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昊代言Befe不凡翻车?硬刚粉丝背后流量神话难敌信任崩塌
2025年7月,韩国选秀C位出道的章昊代言Befe不凡干发喷雾系列后,其粉丝群体以“品牌定位与艺人形象不符”为由发起抵制,质疑该品牌存在“微商属性”及产品质量问题,并通过退货、差评、投诉等方式施压。品牌方迅速回应,指控23个微博账号涉嫌“捏造产品劣质”“教唆投诉”等侵权行为,拟通过法律手段追责。
争议焦点集中于粉丝指出Befe母公司蓬客生物曾被法院执行5500元,且品牌入驻屈臣氏等渠道的事实与其“微商”标签存在认知冲突。粉丝言论是否构成名誉权侵权?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需同时满足“捏造事实”和“社会评价降低”两个要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粉丝批评多聚焦“服务未达预期”,尚未出现直接捏造产品缺陷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偶像产业中,粉丝常将自身定位为“消费者+投资者”,这种身份认知使其对品牌选择产生强烈干预欲。章昊代言的智能家电品牌首周销售额破800万,显示粉丝经济的强变现能力,但也导致品牌过度依赖单一流量入口。
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品牌方需对代言人商业价值进行充分评估。此次争议暴露双方在合作前未建立粉丝舆情预判机制。品牌方“以诉止争”的策略在粉丝经济中易引发反噬。参考刀郎云朵事件,沉默或强硬对抗均可能加剧信任危机,而胖东来通过公开检测报告、内部追责的“透明化公关”更具借鉴意义。
Befe可公开其25项核心专利(如第四代干发喷雾的10孔喷头技术)、实验室数据及第三方检测报告,以实证数据回应质量质疑。借鉴无忧传媒“JOYFANS”模式,通过线下体验活动、产品共创等方式,将粉丝从“对立者”转化为“品牌共建者”。平台需加强对“教唆投诉”“伪造使用体验”等行为的识别与处置,避免成为舆情发酵的温床。
Befe不凡与章昊粉丝的对峙,本质是流量经济下品牌信任构建机制失效的缩影。在粉丝经济时代,单纯依赖法律武器难以化解情感冲突,品牌需从技术透明化、沟通常态化、责任明晰化三个维度重构信任体系。正如最高法在典型案例中强调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追星行为亦需遵守法律边界”中国青年网-新闻。当品牌与粉丝的博弈从“对抗式维权”转向“共建式信任”,方能实现流量价值的可持续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