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流失響警號
作者:黃麗君,香港資深政治經濟政策研究者。
从5个财政年度OA离职率来看,由点及面的风险在持续积累,若不追本溯源找找原因,拖着只会令影响更加深远。
公務員每年有流失是常態,有人退休,有人因個人或工作理由離職,這種情況每個機構都會發生。近日有一條公務員離職新聞比較吸睛,就是有11名首長級的政務官,簡稱AO,在上年度辭職轉跑道。
從前,能夠加入政府當AO,是天之驕子的工作,AO就是公務員團隊中的精英,司局長的職位是各級AO爭取表現、力求上進以能晉升到頂層管治職級的位置,這也是很多AO拼搏的目標。
到了2002年政府設立主要官員問責制後,AO職系的晉升階梯最高只可達D8的常任秘書長職位。
出任司局長的官員,除了有從政府搶人才之外,也有從AO精英中揀人委以重任者,因此問責團隊的組合,既有來自私人機構的精英,也有來自公務員團隊,特別是AO職系的高官。
在公務員編制內,屬首長級的AO們組成了政府管治的重要骨幹,若每年都有相當數目的首長級AO離職,對政府司局級的工作不能說沒有影響。
根據公務員事務局的統計,在過去5個財政年度,辭職的首長級AO共有50人,屬非首長級的AO則有81人,這些數字相對AO職系有約670個職位的編制而言,不是一個小數目,AO職系的流失情況,實在值得公務員事務局的關注。
據報道,離職者有部分會加入公營機構。此外,有相當經驗的AO也是不少大學院校,大型半官方機構羅致的目標。
過去,在離職潮不嚴重的年代,AO的工作仍然較政府以外的工種更具吸引力,但今時今日,在政府當高級公務員壓力相當大,晉升、加薪的機會不及私人機構般可以因表現而有比較即時、靈活的處理方法,工作能力高的AO若被政府以外機構游說羅致,難免心動而最終轉跑道,這是問題的癥結。
面對人才流失,公務員事務局的回應真的是搔不着癢處,回應只說局方已加強識別和培訓具潛質且表現出色的公務員,並改善工作環境等,以提升工作滿足感。
這個回應的重點不能讓人見到局方有何實質良策去留住人才,到底是針對薪津?還是針對工作滿足感金工作環境才是核心問題?這個回應說得不清楚。
也許局方完全知道問題所在,但不便公開,因此只能以相當「行貨」的說法去公開應對問題。如果情況真的是這樣的話,希望局方在內部有真正應對問題的對策,以能夠及早止血。
讓AO繼續不斷流失,特別是有能力、有經驗的AO流失,結果是整個AO隊伍和公務員高層的整體經驗和歷練都會下降,這個發展趨勢也必會影響政府的管治質素。
AO流失響起了警號,政府是否已經有一段長時間沒有就公務員薪津的合理化和吸引力、公務員的工作條件和環境進行檢討?
若是的話,現在實有必要認認真真地作出檢討,提出對策,以保住公務員團隊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這是整個政府管治的一個必要處理的痛點。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