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是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站台者
特朗普政府最近一系列的军事政策调整和关税大棒的挥舞,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目的性极其明确,为军工复合体站台,甚至可以说背后的总导演就是军工复合体。
我们先看看北约方面:
2025年6月25日的北约峰会达成重要协议,成员国同意将军费开支提高至GDP的5%。
这一目标分为两部分:3.5%用于核心军费支出,1.5%用于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防护等国防相关支出。
特朗普对此协议非常满意,称之为"里程碑式的协议",并宣称这是"美国的巨大胜利"。
北约33个成员国中,西班牙是唯一反对此目标的国家,坚持只愿支出GDP的2.1%,特朗普则威胁要让西班牙"付出双倍"关税代价。
该协议的本质是将北约军费扩大全球军费占比,从原来的55%升至64%,新增开支约6500亿美元/年,这一提升远超中俄军费总和。
协议刚达成,英国立即宣布采购12架F-35A战机(约10亿美元),德国计划发债5000亿欧元扩军。
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军工企业成为直接赢家。而特朗普声称“美国无须遵守5%”,却要求盟友必须执行,实则为美国军工出口创造稳定需求。
再看看俄乌冲突方面: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已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季希在7月11日确认了这一消息。泽连斯基也表示"供应已经恢复",并感谢美方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7月10日接受采访时透露,美国已与北约达成协议,将由北约全额支付援助乌克兰武器的费用。他还预告将在7月14日就俄罗斯问题发表"重大声明"。
此前美国国防部曾在7月1日以"保障国内弹药库存"为由暂停部分对乌军援,但仅一周后就恢复了关键物资供应,特别是155毫米炮弹和精确制导火箭弹等。
特朗普将援乌成本转嫁北约,要求北约盟友为援乌买单,这算计也真是精明。既缓解国内财政压力,又维持军火流水线运转。乌方还感激涕零,证实美援恢复,且特使凯洛格(Keith Kellogg)将于7月14日访乌协调细节。但军援的实质是由盟友补贴的美国军工出口项目。
再看看亚太盟友方面:
英国《金融时报》7月11日报道,五角大楼正在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亚明确表态,若台海爆发冲突将扮演何种角色。
报道透露,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近几个月在与日澳国防官员的会谈中多次施压,要求两国增加国防开支。
这一要求令日澳代表感到"震惊"和"沮丧",因为美国自己都没有做出无条件保证。
有分析认为,五角大楼是在借台湾议题施压盟国增加军费,渲染"中国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比本人却认为台湾并非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可见台海议题实为撬动盟友军费开支的工具,为亚太军售铺路。
在这一系列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中,我们所看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全面获利的铁定逻辑
1、锁定需求端:通过北约5%军费目标、亚太盟友扩军承诺,为美国军工创造长期订单。
2、转嫁成本:援乌武器改由北约支付,降低国内压力,维持生产线运转。
3、杠杆化议题:利用俄乌战争、台海紧张等危机,渲染威胁以合理化军费激增。
特朗普政策核心可概括为 “军工优先”:以安全胁迫盟友支付“保护费”,用地区冲突维系武器需求,最终实现 “盟友埋单,美国军工获利” 的循环。
可以预计,特朗普宣称的14日其对俄“重大声明”可能就是进一步升级对抗,为军工利益注入新动能。军工复合体已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隐形导演,而特朗普不过是站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