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耀参加贝壳财经年会: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世界为世界”

7月10日,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的贝壳财经年会在北京开幕,百位政府官员、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等各界精英共话中国经济在开放与韧性中的新动向、新机遇、新挑战。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应邀参加“中国企业出海:开放世界,共生共融”闭门论坛,并在圆桌讨论“中国企业出海新机遇”中发言。

500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出海”已从生存空间的拓展升级为全球经济韧性的战略投射。然而,地缘博弈、文化差异与技术壁垒仍是中国出海企业面临的“三重门”。中国企业出海如何乘风破浪?如何在更开放的世界,与全球共生共融?本次论坛聚焦这些主题,设置了开幕致辞、主旨发言、圆桌论坛、贝壳财经出海联盟启动仪式等环节。新京报社副社长郭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剑波进行开幕致辞。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500

王辉耀理事长在以“中国企业出海新机遇”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发言中表示,中国企业出海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迈向“在世界为世界”的新阶段,通过全球投资创造就业与税收,做大蛋糕,规避贸易风险。

他谈到,伴随跨国公司涌入,中国企业逐步参与世界代工与贸易,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近5至10年,受特朗普关税战和贸易战影响,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布局,将东盟发展为重要贸易伙伴,并积极开拓中东、非洲和拉美市场,从“在中国为中国”到“在中国为世界”迈向“在世界为世界”的新阶段,通过全球投资创造就业与税收,规避纯贸易风险。

王辉耀表示,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也从原料加工、中国制造,逐步升级到服务出海、高科技出海,未来还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新能源产业出海。他提出未来出海的新趋势:一是加强与在华外资企业合作,联合开拓其他国家市场;二是推动服务业走出去,改变货物贸易占比过高的现状;三是深化制造业出海,实现全球制造与全球经济的共荣共生。

他强调,中国企业出海已形成共识,需政策、战略、人才、资金和服务网络等多方面支持,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互动。同时,应避免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加大全球经济联盟,改善国际关系,为全球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中国企业在各国发展更广阔的共赢空间。

他指出,未来的竞争是全球性的,企业必须在全球布局,就像中美贸易战开打,提前布局或者在全球发展网络生产基地的企业,甚至在美国都有布局的企业,可能就会避免很大的损失。而且,随着中国的人才储备壮大,企业管理和全球运营的能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走出去,未来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

王辉耀认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能力也是十分值得期待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会是一个更好地分散风险,扩大销售,占领全球市场,同时也给全球带来更多福利和共赢的方式。

500

参与此次圆桌讨论的嘉宾还包括:易点天下联合创始人兰向辉,北京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创新服务基地副总经理李昱龙,PingPong合伙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罗永龙。

参加本次贝壳财经年会的嘉宾还有: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李萌,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副理事陈文辉,科技部原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景安,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北京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韩旭,北京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张梅,知名作家毕淑敏、奥运冠军张会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