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跟时间赛跑!因为没有共识才是共识!中美第三轮:到底谈成了什么?
暗流涌动
中美第三轮谈判。
说起来,大家都是和颜悦色,仿佛达成了什么了不起的成果。
然而,即便是西方记者询问他们自己的内阁人员,得到的回复也不过是“稀土管制松绑”了。
至于我们,看村里的说法,“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很明显,不仅没有就具体内容谈成什么,甚至这一次连新的增量成果也不多。
为何会如此?
我们真的要改变思路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下的可能性:
今天的中美,两边或许最大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最大的谈判成果,就是没有成果。一切先悬置在那里。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中美在过去90天左右的时间内,都忙的一塌糊涂。
川普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功塑造了排除中国的“15%关税同盟”;中国也在悄无声息中,又签了大量的一带一路的项目。
川普将无关痛痒的部分产品解禁,同意卖给我们;我们也强化稀土管制,卖一点、卡一点,滴滴答答,让美国人很郁闷。
川普到处扮演所谓的“国际和平斡旋者”,我们也是到处宣布自己是国际社会和平的压舱石,彼此都在拉人。
川普对内搞定《大美丽法案》,我们则对内宣布要搞“反内卷”。
其实,对于两边各自的国内经济情况而言,我们要看得懂:
大美丽法案
=
反内卷
=
国内国际再平衡
=
为产业链规则主导权争夺布局
很明显,根本没有一个是躺平的,反而都是积极有为,恨不得一个月当10年来用的。
因此,谈成了什么,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毕竟,他们之间,或许已经根本不再对所谓的谈出自己满意的协议,保有任何幻想了。
他们真正要的,就是用时间换空间,加速对其它国家的收割和套利,为未来两边扳手腕,做积极布局。
这种感觉,有点像唐朝的“香积寺之战”。
唐军和所谓的叛军,都觉得自己是代表了正义,都是为了人民,都是代表了天道。
因此,往死里拼,都是硬刚,决不妥协。
哪怕双方的精锐可以在一天内被打爆几万人,照样后面的部队不会垮,还能继续拉人打下去。
如今,中美之间,关税、贸易、产业等各种问题,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站在美国的角度,由于中国的崛起和不屈服,使得美国的霸权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像过去30年那样,形成一个闭环,这是生死大忌。
站在中国的角度,由于美国的霸权和无底线的品质,使得中国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无法形成闭环,这也是存亡之道。
所以,现在的谈,也不过是鸣金收兵而已。
往后延,后面该攻城略地的,还是会这么做。
目前中美经济,都无法实现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闭环,这也成了两国关键性的战略争夺。
所谓的再延90天,也就是毫无意义,只是回家去,各忙各的。
哪天,哪一方觉得自己准备的差不多了,也就会对对方进行突袭,这就是剧本。
其实,美国人自己也清楚,自己目前的资源是严重不足。
要维持全球霸权,那么,全球各地都需要投入。
但是,要对付我们,那就需要将大量资源聚焦于我们这里,进行博弈。
可是,资源就这么多,无法兼顾。
那么,先搞定其它地区,让自己可以腾出一些资源出来,加码我们这里,也就是目前唯一看似可行的路了。
如果再延迟90天的休战,意味着什么?
首当其冲,届时,美联储的降息动向,已经会明朗很多。
我们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外需。
关税战暂缓执行,外需多少有一些托举。
等关税战再打的时候,只要美联储已经进入了降息周期,是不是我们的压力依旧会小很多?
毕竟,就算再打关税战,只要美联储降息,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进行加码内需刺激,不用太过担心汇率和资金外逃了。
这就是我们要的“时间差”!
不少人觉得,川普的软肋,是任期,或者说,是中期选举。
事实上,这都不算,因为是明牌。
以美国政坛的情况,光中期选举前,川普面临的挑战都像是很多道关卡。
所以,3个月前的川普诉求,和3个月后的川普诉求,极有可能完全不同。
这个情况,不是川普自己说了算,而是美国的国内机制导致的。
他们所创造的短视,甚至不是按照一个任期、一个中期选举来算,反而是按照几个月来算的。
几个月前很有必要跟我们对殴的事情,在几个月后或许就毫无意义了。
试想,就这种情况,我们跟着美国人起舞,不要被他们玩死?
对于中国而言,就这么慢慢耗,反而更好。
我们就可以继续按照自己的长期规划来,尤其是抓住十五五规划的关键5年。
这5年的目标达成,我们就是全球最牛逼的制造业超级强国。后面,攻守易形,那今天美国给我们制造的麻烦,也就自动消失。
因此,关税战所谓的出口利好,有意义,但是,也就这么多。
重点是,我们国内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产业升级,同时,也给我们机会,去等弱美元周期开启。
只要后续弱美元周期开启,资金走线的情况会大幅好转,那么,国内的需求侧压力就会渐渐消除,内循环也就启动了。
像最近,对花师傅的惩戒,依旧说明,上述压力,目前还没有解除。
花师傅玩玩就算了,还捣鼓些碎银子出海,不搞你,搞谁?
聊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清楚了。
外部风险目前就这么多,最大的风险就是这么相互消耗着,而不是说马上又有新的风险陡增。
那么,接下去,国内的风险(需求不足)何时缓和,就成了最关键的方向。
也因此,村里此时,只能继续扒着大A,不能轻易引发暴跌。
这个逻辑,已经跟4月份关税战刚刚开打的时候,完全不同了。
争分夺秒,加速完成科技突围、军工突围、地缘突围,才是当务之急。
接下去,资金会去哪里抱团呢?
显而易见了!
这里,还是要提醒一点:
不要过度迷信所谓的“高股息策略”,好像偏通缩环境下,这个策略就一定会赢到底。
事实上,反观日本30年迷失,也就初期“高股息策略”是有所斩获,后面全部是溃败的。
即使是日本的例子,这30年中,真正获得收益红利的,依旧是围绕两个主题:
科技成长 + 出海淘金
A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