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总裂夫司机:西方部分文物证伪案例
阿特米多鲁斯(Artemidorus)。其文献被证伪是西方文物鉴定史上的一起著名案例。
文献背景与“发现”过程:
该批“文献”也是以莎草纸形式呈现,据称是古希腊地理学家阿特米多鲁斯(公元前2世纪)的佚失作品,包含文字、绘画和地图,其中地图被宣称为“希腊罗马时代最古老的地图”,也是莎草纸文献中唯一的地图。
流传经过:
二战期间在埃及“重现天日”,包含约200块残片,来源不明。
1971年由古董商塞洛普·希莫尼安(Serop Simonian)购入并运至德国,1980年公开展览,后出版整理。
2004年,意大利都灵圣保罗银行基金会以275万欧元购得,计划捐赠给都灵埃及博物馆。
证伪过程与关键证据**
初步疑点
年代矛盾:
科学检测显示莎草纸年代为公元15–85年,墨水类型符合公元1世纪特征。但阿特米多鲁斯活跃于公元前2世纪,时间跨度矛盾,暗示文献至多是后世抄本或伪作。都灵埃及博物馆馆长艾莱尼·瓦西里卡(Eleni Vassilika)因对卖家希莫尼安(涉走私、伪造文物前科)的极度不信任,拒绝接收捐赠。
技术鉴定揭露伪造:
文献实为19世纪造假者**康斯坦丁·西蒙尼德斯(Constantine Simonides)所为。其手法包括:
莎草纸做旧:将纸莎草置于锌网上酸处理,模拟两千年老化效果。
墨水伪造:使用保存的古老墨水或调配仿古墨水书写。
内容虚构:捏造阿特米多鲁斯“未传世作品”,包括地图等细节。
最终结论:
经显微分析和材料检测,文献被确认为19世纪赝品。
如今阿特米多鲁斯作品公认可靠的抄本要晚到拜占庭时代。
再举点实证史学诞生早期的案例,看这个你就能体会这个学科怎么发展起来的。所谓你如果在文物市场看到一件假货……
1. 《法拉里斯书信》(Letters of Phalaris)
宣称:古希腊僭主法拉里斯(公元前6世纪)所著。
证伪者:理查德·本特利(1699年《论法拉里斯书信》)
方法:
历史穿帮:信中提及雅典卫城雕像(实为公元前5世纪建)。
语言悖论:使用阿提卡方言(公元前5世纪成熟),早于多利亚方言主导时期。
影响:终结英国“崇古派”迷信,确立语言学断代标准。
2.《伊索寓言》古本
证伪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沃尔夫
发现:现存最早版本含中世纪拉丁语词汇(如“城堡”castellum),非古希腊原作,系拜占庭时期汇编。
3. 《俄克喜林库斯希腊志》(Hellenica Oxyrhynchia)
原误判:19世纪发现残片初归为色诺芬所作。
证伪者:乌尔里希·维拉莫维茨(1908年)
证据:
叙事结构异于色诺芬的《希腊史》。
方言分析显示为公元前4世纪史家泰奥庞波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