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阵痛下的蜕变:长春高新27亿研发构筑多元增长新引擎
在生物医药行业深度调整的2024年,长春高新交出了一份看似平淡却暗藏玄机的成绩单:全年营收134.66亿元,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但数字背后,一组数据却折射出这家药企的破局决心——研发投入逆势增长11.2%至26.90亿元,研发强度高达19.97%,研发投入总额位居生物制品行业前列。当短期业绩承压遇上研发投入再创新高,长春高新正以战略定力书写转型新篇。
研发重注:27亿构筑创新护城河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长春高新研发投入强度从2023年的17.7%进一步提升至19.97%,接近国际一线药企水平。真金白银的投入已转化为丰硕成果:24款重点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其中9款为1类创新药;7条管线处于上市申请阶段,9条管线进入III期临床;核心产品伏欣奇拜单抗(粉剂/水剂)针对痛风适应症的上市申请获受理,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上市申请阶段的IL-1β单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在痛风领域的突破。面对国内1%-3%且持续攀升的痛风患病率,现有药物存在肝肾损伤、致死性皮炎等严重缺陷。伏欣奇拜单抗的III期临床数据惊艳:72小时内疼痛强度下降57.09mm,12周复发风险降低90%,为国内超2亿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带来全新希望。
技术革命:AI重构药物研发逻辑
长春高新在技术前沿的布局更显前瞻性:
自主研发AI计算生物平台GenMOL,覆盖靶点发现到生产工艺全链条;通过参股公司天鹜科技完成全球首款经大模型设计蛋白质产品的5000升放大生产;智能科研助手GenAIR实现药物商业情报智能分析。
当AI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医药研发,长春高新已抢占技术制高点。这种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研发模式,正在将传统“十年十亿”的新药研发定律改写为更高效、更精准的数字化范式。
国际化破局:新兴市场增长454%
在“出海”成为药企必修课的今天,长春高新交出了超预期的答卷:金赛药业海外销售收入达0.99亿元,同比暴增454%;阿尔及利亚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极;积极探索License-out模式,寻求与国际巨头合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王牌产品生长激素在海外实现突破。作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生长激素产品矩阵的企业,金赛药业凭借粉针、水针、长效三代产品构筑技术壁垒,12项获批适应症持续拓展市场边界。长效生长激素与司美格鲁肽联用的探索,更打开了“增肌减脂”的全新想象空间。
股东回馈:分红回购彰显长期信心
面对股价波动,长春高新选择用真金白银传递信心:2024年度现金分红10.47亿元,叠加回购注销4.20亿元;分红回购总额占净利润56.81%;上市以来累计回报股东49.67亿元,达募资总额的159.25%。
在业绩承压期仍维持高比例分红,这份对股东的诚意背后,是管理层对转型成功的坚定信念。正如公司负责人所言:“目前的投入是为中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基。”
当市场聚焦于长春高新拳头产品生长激素的竞争格局变化时,公司已悄然完成华丽转身。从单一爆品到拥有24款临床阶段产品的多元化管线,从本土龙头到海外市场增长454%的国际化布局,从传统研发到AI驱动的技术革命——长春高新用近27亿的年研发投入,在阵痛中孕育新生。
随着伏欣奇拜单抗等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叠加AI赋能带来的研发效率跃升,这家老牌药企正以科技硬实力突破增长天花板。在生物医药创新长跑中,今天的研发投入就是明天的竞争壁垒,长春高新深谙此道。当创新管线成果持续兑现,其牺牲短期利润构筑的第二增长曲线,或将迸发出超预期的市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