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玉米万能论”说一下为什么大型无人机蜂群代替不来航母

最近总有人说:现在无人机蜂群这么凶猛,一下放出去几百架大型无人机,又便宜又能打,是不是以后航母就没用了?这话听着有点道理,但你真往深了想就会发现 —— 这俩根本不是一回事,就像你不能说 “既然有了外卖小哥,那五星级酒店就该关门” 一样。

500

这个就是现在到处泛滥的“无人机万能论”,“万能论”自古以来就有,比如八股文万能论,写好八股文就能升官发财了,近代搞万能论点名人首推赫鲁晓夫,不但曾经搞过“导弹万能论”“原子弹万能论”,还搞过“玉米万能论”,当时苏联却粮,所以赫鲁晓夫强行推广高产玉米种植,最大面积达到4000万公顷,但玉米这东西不能在苏联那种太冷对方种植,北部地区甚至出现 “种 1 公顷玉米,收获量不够喂一只鸡” 的荒诞局面,导致1963 年苏联遭遇严重歉收,粮食产量比 1958 年下降 23%,被迫首次向加拿大、美国进口 1800 万吨粮食,消耗黄金储备 300 吨。城市出现面包限购,农村饥荒重现,赫鲁晓夫的政治威信彻底崩塌。

500

勃列日涅夫时期虽逐步缩减玉米种植(1970 年降至 2800 万公顷),但苏联农业已形成对进口的依赖。1972 年粮食进口量达 3000 万吨,占国内需求的 20%,外汇储备消耗加剧经济困境,好的是石油大量出口,还能应付,好的是石油大量出口,还能应付,但后来美国做局,让石油价格大跌,是苏联直接解体的重要原因,而在这里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在中东海域的几艘航母。

话回来说了:哪有什么 “万能” 的东西?一种武器、一个策略,能在特定场景里管用就不错了,真要是觉得某样东西能包打天下,最后大概率得栽跟头,就像赫鲁晓夫的玉米,想当 “万能药”,结果成了 “催命符”!

500

航母的任务多样性:航母并不是一个简单移动的海上机场,能搭载战斗机、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等多型装备,执行远程打击、空中优势、反潜、两栖作战等全系列任务。例如美国海军的 MQ-25 无人加油机虽能扩展舰载机航程至 1300 公里,但仍需依托航母平台实现持续部署。而无人机蜂群功能相对单一,即使“九天” 无人机可释放上百架小型无人机,其核心任务仍局限于侦察或自杀式攻击,无法替代预警机的战场感知、加油机的续航支撑等关键能力。

500

更关键的是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航母上的飞机能随时换任务:刚才还在炸地面目标,发现对方战机过来了,战斗机立马转过去拦截;预警机发现水面航行潜艇,反潜机马上就能出动。而076可以弹射攻击11隐身舰载机攻击,但问题是如果

如果对方是战斗机携带反舰导弹突防,攻击机派不上用场。

500

指挥控制与抗干扰能力的差别:航母作为中心化指挥枢纽,拥有冗余的通信系统和抗干扰能力。雷达、电子战系统和近防武器构建了多层防御网,可同时应对空中、水面和水下威胁。而无人机蜂群依赖分布式协同算法,其通信链路易受电磁压制。大型无人机若在敌方防空圈内释放蜂群,其 GPS 信号和控制指令可能被干扰,导致无人机 “集体失明”。此外,蜂群的自主决策能力仍存在局限 —— 即使蜂群无人机能自主避障,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任务可靠性仍待验证。如果大家还不相信,俄乌战场的光纤无人机就能说明问题。

所以说,航母的在战场上啥都能干,而且还能干的很好;而无人机蜂群更像个 “专项工具”,只能在特定场景里用。指望蜂群替代航母,就像指望一把螺丝刀干完全部装修活 —— 不是不行,但遇到敲钉子、刷墙的时候,你就知道有多费劲了。

扇歌 - 科幻平台 更多原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