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 | 贴壁细胞转染有啥招

在搞细胞实验的时候,贴壁细胞(像是原代细胞、干细胞、神经元这一类)在做基因转染时常常让人头疼,主要是因为两个问题:一个是转染效率太低,另一个就是细胞容易死。为了解决这些麻烦,现在常用的办法主要有三种:脂质体法、电转染,还有慢病毒法。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用哪种主要看你是啥细胞、实验时间长不长,还有你想达到啥效果。

这其中,电转染(Electroporation)因为在处理那些“顽固型”细胞时效率特别不错,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用得上手。今天,小编就来聊聊一套比较实用的电转染操作经验,手把手带你搞定贴壁细胞的转染难题,争取做到转染效率高、细胞活得也好!

 

500

一、为什么选择电转染

电转染(Electroporation)是一种借助短暂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打孔,使外源核酸(如质粒 DNA、siRNA、mRNA 等)快速穿透细胞膜并进入胞内的高效转染技术。相比传统脂质体法,电穿孔对原代细胞、神经元、干细胞等难转染的贴壁细胞具有显著优势,能在提升转染效率的同时保留较好的细胞活性,但对操作流程和参数设定的要求更高。

优势概览:

l 高效性:显著提升多种核酸类型的细胞内递送效率;

l 通用性:适配范围广,适用于大多数贴壁细胞类型;

l 可控性:电压、脉冲宽度、次数等可灵活调整,优化效率与细胞生存率。

 

二、电转前的充分准备

1. 细胞状态:转染前,确保细胞处于最佳状态,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汇合度在70-90%(不同细胞系可能有差异),细胞无空泡,无污染。

2. 培养基预热:提前将所需完全培养基加入相应孔板或培养瓶,置于 37℃、5% CO₂培养箱中预热,以便电转后立即接种使用。

3. 细胞消化与收集:使用温和胰酶(含 EDTA)消化,37℃孵育约 2~5 分钟,细胞开始收缩脱落即可停止;加入预热培养基终止消化,轻柔吹打后转移离心管,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4. 计数与活率检测:细胞消化后细胞悬液计数活率大于80%以上(个别细胞可放低要求)。活率低的样本可能需要优化复苏流程或调整培养时间

 

三、电转实操要点

1. 控制细胞密度和DNA用量,通常100ul电转体系使用1×10⁶个cell进行电转,细胞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转染效率降低;DNA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细胞毒性增加,降低细胞存活率,DNA浓度过低则可能导致进入细胞的DNA有限,无法达到理想的转染率。

2. 电转参数的选择,查阅文献或试剂说明书推荐参数,也可梯度测试(如电压从低到高),电压过高可能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电压过低则可能无法击穿细胞膜或击穿的孔洞较少,影响转染效率。

3. 电转后的细胞较为脆弱,应减少吹打细胞,轻柔转移至已预热好的培养基中,摇晃均匀,静置培养。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进行电转染实验时,常会遇到细胞死亡率较高的问题,可能是由于电压或脉冲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细胞本身状态较差所致。为此,应尝试降低电压或缩短脉冲宽度,并确保使用健康、活跃的细胞。另一方面,若转染效率不理想,往往与DNA浓度不足或参数设置不匹配有关。此时可以通过提高核酸浓度,并重新优化电压和脉冲条件来改善效果。

此外,实验重复性差也常常困扰研究人员,这通常源于操作步骤不统一或设备维护不到位。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并对电转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清洁,是提高重复性的重要手段。最后,如果转染后的目标基因表达持续时间较短,可能是未及时进行筛选或表达系统本身不稳定。建议在适当时机加入筛选因子,同时优化载体构建,以增强表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做细胞转染的时候,如果你也遇到转染效率低、细胞状态不好、参数怎么调都不理想这些问题,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可以根据你的细胞类型、实验目标和现有条件,为你量身定制转染方案。无论是实验怎么设计、用什么试剂、参数怎么调,还是操作步骤怎么做,我们都能给到专业建议,帮你轻松突破技术难点,让实验效率翻倍,科研进展更顺利!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