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计划或第一个七年规划

1,一些历史回顾

共产党建国七十六年,搞计划也搞了七十年,十四个五年计划。计划、五年计划都是抄搬苏联。

凡事莫不有初,这个东西的初,就是从马列书本到苏联斯大林实践,中国建国后政治外交一边倒,从苏联抄搬过来的。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本质就是美苏两极两阵营、美苏对立争霸。新中国建国后,一开始就被拉上了朝鲜战场,只能一边倒。

美国在欧洲搞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苏联则主要是在亚洲支持中国(以及印度),也算力所能及地提供了支持。

一五计划和二五头两年,就是苏联手把手地教会中国搞大规模工业化。这时期中国农业在恢复,还要应付朝鲜战争、国内解放剿匪、防备蒋匪反攻、安定边疆。没有苏联支持,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就难以起步启动。

建国十年后与苏联闹翻了,苏联支持中国大跃进力不从心,又想在中国搞废立那一套控制中国。

卫星上天后狂热一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都乱了章法,内部矛盾加剧。苏联想集中力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全面超美,中国则想要更大支援实现大跃进全面跃进。

大跃进后,中国就不断加快农业农村全面集体化以支撑自力更生完成独立自主工业化。集体化不是为了发展农业,而是为了工业化配套。

改开之后,形势又是一变。抓住机遇期利用外资成了关键。苏东巨变之前,中美有所谓蜜月期。农村改革放开搞活,传统现代国防体系为主的先军政治经济工业化调整压缩改革转型更新抓大放小,配合配套利用外资,计划重点放在能源铁公基项目上。上了一个大台阶。

九零年代瓜分苏联解体遗产,中美蜜月也结束了争吵不断。三农问题突出,说白了又要苦一苦农民。与六零年代苏联援助没了时一样,要靠工农剪刀差再次剪剪农业割割农民的韭菜。渡过这段困难时期。这时期六七十年代那些工业面临大下岗大破产大转型。

中国坚持韬光养晦不与美帝强抗,忍过了这段时间。

入世后,美帝志得意满,中国真正迎来工业化起飞加速。

2025,中国完成了十四五,也基本完成了现代化工业赶超,造就了史无前例超大规模全产业链最完备现代化工业体系。

一、二五是第一阶段,三、四、五五是第二阶段。这是改开前,工业化初始基础阶段。

这阶段是所谓计划经济时期,总体上五年计划就是主线。

改开以来也大体有三个阶段。九零年代最困难,忍住了熬过来了,来之不易。工业化起飞追赶阶段。

这阶段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五年计划逐渐丧失强干预控制功能。

十八大以来,新时代是工业化赶超完成完备成熟阶段。

这时市场经济基本定型,五年计划主要功能转向引导补充修正调整完善。

2,一点总结。

有计划比没计划好,但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实际效果结果上,中国的计划是人类史上唯一最长久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就是唯一。

但从形式上来讲,中国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又全都是磕磕碰碰错谬漏补百出章法混乱与现实各种错配错搭的。计划指标毫无准确性,与实际经济运转周期经常脱节背离,与内外环境条件变化经常错位对冲直撞。

总结七十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经济建设发展赶超与十四个五年计划,大致上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一是国家中心任务经济主题的调整改变、工业化不同阶段、经济建设不同阶段、国家经济制度体制变化、内外环境条件变化,计划的内容、方向、主体都要考虑配合配套。不认清前者,没法搞好后者。

二是要搞清楚经济发展的客观周期,总结十四个五年计划与客观周期之间的配套、脱节、背离,搞清楚其中的得失。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很多错过时机、很多没抓住关键,根本就在于这些脱节、背离。

3,一点建议。

结束五年计划,改为制定七年计划规划或新的中期规划。

五年计划周期是照抄搬苏联的,是人为规定的,是与客观自然周期、社会运转周期、经济周期相脱节的人为时间设计。与固定资产折旧、资金运转、人力资源就业人口等经济要素客观周期脱离脱节,也与几百年经济发展史客观上的短波中波长波周期不匹配。还经常与客观上存的政治运行等周期相错搭乃至冲撞。

七十年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各种磕磕碰碰人为扭曲跌跌撞撞,这其中,人为五年计划所致的各种周期错配因素,绝不容忽视。

新时代了,工业化赶超基本完成了,新阶段了,也该换换了。

调整改革旧体系体制,可从周期调整开始。四两拔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局新。

大巧不工,惠而不费,新时代新时期新阶段之新,请自此始。

2025.7.13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