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持续套现,“徽酒老三”口子窖陷中年危机

500

2025年7月23日,口子窖一纸公告引发热议。A股白酒上市公司口子窖实控人刘安省,在未来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按照当前股价测算,约合市值8亿元。而这,并不是第一次。

据天眼查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上市以来,刘安省通过股权质押、减持、分红等方式,累计套现金额已超40亿元。市场称他为“白酒圈最狠的收割者”之一。

而反观口子窖这家公司,本是一手好牌。安徽三线酒企里,它曾是利润率最高的“优等生”。但十年过去,营收停滞在50亿上下,市占率持续边缘化,产品结构严重依赖单品高端化无起色,新品策略也几无水花。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正在失速的白酒品牌,被它的实际控制人一次次当成提款机,直到留下一个“利润还行、增长停滞、创新停摆、管理失序”的壳。

资本故事讲完,品牌价值却被耗尽。

口子窖,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一、口子窖增长失速,困在了省内

从财报数字看,2025年一季度口子窖依旧维持“盈利”: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3.59%。乍一看是“稳”,实际却是“虚”。

利润增长的背后,不是产品提价,不是动销改善,而是对市场费用的紧缩开支和渠道投放的战略保守。换句话说,是靠勒紧裤腰带赚出来的净利,不具备延续性。

拆财报可见,2024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9%,管理费用下降3.1%。而在行业普遍加大宣传、渠道补贴、团购下沉的背景下,口子窖反其道行之,只能说明一点:增长已经失速。

这不是突然开始的,而是系统性滑落。2023年全年,口子窖实现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6.1%;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增长11.04%。放在白酒板块整体回调的大背景下,或许还能说得过去,但横向一看,并没有多少优势:

• 舍得酒业2023年营收增长11.27%,净利润增长14.65%;

• 今世缘营收增长14.31%,净利润增长18.6%;

• 水井坊大刀阔斧“做品牌”,营收增速近30%。

而口子窖,只剩“平平无奇”。

更严重的是,其原本寄望的“高端化路径”也已走入死胡同。自2019年推出“口子窖·国酿”系列,试图切入300元以上价位段,攻占次高端市场。但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口子窖在全国范围内涉及的“国酿”类商标仅注册了6项,其中有3项尚未通过实质审查。

换句话说,“高端国酿”连品牌护城河都没筑稳。

不仅如此,终端反馈也相当刺耳。据2025年一季度终端走访数据,“国酿”系列在苏皖鲁豫四省的铺市率低于10%,省外甚至出现经销商“退出订货”的情况。根据《酒业家》调研,2024年底“口子窖·国酿”整体销量仅占公司总销量不到3%,复购率远低于其主打浓香系列。

再看实际动作,2023年起,“国酿”相关营销预算逐步压缩,天眼查上关于该系列产品的推广广告、合作资源、公关合同几乎归零。而同期今世缘推出的“国缘V9”已逐步占据宴席市场,舍得酒业“品味舍得·陶坛藏”在南方市场形成了品牌记忆。

而口子窖呢?依旧沉迷于“年份系列”的自我模仿,把“兼香”做成了“尴尬香”。

一句话总结:当同行在高端赛道奔跑,口子窖却还在自说自话地兜圈。

过去,资本市场给口子窖的估值溢价,是基于“稳健增长、结构升级”的故事。如今,增长已失速,结构升级也已失败。如果“国酿”是口子窖冲击中高端的排头兵,那么现在的现实是——排头兵没打出火力,整个阵型已经在退却。

2、口子窖高端梦碎

白酒行业真正难熬的位置,不在高端,也不在低端。

茅五泸虽然增长放缓,但凭借品牌护城河和高净值宴请场景仍有护身符;光瓶酒靠渠道深耕、产品通俗,赢得了“下沉市场的刚需票”。最焦灼、最无退路的,是以100~300元为主战区的中端酒企,而这,正是口子窖赖以起家的命脉。

先说数据。

2025年第一季度,口子窖实现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虽扭转全年下滑趋势,但仍处于白酒行业低位区间。

更扎眼的是产品构成。

口子窖收入结构严重依赖“口子窖年份系列”产品,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公司名下关联产品的注册商标超过80项,但真正处于持续推广和高认知的,仍是“口子窖6年、10年、20年”三款老产品。其中,“20年型”为销售主力,批价从2022年的240元跌至如今210元附近,而终端零售价频频破位,部分区域电商平台已出现179元促销价。

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产品“掉价”。一旦价格松动,中端白酒最脆弱的“品牌溢价”就会率先坍塌。

同时,渠道端的压力也在反噬品牌系统。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口子窖终止了13家区域经销商合作,其中8家位于省外市场,说明其外拓能力严重受限。反观同价带竞争者,如金沙回沙、习酒、舍得,不仅在商标注册频次上远超口子窖(金沙系2023年新增商标46件,习酒新增38件),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品牌表达与渠道联动上持续“重金加码”。

而口子窖则进入了一种“技术性沉默”状态:没有新品刺激终端、没有动作唤醒消费者,也没有明显的高端引流逻辑。2024年上半年,天眼查上口子窖的商业合作、战略发布、广告投放信息几乎归零,处于极度低频曝光中。这对于一个中端白酒品牌来说,近乎致命。

更不容忽视的是消费场景塌缩的现实。

疫情过后,商务宴请虽在恢复,但趋于务实,宴席预算收缩已成共识。300元左右一瓶的中端酒,既显不出牌面,又比光瓶酒贵出一截,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退守“价格更稳、认知更清”的名酒次高端(如青花汾20、泸州特曲60版)或“便宜大碗”的光瓶酒(绿脖西凤、玻汾、小糊涂仙)。

这是一场来自上、中、下三层价格梯队的“围猎”,而口子窖正好站在风暴眼。

简言之,中端赛道的逻辑,已经从“谁定价稳定、谁渠道深”变成“谁能打补贴、谁有话语权”。当消费者认知开始向渠道倾斜,当“百元之内喝得值”成为选酒底线,口子窖这个靠中端做大的企业,也就陷入了“既不够高端,也不够便宜”的两头不着。

而这,才是最深的危机:

不是不赚钱,而是没有增长空间;

不是产品不卖,而是品牌力在悄悄流失。

口子窖必须直面这个残酷现实:中端不是安全区,而是淘汰区。靠中端做大可以,靠中端做久,很难。

三、徽酒“老三”能否守得住?

如果说过去十年徽酒三强格局犹如“铁三角”般稳固,那么今天,这个格局正被撕裂。从最新财报看,2024年,古井贡营收破百亿,口子窖在2024年60.15亿元,同比微增0.89%。原地踏步,已然意味着掉队。

徽酒“老三”位置空悬,谁来接棒?

迎驾贡是目前呼声最高的竞争者。2024年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12.21%,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21.65%。这不仅是增速“压制”口子窖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其已经在中低端市场打开了新增量通道——“迎驾小封坛”走量、“生态洞藏”拉高利润,产品梯度搭配得比口子窖更合理。

再看口子窖,依旧守着“口子窖年份酒”这一中端主力单品,尝试向高端延伸却始终无声量级新品问世。即便在2023年糖酒会投放新品“古坛20年”升级版,也未能激起市场水花,多地终端反响平平,在一线城市甚至连上架都成问题。

而更大的隐患在于渠道沉淀能力。以安徽省内市场为例,根据《华安证券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口子窖在合肥市场份额被今世缘和洋河进一步蚕食,团购客户流失明显;而迎驾贡在六安、安庆等地铺市率已追平甚至超过口子窖。在徽酒内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守不住渠道就是失掉根基。

真正的“第三名”之争,已不止徽酒内部。

2023年以来,今世缘、珍酒李渡、金沙酒业等“省外势力”在安徽市场的强势入局,让口子窖腹背受敌。尤其是今世缘,其“国缘V系”在高端宴席市场的存在感与日俱增,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在安徽和江苏边界县市的酒店渠道攻势猛烈,价格带上直接冲击口子窖主力产品。

总之,徽酒老三的名号,已经不是口子窖的“专属抬头”。显然,此刻的口子窖,正处在最尴尬的临界点。

口子窖今天的危机,不只是一次业绩下滑,也不只是高管套现,更是长期“不进则退”的经营惯性在市场激烈变化中被彻底反噬的结果。徽酒老三这个名号,如果还想守下去,已经没有退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