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党的隐蔽战线(上)

 原创   安平 国家安全部     

编者按   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陈云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党隐蔽斗争史上的重要领导人,在保卫党中央机关安全、指导开展隐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让我们一同回溯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于隐蔽战线上的赤胆忠心与卓越贡献。      1919年,陈云高小毕业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学徒、店员。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陈云组织商务印书馆员工罢工、成立商务印书馆发行所工人纠察队,并取得胜利。此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江苏一带开展艰苦的地下斗争。他领导工运、农运,打恶霸、斗黑帮、搞集会、散传单,和兵、匪、警、特、黑都交过手,曾蜗居在上海的亭子间,也曾在乡下躲避追捕。陈云学会了在白色恐怖、敌人环伺的情况下如何隐蔽自己,磨炼出丰富的斗争经验。  

500

青年时期的陈云 

临危受命 担任中央特科负责人

  1931年4月,党内高层出现叛徒,妄图帮助国民党特务将中共中央一网打尽。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陈云领导中央特科,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但是叛徒的出卖依然给上海地下党组织造成重大损失,为了重整情报保卫工作,中央决定由陈云担任中央特科书记,肩负保卫中共中央的使命。  

500

陈云在中央特科时使用的箱子 

陈云临危受命,开始对特科进行改革。他要求特科干部必须深入融入到社会中,建立各种社会关系,以真实的社会职业掩护特科活动。

他投入一定资金,让一部分同志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做生意”。自己则在开办的“新生印刷所”中,身着长褂,外面套一件短背心,俨然一个账房先生。  

500

新生印刷所旧址(今上海市山海关路和成都北路路口东北角)

 陈云规定特科人员不得与其他白区人员一起办公;特科内部机构减少混同行动,人员间强调单线联系、特科机构和人员对内对外都必须使用化名和代称。 陈云时刻保持谨慎稳妥、小心细致的隐蔽工作作风,始终从最坏的方面做打算,从最细节的方面做准备。为了应对敌人搜捕,他频繁变化住地,在一个地方住不到两三个月就重新换房子。一次召开党的重要会议,陈云将会议地点定在他布建的掩护机关——新生印刷所。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他派人在印刷所门口贴了张出租房屋的广告,让参会人员以看房为名来到这里,并规定参会人员一手拿报纸、一手拿雨伞作为暗号,等人到齐后,就把广告撕下来,会议最终开得很安全。又如,一次陈云手里提着一个皮包出门,被特务盯上。特务跟到一个茶馆里,陈云跟茶馆伙计说出去买烟,要伙计照看一下皮包,随即离开。特务认为皮包还在,人不会走远,哪知陈云一去不回。特务拿起皮包一看,居然是空的。原来这个皮包就是陈云为作掩护才带出来的。 

赤白交锋 担任白区工作部部长

  1933年初,由于上海白区局势日渐紧张,陈云随中央撤离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同年秋,陈云担任白区工作部部长,负责领导在苏区附近的国统区工作。他强调要策动白军集体哗变,而不是“个别的拖枪到红军来”,要广泛发动群众对白军士兵进行各种各样的宣传和鼓动,被占领区域的党、团和工会等组织要领导群众组成“白军士兵工作组”“侦探组”等开展白军工作。

白区工作部还推动“赤白贸易”,在赤白交界地区建立秘密据点、接货站和油盐运输站,接收来自白区的物资,利用水路或陆路深夜秘密运到中央苏区,支援红军作战。 

500

 陈云在瑞金时担任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图为他当时的办公居住地 

1934年1月,陈云分管秘密交通工作。当时从白区到苏区有一条主要的中央红色交通线,从广东汕头,经过福建大埔,进入游击区。陈云高度重视交通线建设,在福建视察期间,他专门与省委负责同志沟通,为加强大埔交通站的工作力量增派了得力干部。他特别强调建立复线以分散风险,避免交通线因单点故障而中断,并构建了三条功能分明的线路:一条专供联络使用,一条主要转运部队,一条是首长来往的专用通行线。此外,陈云同志还对交通员的选拔培训、秘密交接方式、掩护手段、保密纪律要求以及经费规范使用等关键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这种做法有效保障了交通线的安全与稳固,使其成为敌人难以侦破、无法切断、不易摧毁、不能打断的“红色血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