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墙正在成为CBD打工人的新爱好

人类对高处的迷恋,从学会直立行走时就开始了。

家里的门框上,阳台的护栏上,商场的攀岩墙上,甚至野外的石壁上,如果你看到一群蜘蛛侠预备役,不必惊慌。

人类幼崽飞檐走壁的能力是刻在灵长类动物DNA里的存在。

500

500

过去,身轻如猴的小孩哥小孩姐们在攀岩运动上是当之无愧的统治者。

据《2023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显示,50万名攀岩爱好者中,80%是青少年,其中青少年平均在10岁左右。

然而现在攀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攻陷。

500

500

白天上班,晚上爬墙,已经成为了CBD打工人心照不宣的快乐。

01 染上攀岩后脑子晃一晃都能掉出半袋镁粉

一旦染上攀岩,人就完了。

首先在化学攻击上,攀岩鞋就是行走的生化武器。

500

毫无防备的新人,往往刚一进馆就面临被劝退的风险。

即使躲过了攀岩鞋的攻击,墙壁上的陈年包浆也能把你熏个够呛。

“粉和石头、汗液的混合,有一股子臭脚味,有几次我抓到岩点贴近墙壁的时候,人都要昏厥了”。

然而最致命的还是自我攻击。

当你发现爬过墙的手味,冲得像几百年没洗过,这一刻攀岩教会了你什么是自我接纳。

500

除了味大,攀岩还很费人。

要知道没有哪个墙上飞人的手是水光溜滑的。

500

攀岩次数多了,手上的老茧就会增多,指关节开始变粗,指纹越磨越少。

于是有一天你发现手指再也套不进戒指,指纹刷不进公司门,Touch ID 解锁不了电脑,最后连签证都办不了,甚至连洗澡都成了当代酷刑,攀岩终于成为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500

500

老茧越厚爬得越好,指关节变粗是力量的象征。在攀岩面前,没有都市丽人,只有钢铁美人。

无数次的破皮、淤青、崴脚,都是攀岩入门的勋章。

等到熬过新手保护期,解锁骨折、手腕TFCC、肩膀脱臼、韧带损伤,攀岩者的终身成就自此达成。

500

500

虽然攀岩的攻击力太强,但只要尝试一次就很难再戒掉。

无论在哪手边有啥,天选练习生们总忍不住扣、捏、抓、握。

这些宛如帕金森患者复健的怪异动作,在旁人眼中难以理解,只有志同道合的圈内人才能心领神会。

500

500

500

这就是攀岩脑的魔性。

自从接触了攀岩,不管看什么都是墙,不管在哪都想整两把。

500

500

500

“生活和工作都有可能欺骗你,但攀岩不会。”

尽管又累又痛,攀岩脑们始终乐此不疲地只做两件事:不是在攀岩,就是在攀岩的路上。

02 从小众运动到都市刚需攀岩越来越火

攀岩起源于欧洲,起初是专业选手才玩的极限运动。

如今攀岩在国内同时拿下了小学生和年轻人两个群体,最关键的助力来自于竞技攀岩入奥。

2021年,东京奥运会首次将攀岩纳入正式项目,观众第一次被专业选手的表现折服。

500

在奥运推广之下,大家逐渐熟知抱石攀岩、难度攀岩、速度攀岩这三个项目。

抱石攀岩,简单说就是看谁完成线路多。

500

难度攀岩,是看谁爬得高。

500

速度攀岩,就是看谁爬得快。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邓丽娟、伍鹏在女子和男子速度攀岩项目中双双夺得银牌。

网友惊叹其速度之快,“毛肚还没涮好,他就爬上去了”“快到一张live图就能播完比赛全程”。

500

在奥运的带动下,攀岩随后被纳入整个体育发展体系,中国攀岩运动的热度也越来越高。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现有商业攀岩馆数为636家,首次超过美国。

尤其是一线城市,上海、北京、深圳的岩馆最多。在上海半径5公里能找到十几家岩馆。北京的很多岩馆气氛也很好,很多营业到十一二点,甚至还有24小时不关门的。

500

此外,在户外的拉动下,野攀(室外攀岩)也相当火爆。

广西阳朔,无数攀岩人魂牵梦绕的快乐老家,有1200多条攀岩线路和70多处岩壁。

许多攀岩大神在此留下了脚印,汗水,勇气和他们的传奇beta(线路解法)。

500

500

中国攀岩的热度和势气都在大涨。

上个月年仅25岁的中国选手潘愚非,以0.1分险胜法国选手逆袭登顶,成为中国攀岩首位抱石项目世界冠军。

500

这是一场世界最高水平的对决,潘愚非面对的不仅是冠军级别的强劲对手,还有地狱级难度的恐怖线路。

尽管形势非常被动,潘愚非在预赛四号线脱落时弄到了腰,在决赛第二条线的脱落又加重了腰伤,左腿甚至有点抬不起来,腰痛发不上力,但还是在最后一刻赢得了比赛。

这场胜利让中国首次在攀石项目的世界最高领奖台上升起。

500

从小众运动到都市打工人刚需,国内市场对攀岩的接纳度越来越高。

如今都市年轻人跟朋友约见面最常去的除了ktv、电影院,攀岩馆也成了热门选项。

 03 “做题家”们在攀岩中找到了解题爽感

网红运动热闹归热闹,但各有各的门槛。

徒步,一旦出发,就要坚持数个小时,中途下撤需要很强的心理建设。

500

飞盘,需要时刻跟进队友的走位和节奏,不然摸不到盘,找不到参与感。

500

骑行,最考验对路况的敏锐判断,一个不留神骑上 “杀人台阶”,就有膝盖战损的风险。

500

与这些项目相比,攀岩属于绝对松弛的存在。

当你选择了攀岩,就意味着选哪条线路、用哪种姿势、按什么节奏爬、什么时候停下来,都是自己说了算。

不用迁就谁,也不必讨好谁。室内环境也都是稳定可控的,不会突然飞出来个意外让你措手不及。

遇到爬不过去的线,可以自我死磕,也可以请教岩友,甚至还可以坐在一旁偷beta。

攀岩看似充满对抗,实则拥有一种允许一切发生的包容。

500

这种可进可退的松弛感,正是年轻人最渴望的生活状态。

但松弛不意味着彻底的躺平,在自我较劲中获得解出难题的爽感,才是攀岩最令人上头的内核。

在抱石攀岩中,每条线路都是一道设计精巧的题目。

500

初学者往往缺乏经验和技巧,只能硬碰硬的让身体先行,或者依靠蛮力尝试解决。

但越往后越会发现,攀岩需要身心合一。看岩点怎么分布,想好先出哪只手、踩哪个点,就跟解题要分步骤一样。

500

成功登顶前,总要经历无数次滑落,但每一次失败都会带来新的思考,每一次成功都在验证调整的正确性。

这种即时反馈的踏实感,就像在飘摇的生活中突然踩到了坚实的支点。

成功登顶后,那种柳暗花明的成就感,为最缺乏安全感的“做题家”们找到了对抗不确定性的办法。

500

而没有成功也没有关系,不必为爬不上去的线而躲在角落抹眼泪。

面对同一条线路,有人靠爆发力冲刺,有人用柔韧性迂回,有人只是暂时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解法。

所以,为了一个动作死磕一百次,或许就能突然顿悟攀岩的智慧:

跟自己较劲的同时,也得学会放过自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