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温故

1990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为了加快发展,制定了一项480亿美元的五年投资计划,其中180亿美元用于周边行业和奥里油(一种重质燃料油)的开发,剩下的300亿用来发展核心石油企业。

1990年、1991年以及1997年,委内瑞拉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06%、11.14%和11.64%。不满于委内瑞拉过度生产,1997年12月份,沙特联合其他OPEC国家增产10%,打响了第二次石油价格战。1998年1月,OPEC的产量高达2750万桶/日。

与最近一轮价格战背景相似的是,彼时全球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1997年下半年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在需求和供给双压力下,国际油价又一次暴跌。1998年1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9.55美元/桶,跌幅超60%,创历史新低。

随后,与第一次价格战收尾的相似做法又出现了,为挽救油价,OPEC在1998年4月宣布减产125万桶/日,7月份又宣布减产1335万桶/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OPEC减产无法完全阻止油价下跌,但委内瑞拉最终被迫开始减产,1999年委内瑞拉减产10.77%。

2010年起,美国页岩油产量开始大幅增长,打破了国际油市的平衡。2012年,美国原油产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二大产油国,2013年再超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看着自身在国际油市中的地位受到美国的冲击,加之无法说服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国家加入减产计划,2014年爆发第三次石油价格战,沙特开始实施增产,并下调了出口至美国和亚洲的原油价格,加上美联储退出QE带来的美元走强,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挫。到2016年1月,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从最高点的103.01美元/桶降到了27.1美元/桶,跌幅达73.7%。这次针对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发起的价格战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2014年至2016年间,油价崩跌导致美国数十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申请破产,同时裁员数十万人。一些页岩油生产商虽然没有破产,但也因背负大量债务而苦苦维持。美国很多页岩油气生产商一开始都是通过抵押石油储备向银行申请贷款。随着油价下跌,抵押物价格随之下降,抵押物的价格已经无法弥补银行发放的贷款。对于未破产的页岩油气商来说,为了支付每个月的债务,只能拼命开采石油,哪怕不盈利也无法停止开采步伐。也正因为如此,沙特第三次价格战虽然给美国油气业以致命一击,但未能真正打垮美国页岩油产业。而在这一过程中,各大产油国再一次熬不下去了。与前两次价格战的结局一样,经历一年多的低油价之后,2016年11月底,OPEC就减产120万桶/日的协议达成一致,同年12月10日,俄罗斯及其他非OPEC产油国也同意减产55.8万桶/日,以此来提高油价。

2020年这次石油价格战,油价下跌之快让人措手不及,心有余悸。价格战的背后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分析称称,沙特领导的欧佩克与俄罗斯为支撑油价达成的联盟破裂,可能只是“暂时的”。沙特方面的行动,可能是一场“谈判棋局”的一部分,与俄罗斯仍旧可以达成妥协。

引用自中国石油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