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音主导的拼音文字和以形主导的拼形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浅谈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拼义语言(第1篇)
夏国民
从微观上看,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态。从宏观上说,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系统。世界上各种各样有文字的语言,都是语言出现在很久很久以前,然后才有文字的诞生,例如,英文、俄文都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而讨论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语言的历史不宜多说,并且由于拼音文字众多,得先从拼音文字说起。
拼音文字都是以音主导,语言与文字结合得比较紧密,表面上语言文字都是一体的,只存在语言看不见与文字看得见的区别,平常说话或写文章表达,语言和文字一般都是混用,比如英文、英语随便挑,都说得通,因而“我手写我口”,“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这些说辞安在拼音文字头上都比较贴切。也因此在汉语语境中,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历来都没有相对应的英字、法字、德字、俄字的说法。
语言与语言的区别主要在于音节、词汇和语法的不同,总体上相对应的是语音系统、词语系统、语法系统都有差别。有文字的语言,其词语系统又可称为书写系统。
表面上看,拼音文字虽然与其对应的语言联系非常紧密,但实际上各自的整个书写系统都是可以改变或替换的,英文、法文、德文等众多语言文字都采用的是拉丁字母,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很多其他民族的语文都采用的是基里尔字母,而蒙文就是个可变换的现实典型。
十三世纪以前,蒙古语是没有文字的。传统蒙古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4年,当年是成吉思汗命令被俘的畏兀儿(回鹘人)塔塔统阿采用回鹘字母为蒙古语创造了书写系统。
之后几百年来,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一直主要使用传统蒙古文。而蒙古人民共和国却在1931年开始采用西里尔字母书写系统,并且于1946年正式将这种文字定为官方文字,从而取代了传统的蒙古文。但从今年(2025年)元旦以后,蒙古国又将传统蒙古文重新用作官方文字,规定所有官方文件同时采用传统蒙古文和沿用了八十年的西里尔字母蒙古文。
进一步往深里说,蒙古语也有方言之别,蒙古国的方言是喀尔喀蒙古语,内蒙古的方言是察哈尔蒙古语,二者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书写系统等多方面还存在着差异。由此可见,拼音文字如果受不同地域政治文化的影响,变化会比较大。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里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古代丹麦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荷兰以及周边有很多外迁移民,英语是由其中迁至不列颠群岛的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部落的众多日耳曼人所说的语言演变而来,并且后来主要是通过英国的殖民活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这也就是英语的简略来龙去脉。
英语使用拉丁字母,属于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
英文只使用26个字母,初学者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拼写规则,由于其简洁的字母组合方式,上手简单入门快。
近四百年来,在英美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影响力下,当下的英语,全球普及程度高,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通用语言,这使得英语在当今国际交流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掌握英语有助于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育资源,能够方便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沟通。
但是,英语语法比较复杂,词汇量增长趋势很大,在单词记忆、词根词缀复杂性等方面逐渐显现出劣势。对于非母语学习者来说,超越一般交流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艰难的。
英文单词主要通过字母组合用表音的方式来表示意思,英语大约只有1500个单音,单词组合往往较长,在表达大量信息时显得不够灵活,不利于高效表达。
以英语为代表的拼音语言文字与汉语言文字比较,不像汉字可以通过义旁声旁等偏旁形态来直接和间接表义,前者最大的短板实际上是相关词汇先天缺乏共性,语文不能够触类旁通当然影响效率,这也是后文将重点讨论的问题。
拼形文字由于是以形主导,自古以来,语言与文字似乎就是两码事。汉文的语言与文字,分别简称为汉语和汉字就已经有两千多年,汉字放在全球背景下也是独一份的存在。学者石毓智先生于2013年就撰文提到,华人世界存在着一种现象,很大一部分人平常说话或写文章,涉及到“中文、汉语、汉字”三个词的运用时,往往不能应景准确表达。的确,很多人经常将汉语汉字混为一谈,语言与文字不分,一些受拼音文字影响较大的文化人尤甚,就连著作等身的李敖先生二〇〇六年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是如此。当然,言辞中不是每句话都有分清楚的必要。
上述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没有理顺,或者说二者的界限和贯通的地方还没有搞清楚。
按说文字应该属于文字学范畴,语言应该属于语言学范畴,但拼音文字本质上二者是分不开的,文字学自然成了语言学的附庸。
汉字属于拼形文字,这在前面十多篇系列文章里有推理和定论,并且文章中基本上没有论及汉语,这也可以作为汉字与汉语能分开论述的证据。
汉语属于什么语言呢?西方有很多学者说“汉语是孤立语”,这种说法实际上是“说了等于没说”。国内有不少人认同“汉语是分析语”一说,但这种说法概念过于宽泛,对大众来说,有点不着边际,或者说不接地气。
汉语继承上古的雅言,与拼形文字一起共同发展和演变,成就了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语音以普通话为标准,尽管我国南腔北调相距几千里,多种方言并存,但因为有汉字主导,语言的语法相对简单而又灵活,词汇基础扎实而又富于变化,汉语与汉字相得益彰,加之行政倡导,具有形成强大语言优势的潜力。
汉语与汉字是密不可分的吗?不可否认的是,各种语言客观要求书写系统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凸显短板。
俄罗斯境内的东干人也说汉语,当地人自称东干语,但没有使用汉字,实际上他们讲的是我国甘肃一带的汉语方言,文字采用的是西里尔字母拼音。或者说,东干语文字实际上是以基里尔字母为符号的一套汉语拼音文字,因而失去了汉字多字一音和一字多义的复杂和优势,自然演变成了一种弱势语言。
日文比较特殊,表面上看与汉文很相像,但本质上是属于拼音类型,当代日文已经演变成了以假名拼音为主的文字。目前日语中借用了两千多个汉字,但都是作为日语汉字词使用,而且大部分单字读音都是双音节,由汉字组合的词语其音节都是成倍增加的,听起来不免啰嗦。因此在词汇方面,随着全球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日文有向汉文靠近的必要,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