退休"制度,允许老年员工逐步减少工作时间。这些经验为我国应对老龄化背景下的用工挑战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和老龄化程度加深,"银发就业"将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创新用工管理模式,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共同构建年龄友好的就业环境。麦当劳等企业的探索,或许正是这场用工革命的序幕。
对于退休人员而言,再就业不仅是经济收入的补充,更是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合理的再就业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认知衰退、维持社会关系。但专家也建议,退休人员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工作强度和类型,平衡工作与生活,实现"老有所为"与"老有所乐"的统一。
餐饮行业的这一变化,也引发了关于延迟退休政策配套措施的讨论。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完善弹性退休制度,建立适合中老年就业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发更多适合银发群体的工作岗位,让丰富经验转化为社会发展动力。
在这个人口结构剧变的时代,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看似是一个微观的用工现象,实则映射出宏观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它挑战着传统的年龄歧视观念,呼唤更加包容、多元的就业生态。当银发族与Z世代在快餐店并肩工作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幅代际融合的生动图景,更是一个社会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缩影。这场静悄悄的用工革命,或将重新定义我们对工作、退休和人生价值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