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有第二吗? | 港口圈

500

振华Terminexus全球港口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作者:薛景文

“谁是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

“什么?你说的是全国首个‘5G+铁水联运’自动化码头(中远海运港口武汉码头)?还是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又或者是全国首个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化散粮作业码头?(广州港南沙粮食通用码头)”

中国人的“第一”情结似乎是刻入DNA的,上学比成绩,上班拼KPI,干啥都得给你排个123,有句俗话说得好“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这不,吃饭也得比。在咱们港口则更甚,岸线、水深、泊位数、吞吐量、作业效率、自动化水平、环保……哪哪都得分个高低(工资除外),可是“第一”就是个萝卜坑,谁先占就归谁,怎么办呢?别急,咱们劳动人民的智慧那都是被逼出来的,只要定语加得多,中国港口谁还不是个第一!

(严正声明:本文仅为客观陈述,不带任何阴阳成分哈)

言归正传,回到开头的问题,谁是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

按照时间来看,厦门远海码头无疑是中国首个自动化码头,于2016年3月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码头是中国首个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因作业时堆场无人操作而被誉为“魔鬼码头”。

这可让次年5月投产的青岛港前湾四期码头犯了难,不过很快,青岛港就找到了切入点,他们了解到,厦门远海码头在当时并没有真正实现全自动化作业,在部分环节仍需人工介入,于是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全过程实现无人作业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由此诞生。

就在青岛港前湾四期投产后不久,2017年12月,上海洋山四期码头开港,虽然没赶上首个,但赢在规模大,一经问世便稳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宝座,至今仍无人撼动(可能这就是“钞”能力吧)。

第一个被占了,最大也有人了,姗姗来迟的日照港石臼自动化码头该怎么办呢?其实,出于减少水平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和隔离海陆两侧内外集卡作业考虑,自动化码头早期更多采取垂直布局,得益于创新的车路协同系统,日照港石臼自动化码头的顺岸开放式布局反而给他拿下了个“第一”——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而全球首个开放式混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也随即问世。

与日照石臼相差一个月开港运营的深圳妈湾港也玩起了“特色”牌,开创了“出身流派”,由于深圳妈湾港前身是一个散货码头,于是全国首个由传统散杂货码头升级改造成的自动化码头自此问世。

紧随其后的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则聚焦自身特色业务,开创出“业务流派”,一举摘下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桂冠。同样的,全国首个四大矿山现货落地港(日照港)、全国首个牲畜装卸专用码头(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中澳现代产业园项目配套码头)也纷纷加入“业务流派”的阵营。

除了玩特色,区域限定也是常规操作。以广州港南沙四期码头为例,2022年7月,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运,树立了全球江海多式联运智能枢纽新标杆,同时也打响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全自动化码头的名声。还有广西首个5G+无人集卡作业港口也在北部湾港北海港区落地。

除此之外,“数字党”可算是找到用武之地了,什么全球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上海港)、全球首个作业量突破100万标箱的“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全国首个年集装箱量突破千万标箱的内河港口(苏州港)等等,只要带上数字,又是一批全新的“首个”和“第一”,任谁看了不竖个大拇哥。

中国港口千千万,第一名就占一半,港口圈(ID:gangkouquan)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港口来说,“第一”“首个”无疑是能够赚尽眼球的营销,但名头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吞吐量,酒不好也留不住客,尤其在当下港口的核心任务是做好服务的前提下。而在目前各大市场都已经充分饱和的背景下,如何寻找到新的增量市场或许要比找到下一个“第一”来得重要一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