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观察|读书乘凉两相宜
最近,河南一位农民工到北京图书大厦读书的视频火了,人民日报也刊登了有关他的文章。
这位来自河南濮阳的农民工,名叫刘诗利,今年58岁。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挣点生活费。这不,刚收完麦子,就来到北京马驹桥干些绑钢筋、打混凝土等建筑工地的活。因为天气炎热,一般都是早晨五点开工,七点多太阳上来以后,这一天就歇工了。
其余的时间干什么?在北京他没有房子,没有朋友,没地串门,也没有合适的地方待着。去哪既能休闲,又能乘凉呢?你别说,农民工有的是智慧,他们发现了一个文雅凉快又安静的地方,那就是图书馆。
各个城市的图书馆,都是既宏大气派,又安静凉快。农民工的临时居所,又憋屈狭窄,又吵闹酷热,包工头肯定不会给你装空调。
白天不去工地干活,到哪打发时间?逛商场,刚来的时候和临走的时候逛两次就足够了,兜里的钱可不能乱花,一家子都等着花销呢。去公园,傍晚时分正好。其余的时间去哪?最佳的选择就是图书馆,又能看书学习知识,又能坐在那里乘凉休闲。公园里的椅子都抢不上呢,这里却是放心坐。图书馆又不收门票,又有空调,而且环境幽静雅致,既凉快又舒适,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刘诗利读过高中,在村里当过代课老师,也爱好看书。去图书馆就成了他不干活时最好的去处。
刘诗利去图书馆这件事,值得肯定,但也不宜过分拔高。因为,这原本就是农民工尤其是外地打工者的常态。当读书与乘凉两相宜,休闲和免费两搭配的时候,去图书馆就是不二选择。博物馆、公园等国家公用事业单位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既便民,又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一举两得,多好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