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来鸿(含税)
这两天,特朗普的社交媒体上,密密麻麻全是信。
信的内容近乎完全相同:加税!加税!加税!
然后特朗普签上大名,寄给14个国家的领导人。
云中谁寄锦书来?总统写时,税满笺头。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致日本首相的信函。图源:网络
一
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将从8月1日起,分别对来自日本、韩国等14国的进口产品,征收25%-40%不等的关税。
怎么又加税?
这不是眼瞅着缓冲期日子快到了嘛。
今年4月,特朗普向世界开征所谓“对等关税”,并设立90天缓冲期,希望各国都在缓冲期内与美国达成协议。可7月9日“大限”将至,真正跟白宫谈成贸易协议的少之又少。
面子上挂不住,就把征税时间“有条件”延迟;又必须敦促或警告他国,咋办?
特朗普的手法很古典:写信。
开头先客套:“我非常荣幸地向您发出这封信,因为它表明了我们贸易关系的坚固”;
随即抛数字:“8月1日起,我们将对所有运往美国的贵国产品征收X%的关税”;
然后上威胁:“如果贵国以提高关税作为回应,美国将在此次税率基础上再提高同等额度的关税”;
最后留余地:“如果贵国将国内市场向美国开放,同时消除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我们可能会对这封信的内容进行调整。”
一顿操作下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突尼斯、哈萨克斯坦面临25%关税;南非、波黑是30%;印度尼西亚32%;塞尔维亚、孟加拉国35%;泰国、柬埔寨36%;老挝、缅甸则是40%。
跟4月宣布的相比,这些数字大都差别不大。但白宫的意思很明确:你们如果不让步,那靴子就真要落地了。
最新税率与4月2日对等关税税率对比(图源:CNBC)
二
为啥选这14国?这里面有讲究。
首先是日韩两个“忠实盟友”。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日、韩是美国的第六、第七大贸易伙伴,去年向美国出口的商品总价值达2800亿美元,在这批收信的国家中占到60%。用特朗普的话说,日韩“被宠坏了”,而且对待美国“态度强硬”。
其次是一些新兴经济体。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刚结束,特朗普就说金砖国家“反美”,要被额外征收10%的关税,赤裸裸地用经济胁迫叠加政治打压。要知道,WTO规定,允许发展中国家保持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关税水平。但特朗普早就觉得,这条款不公平。
至于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盟国家,白宫担心的是他们成为大国出口贸易的第三方、转口地,因此也要挥刀。
7月6日,特朗普乘直升机返回华盛顿白宫。图源:新华社
三
从4月到现在,美国只跟英国、越南达成了协议。
三个月前向100多个经济体加关税,现在只有2份协议,连一向温顺的小弟都连拖带磨,白宫能不着急?
比如日本,首相石破茂虽说“非常遗憾”,但也强势回应:“日本政府捍卫国家利益的立场不会动摇”,“该要求的必须要求,该保护的必须保护”。
美日谈了三个月,汽车和农业一直是难点。白宫认为对日巨额贸易逆差的主因是持续进口日本汽车和零部件,因此日本应多进口美国车;日本也该买农产品,可即便米荒也不进口美国大米。
日本不听话也是“心里苦”。汽车产业关联钢铁、流通、销售等行业,涉及日本超550万就业人口,农业保护政策更是执政党自民党的基本盘。
日媒预测,要真按美国说的办,美国是优先了,可明年日本陷入缓慢经济衰退的概率就会超过50%,施政风险亦将陡增。
韩国也不完全买账。韩国学者介绍,韩国对美贸易顺差主要得益于美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这协定是美国2004年发起、2019年又按美国要求做过修订的。当初一切都按美国想法来,如今白宫又以顺差为由加税,搁谁能乐意?
哦对了,还有印度。他们放出话:印度将从实力地位出发跟美国谈判。
这话听着耳熟不?
原本,白宫的打算是先从弱小国家和盟友小弟入手,敲打敲打,把好收的钱收上来。结果一个个都不低头,这让大哥面子往哪儿搁?
除了经济账,政治收益也不达预期。
本来,对外,白宫是想拿关税“极限施压”,对内,则试图用加税承诺维系自身“美国工人保护者”形象、争取关键票仓、展现强人姿态。
结果呢?白宫写信的消息一出,美股主要股指7日全线下挫。
其中因果不难理解:本国问题指望通过关税“内病外治”,本就不可能;强加别国关税与各国利益相悖,考虑到本国利益和政治形势,几乎没有人会轻易屈服。
至于盟友,眼看着“大哥”反复无常,便祭出“拖字诀”、以拖待变,也是理性政治选择。
巴西总统卢拉有句话说得很硬气:“当今世界已不同往日,我们不需要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