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码字的代价是孤独,我愿意支付

在指尖与键盘的每一次碰撞中,我仿佛能听见思想的清脆回响。码字于我,早已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场与自我对话的修行。我沉醉于这种将无形思绪转化为有形文字的过程,尤其是码字竞速时,那种思维与速度的极限拉扯,更是让我上瘾。我的手指能敲出每分钟150字的节奏,这速度,是时间在指尖流淌的证明,也是内心专注的勋章。

然而,这份热爱似乎注定要伴随孤独。身边鲜少有人能与我共享这份对文字的疾迷,更遑论一起体验竞速的酣畅淋漓。线下,我常常是一个人,面对空旷的键盘,与文字为伴。但这并未让我感到真正的寂寞,反而更像是与热爱独处的灵魂相拥。我选择在网上寻找同好,隔着屏幕,我们用速度和字句交流,分享着那份旁人难以理解的喜悦。这种虚拟的共鸣,足以驱散现实的冷清。

阅读于我,也成了一种独特的“码字”体验。我不再仅仅用眼睛去“看”,而是用手指去“打”。一字一句,从屏幕或书本到指尖,再由指尖敲回屏幕,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字的二次创作。这个过程,让阅读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参与,记忆也因此在指尖的触碰下变得格外深刻。虽然这或许有些“偏执”,但我知道,这是独属于我的阅读方式,是我与文字深度连接的桥梁。

有人问我,为何不更广泛地社交,为何不尝试更多元化的生活?我理解那份对热闹的向往,但我的内心早已被文字填满。码字竞速带来的专注与挑战,阅读打字赋予的理解与记忆,这一切都让我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孤独,或许是我选择这条路的必然代价,但我愿意支付。因为我知道,在这份孤独的背后,是文字赋予我的广阔世界,是内心那份对纯粹热爱的坚守。它让我更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声音,更坚定地走在属于我的路上。这份孤独,非但不沉重,反而如空气般,是我呼吸写作的必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