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台风“韦帕”掠过,雷州余庆桥水库“沉默的闸门”

500

 

一场事先无人知晓的泄洪,冲走 2000 万元养殖业,也冲开了基层防灾机制的裂缝

记者|林晓阳  摄影|陈海 发自广东雷州东湾村

 500

       台风夜里,闸门悄然提起

       2025年7 月 21 日 21:30,台风“韦帕”在遂溪县境内徘徊,雨带却甩向西南 70 公里外的雷州市覃斗镇。

       广东省雷州市覃斗镇东湾村养殖户朱其祥正在虾塘守夜,雨声密集,他不断把增氧机开到最大,“再坚持一晚就过去了”。

       22:10,上游20公里的余庆桥水库水位逼近 36.8 米,距汛限水位仅 0.2 米。

       22:25,水库管理处值班员按下启闸按钮——3 孔泄洪闸同时抬升 0.8 米,流量瞬间由 50m³/s 飙升至 420m³/s。

       没有任何电话、微信群、村广播、锣鼓声,下游 17 个自然村、136 户养殖户对此浑然不知。

       然而,比台风更让雷州市覃斗镇东湾村养殖户措手不及的,是上游余庆桥水库的突然排洪。汹涌的洪水冲垮堤坝,鱼虾蟹群随波入海,养殖户们站在被毁的塘基上,眼睁睁看着多年心血付诸东流。“如果提前通知,我们至少能抢收一部分……”养殖户朱其祥声音颤抖。这场被养殖户称为“人祸”的灾难,暴露了基层应急管理的哪些漏洞?

500

       一小时后,海与塘连成一片

       23:40,东湾村外堤被撕开 30 米缺口。

       “水头有两米高,像墙一样压过来。”退伍军人姚石拄着拐杖,被困在深水里无法往高处走,与他一起被困的还有其汽车,被水漫过,“当时水深有1.6米左右。”姚石次日在水里接受《大湾区时报》记者现场采访时如是说。

       朱其祥的 15 口虾塘、姚众的 15 口石斑鱼塘瞬间倒灌;福建老板杨基清的 208 亩高位池被整体掀顶,网箱里60 万斤金鲳、石斑鱼 “直接漂进南海”。

       姚何的 1300 只蛋鸭被冲得仅剩 200 只,“鸭子会游,但抵不住洪流”。

       “水突然就漫上来了,根本来不及抢修塘坝!”养殖户姚众的15口鱼塘在半小时内被冲毁,价值80万元的鱼群消失殆尽。与他相邻的福建投资者208亩鱼塘更是全军覆没,直接损失高达1200万元。退伍军人姚石回忆,洪水迅速将养殖区变成孤岛,“我们十几个人被困在棚屋顶,消防队用冲锋舟才把人救出来”。

500

        “我们想什么时候排洪就什么时候排洪”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灾害造成东湾村养殖户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万元。所有受访者均强调:水库排洪前未收到任何通知。

       7 月 24 日上午,养殖户找到雷州市余庆桥水库管理所所长颜承杰。

       面对质问,颜承杰脱口而出:“水库是我的辖区,我们想什么时候排就什么时候排。”

       这句话被录下语音,在养殖户群里疯传。

       雷州市水务局副局长黄鸣华在回应养殖户时称:“颜承杰此言论不当,将严肃批评。”

       7月23日11时许,雷州市水务局局长朱朝颖在接受《大湾区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根据三防响应级别,考虑水库安全,排洪是事实。当天唐家、北和、乌石、覃斗、英利出现强降雨,已经预警土塘河、公和水、龙门河、英利河超警洪水,部分村庄低洼地带已经进水,所以并不是水库排洪才造成水量变大。”

500

       未经预警的泄洪,法律与制度红线在哪里?

       《广东省防汛条例》第36条明确规定:“水库、拦河闸坝泄洪,应当提前 6—24 小时向下游受影响地区人民政府或者防汛指挥机构发出通知,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此间一位资深水利设计退休高工吴伯明告诉记者:“余庆桥属中型水库,集雨面积 128 平方公里,泄洪 400m³/s 相当于在下游凭空增加一条中等河流。即便上游暴雨,也应阶梯式开闸,每级至少间隔2小时,让人员和财产有时间转移。”

       雷州市一人大代表提出,水库管理存在“重工程安全、轻民生预警”倾向,“需建立泄洪联动通报平台”。

500

       2000 万元损失谁来埋单?

       记者在东湾村采访时,养殖户提供了1份《关于今年第6号台风雷州市英利镇余庆桥水库放水导致农民养殖损失要求赔偿》,经初步统计部分养殖户损失如下:

       • 姚坎举、姚坎语、朱其祥:南美白对虾 +石斑鱼 + 斑节对虾+螃蟹,108亩,15口虾塘,损失 210 万元;

       • 姚众:石斑鱼 + 鲷科鱼,损失 80 万元;

       • 姚权,高扬发、杨基清、高武(福建投资方):于2021年与东湾村小组承包虾塘大约208亩,投入资金 900万元,石斑鱼18口塘,金鱼3百万条,每条0.45元,约135万元,杂鱼、红鱼、红友鱼、金鼓斑、白点鱼、虾等约100万元,还有设备、饲料等10万元,共计损失1145万元;

       • 姚石:虾塘48亩,虾苗800万条、鱼条20万条,损失50万元;

       • 姚何:养鸭场损失鸭1100只,每只50元,损失饲料6000元共计6.1万元;

       •李壮:承包东湾村小组虾塘50亩,鱼苗6万条、虾苗1100万条,饲料 30万元,损失约80万元;

       •吴华树虾塘15亩,鱼苗150万条、虾苗6万条,总额投入10万元,损失18万元;

       •劳色庄承包东湾村小组虾塘300亩,投入鱼苗65万条、虾苗 4500 万条、饲料 190万元,大约损失70万元;

       •李珍堤坝受红水冲垮,受损约5万元;

       •姚石虾塘48亩,虾苗800万条、鱼条20万条,损失50万元;

       •翟东鹏:虾塘72亩,投入成本36万元,堤坝冲垮,损失55万元;

       •姚水、姚郑等二人合股,承包东湾村小组虾塘 25亩,投入金鲳苗 300万条,成本18万元,损失40万元;

       •李才虾塘11亩,虾苗200万条饲料6万元,损失12万元。

       根据上述不完全统计,此次造成养殖户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逾 2000 万元。

       目前,部分养殖户已联系律师,准备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泄洪程序违法并索赔。

       雷州市委书记吴松江实地查看灾情

       退水后,东湾村虾塘边仍漂着白花花的对虾,盐分表显示水体盐度 35‰——“海水倒灌,这批塘至少要晒塘半年才能复养”。

       杨基清的福建同乡正在用挖掘机清理 1.5 米厚的淤泥,“虽然没有保险,但由于水库泄洪造成我们的损失,目前正在向有关部门交涉。”

       据当地媒体报道:7月21日下午,雷州市委书记吴松江带队赶赴受台风“韦帕”影响严重的英利镇,实地察看灾情,在调研督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时认为,英利镇英益村有近400亩水田受淹、损失严重及英利镇潭典村因地势低洼且受余庆桥水库排洪影响,100多亩农田被淹,番茄、玉米等作物损失严重,特别是500多亩虾塘被淹,石斑鱼等高价海产品损失巨大。而处于覃斗镇东湾村的养殖户同样因受余庆桥水库排洪影响严重,但未引起上级重视,受灾养殖户曾经多次向当地职能部门反映情况被踢皮球。

500

       当“应急”成为常态,谁来为“程序”守门?

       台风年年有,但程序失守只要一次,就足以让百户农民倾家荡产。

       这场风波折射出防灾体系的深层矛盾:

       信息孤岛:水库、气象、应急部门数据未实时共享,下游“最后一公里”预警失效;

       权责模糊:《水法》规定水库泄洪需保障下游安全,但具体操作标准缺失;

       规划滞后:湛江沿海养殖业扩张与行洪区划定长期存在冲突,“历史遗留问题在灾害中爆发”。

       在东湾村采访时,多位养殖户反复提到一个词——“通知”。他们并非要求不泄洪,而是希望在开闸前哪怕接到一条短信、一声铜锣。

       “如果 22 日晚上提前 3 小时敲锣,我能把增氧机、发电机、饲料都搬到村里,至少少损失一半。”朱其祥说。

       泄洪闸只需 5 分钟就能开到最大,但基层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闸门”,却需要长年累月才能缓缓升起。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已成常态。基层治理能否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避灾”,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担当。余庆桥水库的教训,或许该成为完善应急链的契机——毕竟,比洪水更可怕的,永远是“没想到”三个字。

       截至发稿,雷州市有关部门曾对养殖户承诺“若发现违规泄洪将追责”。但对养殖户而言,更迫切的是明确答案:下一次台风来临前,谁能保证警报真正传到他们耳中?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