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剧本杀一掷千金的年轻人,只是为了找个“完美恋人”当陪玩?

500

小熊猫丨文

不混谷圈的朋友应该时常会冒出这样的疑问:明明是同一个IP、同一个系列的谷子,为什么不同角色之间的价格却天差地别呢?

500

提起这个,不少谷圈人怕是只能苦笑,因为——人气决定身价。大部分情况下,同系列谷子只能整套购入,只想“吃”自推角色的玩家,就不得不找人“拼盘”。

但结果可想而知,“烫门”角色几乎抢破头,“冷门”角色却无人问津。

于是,为了面对这种情况,一套不成文的规则应运而生:“冷门”角色降价,“烫门”角色加价。如果“冷门”卖不掉,那么“烫门”必须一带一进行捆绑销售。

500

拼谷的时候,会按照人气高低进行调价,如图

但谁能想到,“调价”这一套在谷圈运转自如,外人无法理解的规矩,竟在八竿子打不着的剧本杀圈子里,被玩家们无师自通地“复刻”了……

500

“剧本杀再这么边C明显下去,会不会演变成谷圈那种冷热门调价形式啊?”不久前,一位博主的有感而发,引起了不少剧本杀玩家的共鸣。

帖子里面提到的边,即边缘角色,而C则是主要角色、C位。

这些词句的组合,看似是这位帖主围绕剧本杀的现状发散出来的猜想,但评论区却炸出大量玩家现身说法:哪用“会不会”?根据不同戏份、人气的角色进行调价,早就是圈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

500500

有玩家甚至做了调价图

更耐人寻味的是,和买谷子、抽盲盒一样,这调的价格并非店家所定,完全是玩家之间自发“卷”起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股风气究竟从何而起?其实,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玩家们留言里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词——“恋陪”。

“恋陪”是什么?打开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后,会跳出各种各样的视频记录:

一边是身着古装、单膝跪地的美男子,像被雨淋湿的小狗一样仰视着玩家;另一边是西装革履、盛气凌人的精英,一面掐着玩家的脖子,又一面红着眼睛,状作委屈地对玩家做深情告白,上演一出强制爱大戏。

还有可歌可泣的虐恋,蜜里调油的暧昧……

500

而评论区下,体验过的玩家则纷纷站出来附和着,一边盛赞DM的深情演绎,一边分享“某某DM演的某某角色封神”,颇有些小圈子内部“追星”,圈地自萌的既视感。

500

从这些片段,我们不难猜出恋陪的具体含义:它其实就是剧本杀中,以玩家恋人身份登场的陪伴型NPC。通过对话、牵手、拥抱等行为,提供情感价值与分寸感内的亲密接触,目的是强化玩家对角色的代入感,沉浸体验剧本中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500

而与之展开虚拟恋爱、进行深度互动的玩家,则被称为“恋陪位”。

看到这里,不常接触剧本杀的读者或许仍然会感到意外。

毕竟,大多数人对剧本杀仍停留在一屋子人坐在像会议室一样的房间里,用8个小时互相指认对方“谁是杀手”的桌面文字游戏。究竟是从何时起,剧本杀需要类似“恋陪”这样的角色介入的呢?

500

其实,剧本杀这个“舶来”游戏在国内本土化进程中,早已自然生长出了不同的细支。

大众印象中,主打烧脑推理的被称为“硬核本”,类似跑团,建立在复杂规则和互动对抗基础上的被称为“机制阵营本”。

而“恋陪”,则根植于另一片土壤——主打情感沉浸、弱化甚至剥离推理元素的“情感本”。而情感本在不断追求深度体验与互动演绎的过程中,逐渐催生出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类型。

500

我最喜欢的情感本

只不过,在情感本的发展初期,故事的情感纽带主要编织在玩家角色之间,通常是两两配对,且情感线更为多元,涵盖亲情、友情、家国情,爱情并非是它唯一的焦点。

而DM也只有在平衡不同角色的戏份时,才偶尔会以功能性NPC的身份介入剧情,提供陪伴或推动情节。

因此,那时大部分玩家普遍更沉浸于与其他玩家的对手戏中。对于与DM或NPC建立深层情感羁绊,特别是涉及恋爱关系,多数玩家抱持着抵触心理,甚至会把它当做一个“雷点”。自然也没有形成“恋陪”这一特殊的定位。

500

这种与日后形成鲜明反差的玩家生态,在最早一批明确设计玩家角色与DM角色之间恋爱线的剧本之一——2019年发行上线的《清平调》中,可见一斑。

而“恋陪”概念的建立与大规模出现,得益于2021年《破晓》《九霄》等几部优秀且热度颇高的情感本加持。时至今日,盘点经典“恋陪”角色,《破晓》中的周然,依然是绕不开的名字。

500

然而,这几部作品的“恋陪”模式,与当下流行的形式仍有显著区别。

它们的成功不仅源于玩家角色的剧情饱满、情感丰沛,更在于NPC的塑造无需依赖过多肢体互动来强行建立羁绊。

玩家更多是被出色丰满的角色人设、扎实的剧本引导以及台词、眼神的演绎所打动的。恋爱线在其中,更像是一个服务于整体故事的情感支点。

500

真正将“恋陪”推上剧本杀行业“顶流”位置的,则是剧本《永不褪色的山楂林》现象级的爆火。

500

剧中,DM所饰演的“秦阳”,一改平时引导玩家游玩的功能型角色身份,成为了在剧本中与众玩家一同体验故事的叙事型角色。

这一转变既弱化了游戏过程的割裂感,也让DM能更巧妙地通过演绎,将角色的儒雅风骨与乱世中的大爱无疆展现得淋漓尽致,深深俘获玩家。

许多饰演秦阳的DM因此一跃成为圈内炙手可热的明星、店家眼中招徕生意的金字招牌。

500

DM舟舟 因为演绎秦阳成为了明星DM之一

而《山楂林》的成功范式也迅速被效仿。

越来越多的发行方和店家开始在NPC设定与剧情演绎上投入重金。《璃火》《流氓叙事》等等“恋陪本”相继问世,甚至,还催生了“明星DM全国巡演”的营销奇观。

500

不可否认,恋陪本的出现为当时陷入低谷的剧本杀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数据显示,尽管2022-2023年间行业经历了严冬,近60%店铺永久关闭,但其核心用户群却不降反增,最终推动市场规模在2024年成功突破172亿大关。

500

然而,恋陪风潮的席卷,却让许多情感本老玩家倍感不适,纷纷发声控诉,将矛头直指那些建立在牺牲其他玩家体验之上的恋陪本。

500

在这类剧本中,“恋陪位”的角色被置于舞台中央,成为故事中万众瞩目的主角。其他角色则沦为边缘化的“恋配位”,游离在剧情的边缘,像是恋陪玩家与DM的爱情保安。

500500

不仅如此,普通玩家在定价上居然和恋陪玩家是同样的价位,相当于恋陪NPC的工资大家一起均摊。尤其在一线城市,一次“恋陪本”的体验价格攀升至250-330元区间的情况下,“花钱看别人谈恋爱”的抱怨自然不绝于耳。

500500

面对指责,部分沉迷“恋陪位”的玩家却倍感委屈。她们为了成功组局,为了能开启或“续费”这段与DM的虚拟速食恋爱,所投入的金钱和精力同样在与日俱增。

这种投入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补贴“配角”。 为了吸引其他玩家上车填补“边位”,恋陪位玩家不得不自掏腰包提供补贴。最开始,可能只是一杯奶茶、一份伴手礼或小红包,到现在,他们近乎需要为“观众们”承担全额费用。

在她们看来,如此高昂的投入,换来在剧本中成为焦点、享受“众星捧月”的体验,获得舞台中央的主角待遇,并非是过分的要求,而是投入应得的回报。

500

可恋陪玩家的这番辩驳,反而招来更多的骂声:只要恋陪一直存在,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发行与店家不写恋陪,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切下一块蛋糕。可如果一直专注写恋陪,改恋陪位的体验,其他角色只会越来越边缘。

500

更别说,恋陪的盛行正悄然模糊着行业内服务关系的边界。

在吊桥效应等因素的催化下,部分玩家会陷入假戏真做的境地。由此引发的后果包括:部分玩家对DM进行不当骚扰,或与DM发展出复杂的情感纠葛……

500

有些店铺不得不张贴温馨提示

一旦处理失误,DM可能因此失业、声名扫地;玩家亦会颜面尽失,双方最终都沦为圈内谈资时的笑柄。

而当跟“恋陪”扯上关系的负面事件频发,圈外的误解与污名化便接踵而至。不了解的大众往往以偏概全,给所有剧本杀玩家贴上片面标签,甚至将“恋陪”简单粗暴地等同于某些擦边的不正当交易。

500

审视恋陪的种种现状,让我很难不联想到同样火热的 Cos委托。

尽管两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却存在着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是建立在金钱交易上的情感服务、同样是短时性的快乐,同样在服务结束后难逃情感戒断的“移情后遗症”,连遭遇的社会非议都如出一辙。

500

这不禁引人深思:恋陪玩家们甘愿承受非议、投入远超常人的金钱与精力,究竟在追寻什么?真的仅仅是为了剧本中那8小时的主角光环与一场甜蜜幻梦?

500

在我看来,它或许就像Cos委托一样,都是对“理想爱人”的一种投射方式。

在剧本杀圈内,有一个名为“最佳亡夫/亡妻”的榜单,许多本年度出名的恋陪角色会以玩家票选的方式进行角逐。

而榜单上的这些恋陪角色,无论在故事里被赋予了什么什么身份,有多少反转,最终的结局大多都是——为扮演恋人的玩家倾尽所有,毫无保留。

500

这,便是恋陪角色的共性。时间、金钱、情感,乃至生命……他们甘愿付出一切,以至于“愿意为玩家而死”,都成为了这些角色至高无上的勋章。

在人情日渐疏离的当下,这份极致、纯粹的“被爱”体验,显得如此稀缺而诱人。更何况,给予这份炽热爱意的,往往还是一位风度翩翩、眼中只有你的“完美恋人”。

500

所以,在孤独感的作祟下,人们为了寻求情感代餐,即使明知是“骗局”,明知是演戏,明知脱离了角色,真正付出的是自己,也会一遍又一遍地沉溺其中,做着清醒梦。

更有甚者,还会不厌其烦地多刷同一个角色、同一个剧本,只为与同一位DM再次演绎那早已烂熟于心的故事。哪怕,这会为此付出更多的金钱与精力。

500

《琼崖2》也是有名的恋陪本

而面对着这些制造与享用情感代餐的人,我却五味杂陈,难以辩清,这究竟是一种懂得寻找替代品的聪明,还是一种在钢铁丛林里不得不屈服的悲哀了……

500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