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多赚千亿!特朗普关税到底谁在买单?
谁能想到,靠加税,美国财政部竟然在今年 6 月出现了罕见的 270 亿美元盈余。
更让人瞠目的是,美国今年光靠收关税,前九个月就进账了 1133 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而且财政部长放话,明年关税收入可能会冲到 3000 亿。
这是不是意味着,特朗普政府靠打关税牌,不仅制裁了外国,还帮自家政府赚了大钱?
特朗普自己一直说,“外国会帮我们交关税”。可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看似进了国库的钱,究竟是谁掏的。
一、关税到底是什么钱?
先把关税说明白。
关税,就是进口商品进入美国海关时,要先交给政府的一笔钱。
比如:
美国从中国进口一个芭比娃娃,进价 10 美元;
如果加征 25% 的关税,就要先交 2.5 美元;
那为什么要收关税?
一般有几个目的:
保护国内产业 → 不希望国外商品太便宜,冲击本土工厂;
增加政府收入 → 多一笔进账,充实国库;
作为谈判工具 → 用关税逼迫别国在贸易上让步;
在纸面上,关税看起来很“简单粗暴”:多收钱、保护本土、打击对手。
二、特朗普说“外国人付钱”,是真的吗?
很多人以为,这笔关税是中国厂商出的。
特朗普也一直说:
“我们对外国加关税,就是让他们出钱,美国就能赚到大笔收入。”
听起来很豪气,但现实并不是这样。
经济学家几乎一面倒地反驳:
“关税绝大多数,最终还是由美国企业和老百姓埋单。”
为什么?
外国厂商不想亏,只肯小幅降价;
美国进口商也不想自己吃亏;
所以只能把成本加到商品价格里;
结果就是:
原本 10 美元的东西,变成了 12 美元。那多出来的 2 美元,看似进了国库,其实是美国人自己掏的。
也就是说:“特朗普说外国帮美国付钱,现实却是,美国人自己埋单。”
三、生活里,关税怎么变成美国人的账单?
说到底,这不是抽象的经济学,而是很多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真金白银。
让我们看看几个真实发生的例子。
【例子1】芭比娃娃也涨价了。
2018 年起,美国对中国生产的玩具加征关税。
两大玩具巨头——美泰(Mattel)和孩之宝(Hasbro)都在财报里说:
“我们没办法完全吸收关税成本,不得不把部分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所以:
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原本售价 19.99 美元;
后来有些款式,涨到 21.99 ~ 24.99 美元;
虽然看上去只贵了几美元,但对一个一年要买好几件玩具的家庭来说,账单一下就上去了。
【例子2】洗衣机贵了,烘干机也跟着涨。
2018 年,特朗普对进口洗衣机征收最高 50% 关税。
结果呢?
洗衣机平均售价直接上涨约 12%;
每台机器贵了约 86 美元;
一年下来,全美国消费者多掏了至少 15 亿美元;
更夸张的是,连烘干机都跟着涨价。
为什么?
因为卖家通常把洗衣机和烘干机一起卖,涨价一起涨,省得顾客觉得奇怪。
以前一套洗衣机+烘干机,卖 1000 美元。;后来直接涨到 1120 ~ 1200 美元。;
这钱,可不是外国人出的。
【例子3】儿童自行车也躺枪。
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自行车加征 25% 关税。
结果:
美国儿童自行车平均每辆涨了 15 ~ 20 美元;
在沃尔玛或者 Target,原本卖 88 美元的车,涨到 99 ~ 108 美元;
尤其对低收入家庭,这笔多出来的钱并不轻松。
【例子4】连可乐都更贵
不要以为只有大件商品才受影响。
特朗普还对进口铝征收 10% 关税。;
可口可乐的 CEO 公开说:
“铝罐更贵了,我们不得不微幅提高饮料价格。”
虽然涨幅不大,但可乐、啤酒这类日常消费品,是美国人每天都在买的东西。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钱。
四、那政府多赚的钱算不算“好事”?
今年 6 月,美国财政部公布:
“单月海关关税收入 272 亿美元。”
从数字看,的确让政府账面上好看了一些。
甚至短期内,美国出现了 270 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问题是,这笔钱并不是“从外国赚来的新财富”。
而是:
美国企业利润下降;
商品价格上涨;
老百姓多掏腰包;
再转一圈,变成政府收入。
从经济整体来看,关税只是把钱从美国人的钱包,搬进了国库,并没有创造新的财富。
五、长期看,问题更大!
更麻烦的是,长期的后果也开始显现:
美国制造业并没有完全得到保护。因为许多厂商仍然需要从海外进口零部件,结果成本更高。
全球产业链开始转移。中国厂商转去越南、印度、墨西哥,绕开关税,但成本还是提高。
最终,竞争力下降的,可能是美国自己的企业。
六、总结:这笔钱,其实是美国人自己掏!
所以,那看似进了国库的上千亿关税,其实是谁付的?
不是中国人,不是巴西人,也不是加拿大人。
而是:
美国的企业;
美国的消费者;
美国的每一个家庭;
从玩具,到洗衣机,到可乐,没有人能完全躲开这笔“隐藏的账单”。
特朗普关税,的确让政府多赚了千亿,但这钱,最终是美国人自己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