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离谱!”号称十年最佳的柯南剧场版,翻车了?

最近,号称十年之内最好一部剧场版的柯南M28《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上映,一时间老战场开启,社交媒体上又一轮腥风血雨。然而也许是因为找到了新的流量池,也许是因为看不下去,这部因为原作粉导演一朝得势,角色高光分配雨露均沾,导致新兰和柯哀两家粉丝短暂失去了战场,战争的焦点回归到了“扯不扯”“烂不烂”上。

上世纪老登看到这一点十分欣慰,因为大家的关注点终于短暂回归了正常。但新的疑问也随之产生,为什么这部电影的口碑如此两极分化?又是为什么,一聊起战狼,人会情不自禁地为皇军说话?

500

01

在近年剧场版“一部一个主线人物”的布局下,M28此番祭出了此前从未在剧场版露过脸的长野三人组。这是很吸原作粉好感的一件事,毕竟“长野不打低端局”,从“风林火山”篇登场开始,这仨人几乎成了案件质量保障。

500

曾几何时“妖怪猎人”黑鸡也是案件质量保障,可惜现在已经变成搞笑役了。

M28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开篇先是把大和敢助眼睛受伤的坑,安排给了十个月之前的某起案件,又给他加了个失忆的buff。随后,当前的时间轴下,毛利小五郎曾经的职场挚友被杀,线索关联到了一起,一行人开拔到长野。同时,这案子又牵扯到了公安警察,所以票房密码降谷零堂堂登场,通过电话连线跟主角团搅和在了一起。

一通调查之后,主角团和长野组一起,经历了枪击、雪崩等各种危机,从多年前的老案件撬动线索,发觉这一切竟跟一个正准备出台的、名为“司法交易”的政策法规有关。

500

实话说就算是柯学时间,十个月够你受伤昏迷失踪,上原由衣离职嫁人死老公,又在死老公的案子里重逢并经历了“赤壁”等一大堆案子……是不是也有点离谱了?

从社交媒体上来看,关于M28讨论最多的几个部分,是剧情无不无聊,犯人动机是否合理,敢由是不是双洁,以及降谷零人设是不是崩了。

关于剧情无聊这点,平趟过《绝海的侦探》的人固然是不认可的,毕竟凡事都怕有个比较。

同理,在动机问题上,可能也少有凶手能离谱过“日狗的向日葵”——

M28的犯人因自己女友自杀的原因与“司法交易”间接相关,所以利用职务之便盗取日美两国机要情报,以威胁政府废掉“司法交易”提案,过程中导致目击者大和敢助受伤失忆,还杀掉了为推动法案工作的公安同事,也就是毛利的前同事“鳄鱼”。后当东京一行人因鳄鱼案来到长野时,凶手发现盯了好久的大和有记忆复苏迹象,屡次下手灭口。

500

至于双洁,独眼硬汉和俏寡妇这种设定下就别聊这个了吧?这又不是小孩那桌。

而关于最后这点,可能跟电影最后的彩蛋有关——身为公安警察的降谷零,最后试图用凶手最在意的部分威胁他,还拿人家最厌恶的“司法交易”做交易,以把公安警察相关的部分从事件中抹掉,以保持队伍的形象不受影响。

这一通操作下来,出现了好几种声音。有人本身就很不喜欢这条法案线,觉得这种键政在合家欢电影里不合时宜,最后又来这么一下子纯属画蛇添足,满足编剧夹带私货的快感,“还不如看柯南脚踢卫星”;有人决定忽视看不懂的部分,捡自己明白的聊,“冤有头债有主,凶手不杀该杀的反而拿老百姓出气,就这还能减刑吗,编剧没逻辑”。

500

最离谱的莫过于这一种——樱井武晴小黑子露出了鸡脚,让公安警察威胁犯人,这是在抹黑降谷零及公安警察的形象,毕竟这可是号称“我的恋人是这个国家”的男人,爱国主义先锋啊。

我就说,这对别国内政的代入感是不是有点强了?

500

02

因为柯学时间和开头那一闷棍几乎呈现绑定状态,近十几年来的柯南剧场版,已经逐渐脱离了动作戏和推理谁做配的讨论,进化成一种彼此不打扰的状态——科学时间足够科学,柯学时间也足够柯学,两者之间的联系甚至不需要用太多剧情进行合理化,就能无缝衔接。

作为一个老牌国民作品,《柯南》剧场版产生变化的真正节点,也许是M13。在《贝克街的亡灵》昙花一现后,柯南剧场版票房已经连续六年难掩颓势。M13《漆黑的追踪者》首次尝试弱化了推理,加强了剧场版和主线的联系,把黑衣组织请了出来,演了一部大型动作戏。效果很显著,《漆黑的追踪者》拿下了35亿日元的票房,直接超M12《战栗的乐谱》的24.1亿日元票房10亿。

《柯南》动作片的时代由此到来。不管很多老粉丝愿不愿意承认,“柯学时间”拯救了《柯南》剧场版。从M13之后,票房一路上扬,即便是被大家所诟病的M19“日狗的向日葵”,也拿到了44.8亿日元的好成绩。要知道,即便是早期第一梯队成绩和口碑最好的《贝克街的亡灵》,也仅仅是34亿元。

500

在去年重映中创下1.3亿人民币票房的《迷宫的十字路口》,当年上映时在日本本土只拿下32亿票房

事实证明,这种两张皮的状态更能取悦观众,看剧情的看剧情,看动作戏的看动作戏,嗑cp的嗑cp。

所以回到当下这部M28来看,问题同当初的M22一样,习惯了浅观影的乐子人观众难以忍受剧情中长篇大论的“说教”,而觉得鹦鹉夹带的私货还不错的那伙人,大概也不敢在网上提高音量。而同样的私货之下,这两部电影遭遇的口碑差异可能只在于——M22有人气角色的绝对高光撑着,而M28的雨露均沾之下,没有谁能讨到好处。

没错,没有人在意一步动画电影究竟说了什么。决定它票房的,永远是cp卖得爽不爽,卫星踢得好不好看。即便是重映时叫好又叫座的M8,也是在上映后十几年,才被人们高度讨论什么是AI伦理,而什么又是阶级固化。因为经过二十余年后,这两件事已经成为了人间显学,是每个人都在经历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是让自己真正感到疼痛的事。

而自己看不见的,没疼到自己身上的,“那也许就不存在吧”?这一点从讨论M28故事核心的声音里就能看出来。

500

M22脚踢卫星

03

M28涉及的这条“司法交易”法案,原型是美国司法体系里的“辩诉交易”制度,在现实中的十一区其实没那么强的推广力度。但在樱井武晴看来,霓虹这个国家无疑是大有问题的——

M17他暗搓搓表示,霓虹现有的自卫队系统是在太羸弱了,一不留神就让渗透成筛子,还高度受制于人,根本无法保证国土安全。

M22他告诉大家,霓虹司法体系不健全,本应互相制衡的三方无法达成平衡,公安压制检察厅,检察厅又压警察厅一头,极大地有碍公平,某些部门极大的权力和被允许的灰色手段容易产生冤假错案。

M28又大声重复一遍,霓虹现有司法体系灵活性实在太强了,而且某些部门的做法完全是将国家命运拴在个人品质上,而且“我就是说,霓虹的情报和司法部门应该彻底跟美国脱钩啦,不要让他们再影响我们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案件设置越是朴素,降谷零此人越是伟光正,在鹦鹉的世界里就越是辛辣讽刺——事情没黄是因为降谷先生人品过硬技术过强,那你现实中是这样的人多,还是本作凶手那样的人多?

500

像柯南这样的长寿作品,一些关键性剧情推进中,其实能看见社会声音在不断变化——比如警校组人气暴涨之下,FBI的大红方中心逐渐转让给日本本土势力,很难说没有近些年世界范围内民族主义抬头的影子。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内容出现在子供向作品里有些不合时宜。但无论如何,也正是它登上了大荧幕,我们才有机会去讨论这个问题。那些我们看不见的,不属于动画,甚至不属于成人电影的东西,是不存在吗?恐怕不是。

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帖,说“我为什么要在一个动画里,看这种与我们自己不相干的东西”。

后面紧接着就有人回复,“也许并不是毫无干系”。

确实,无论是“辩诉交易”还是“司法交易”,我们对它的一个变种应该更为熟悉,叫“认罪认罚”。

比起明晃晃的“司法交易”,“认罪认罚”无疑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放下互联网的记忆不谈,就仅仅是不久之前那起“远洋捕捞”事件中,该制度就曾立下大功。

而相比“动画里的别国内政”是否值得一看,这种潜意识认为“与我无关”的心态,也许才是更值得讨论的。是什么让他觉得,这些东西不该存在于电影里?而又是什么,会让他认为一个游曳与大家周围,甚至被熟视无睹的东西“与自己无关”?

500

要知道,电影所映照的,只是现实的一个苗头,或者编剧自认为存在的风险;而活在此时此地的人们,切实经历着这一切所带来的。这看起来很像一个最近出名的实验艺术现场——当事人头顶挂满锋利的刀刃,但他居于其下,还在游刃有余地缝纫。

从荧幕里走到荧幕外,我们之所以能在隔壁的子供向作品里看到如此这般“不那么好看”的内容,是因为人们在思考,在传达,在改变。这是一个被给予,被允许,也被接纳的空间。

而我们所能看到的,被公认好看的作品主人公,在屏幕上大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然而孩子们走出电影院,一切都没有改变。

THE END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