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比天大的陈佩斯,又杀回江湖了!

来源 | 摇滚客

500

今日BGM,《戏台》,陈粒

本文约314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时隔多年,居然又在大银幕上看到了陈佩斯!而且还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戏台》!每年都重温他的喜剧小品,没发觉陈佩斯居然已经71岁高龄了。

500

这出《戏台》是他淡出银幕后32年后,再度回归。

作为一个从小看着陈氏喜剧长大的孩子,我也想说:这部《戏台》,是非看不可了!

500

《戏台》,讲的是一个在民国乱世中讨生活的戏班的故事。

陈佩斯饰演的五庆班班主候喜亭,最威风的时候给西太后都唱过戏。可现在军阀混战,他一个小小班主想在乱世中活下去,太难了。

这不前脚送走地痞、后脚又迎来军阀。正急的脚下生烟时,戏班头牌、演西楚霸王的那位却抽大烟撅过去了。

眼看着晚上8点大戏准点敲锣。

陈佩斯的心都急到嗓子眼了:能不能保住全戏班的命,可全看今晚了。

500

要说写乱世戏班的剧很多,陈佩斯的这部《戏台》又强在哪里呢?

陈佩斯说:看戏就是看人,人好看了,戏自然就好看。

而《戏台》最出彩的,刚好就是剧里的“丑角”。

500

比如剧院经理老吴。

这是个典型见钱眼开的主,开剧院不为艺术、只想赚钱。要说生在和平年代,这人绝对是商业鬼才;可偏逢乱世,于是他的口头禅就变成:活不过今晚了。

500

看见他的脸,你很容易想起职场上溜须拍马的老油条。

嘴巴比谁都油、膝盖比谁都软。

按理说这样一个“丑角”肯定惹来观众厌烦,但《戏台》却拍出了小人物的那一丝悲凉:

堂堂男儿,谁想见谁都跪?

500

但乱世之人没办法,今天来个红大帅、明天来个蓝大帅,个个都是大爷。他想活命、想把这戏院办下去,就得点头哈腰。

都是在刀尖下讨生活,人连饭都没法吃饱,又哪来力气讲尊严?

一个丑角,居然演出了一丝小人物的悲凉。

作为反面代表,姜武饰演的军阀大帅,居然还有点“傻的可爱”。

500

他整天乐呵呵的,六姨太翻白眼他不恼、老乡骂他没见过世面是个棒槌他也不生气;

表面看他和那些大老粗军阀没啥区别,不过是有几杆枪以后就想躺平享福听听戏罢了。

一个爱嗑瓜子听大戏的军阀,又有啥危险呢?

500

《戏台》恰恰把握住了这种孩童式的、残忍的天真。

有一场军阀和地头蛇的PK,表面看两人只为争一个听戏的C位,实际上这是新旧势力在争老大。八爷作为地方上盘踞多年的老势力,理所应当想按照老规矩直接肉搏定胜负;

而新势力军阀洪大帅则是二话不说,直接掏出手枪,一颗子弹下去对方胸口便多了个血窟窿。

军阀的意思很简单,他要清除八爷来立威。但这出像小孩闹剧式的人命PK也恰恰说明了军阀的可怕:这可是个连人命都可以拿来玩的“孩子”。

500

狗腿子与军阀,是民国戏最常见的两个角色。

但《戏台》却能给人物玩出新花样:狗腿与军阀,这都是种“处境”。有一天狗腿拿枪的也能变军阀、军阀败了自然也狗腿。

没人天生是丑角、但丑角永远都要有人来做。

500

说完小配角,该上《戏台》这出戏真正的角儿:陈佩斯了。

陈佩斯饰演的候喜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乱世中一根死撑着的戏骨,有点骨气在身上。

看了这么多年陈佩斯的小品,不注意他都已经71岁了。

500

长了白发、体力大不如前,演话剧《戏台》时就得吃一根人参才有体力上台。这次再拍电影版,体力消耗之大经常得扶着一根柱子才能站着。

500

但老先生仍坚持自编自导自演,因为“自己的戏台自己搭”。

这出戏,他陈佩斯已经等了太久。

戏里有需要磕头下跪的,他咚咚膝盖直往地上砸。为了一场戏膝盖砸到连导演都说不用跪,可他偏偏不听;

500

没办法,既然等了多年,就不能让这出戏掉在地上。

最让我感动的是陈佩斯和“大嗓儿”黄渤的对手戏。

黄渤演一个包子店伙计,平时爱听戏,是个标准的京剧票友。本来没他啥事的,可赶巧这天刚好往戏楼送包子、又阴差阳错被军阀看上,硬是要他来唱“楚霸王项羽”。

500

“大嗓儿”这个人物设置很有意思,他既不属于戏院也不属于军阀,像个NPC意外出现在这场大戏中。他被所有人推着往前走,却意外真做了场“霸王虞姬”的美梦。

这是个“草包儿”式的人物,恰恰折射出整场戏就是个闹剧。

500

而陈佩斯真正的任务,是如何在这场乱世闹剧中,保住本心?

当“大嗓儿”这个假霸王一开唱,全戏班的小命也就保住了。可陈佩斯却回头看了眼祖师爷,下跪说:“我是为了活命啊”

500

他知道这出戏一演完,戏班的招牌就塌了、他经营多年的口碑全都化为齑粉。但他没办法,脏他一人的名声,能换戏班那么多口人活命,值了!

而镜头外在监视器里看回放的陈佩斯,居然一反常态,放声大哭。

500

戏如人生,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路走来有多难。

500

到电影杀青、最后要喊卡的时候,陈佩斯有一段长久的沉默。

电影结束了,陈佩斯生命中的某部分,也跟着告别了。

所以《戏台》这部片,他是抱着“给观众、给自己一份交代”、铆足了劲去演的。

“候喜亭”这个角色,从来都是两难的境地。 

500

一方面作为戏班班主,他得为整个戏班子负责,那就免不了低头、妥协,这点在社会上讨过生活的人都知道;

但另一方面,他心底又还有点该死的坚持。哪怕这坚持在乱世不仅讨不到一丝好、还可能惹火上身。

没办法,他的骨头就是这么硬。膝盖可以跪、但腰杆不能弯。

500

于是剧情来到最两难的抉择:军阀点名要求改戏。

戏改了,大家都能活;

戏不改,明年今天就是全戏班的忌日;

是死是活,全看陈佩斯怎么选择?

500

从古至今,戏子都被归为“下九流”的行当。

哪怕成角儿了,照样是达官贵族眼里的玩物。

这乱世更像舞台,今天来个红大帅、明天来个蓝大帅,没人真的听戏,不过是都想上台耍耍威风。大人物想要的“乐子”,搁在小人物身上,就是一道“要脸”还是“要命”的送命题。

500

陈佩斯最后的选择是啥呢?

我得先卖个关子。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最后的结局超出所有人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陈佩斯,经历万难,最终靠一丝骨气,保住了人之所以为人,最后的一丝尊严。

500

看完电影,其实我很好奇为啥陈佩斯还要再拍一部电影版的《戏台》。

多年来靠着话剧版他已经功成名就了。如今再拍一部电影版,倒还有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按照理性人的估算,这笔生意划不来。

但对于今年已经71岁的陈佩斯来说,这可能是他在对观众说告别。

500

最近大家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陈佩斯在跟着剧组全国各地跑路演。

路演是个非常辛苦的活儿,小年轻都未必撑得住,对于陈佩斯来说绝对是超负荷了。

但他几乎从不缺席,因为他在乎每一位观众。

500

路演中有人评价陈佩斯的班主不够有威严、少点魄力,陈佩斯却坚持:这不是在对观众说教吗?这个建议不能听。

“不说教”,是他从年轻时就坚持的原则。

老百姓的日子太苦了,想看个喜剧逗个乐,又怎么了呢?

500

现在年轻人都说自己“低能量”,他评价自己“比低能量更低能量”。能扛下来全靠两个字:坚持。

所以他对年轻人有希望。现在大家都自嘲“脆皮年轻人”,还能有他这个老人更脆皮吗?既然他都能挺下来,相信年轻后生们也一定可以!

500

500

在陈佩斯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人的坚持。

整部《戏台》其实都围绕着一个问题:一个“戏子”,到底靠啥安身立命?

是靠名流大户的赞助吗?是靠迷妹大把砸钱吗?

军阀可能明天就倒台、迷妹更是明天就变心,真正能给手艺人一碗饭吃的,还是台下坐着的普通观众。

所以哪怕战火连天,眼看着戏台就要被大炮轰塌了,但凡台下还有一个观众坐着,这出戏就必须演下去!

这是祖师爷的教训、是手艺人的坚持、更是人之尊严的证明。

500

而陈佩斯一生都在践行这条底线。

半载人生横跨小品、话剧到电影,可以说陈佩斯没出过一部烂作品;

现在有太多赚钱的法子,可他依旧“老老实实”当个手艺人,排戏演戏,他活得太通透以至于年轻一代都快忘记这位喜剧大师。

所以这次《戏台》上映,我真忍不住想为陈老吆喝吆喝。

都说支持一部片最好的方式是买票进电影院,陈佩斯三十年磨一剑的《戏台》,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作为看陈氏喜剧成长起来的孩子,说“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或许有点过时。

那就按黄渤的说法吧:

我们谁都不欠,但我们自己欠自己一份快乐。​

500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