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东地区难以重现繁荣安定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提问:我近些年非常关注中东地区的局势,也让我联想到中东地区曾经存在悠久繁荣的两河文明、强盛一时的阿拉伯文明。但近代以来中东地区持续动荡,为什么中东地区难以重现繁荣安定?——西安某企业职员
特约评论员:“中东地区”一般包括北非、阿拉伯半岛以及现在的伊朗和阿富汗地区。我认为,近代以来直到今天,中东地区之所以持续动荡,是其所处地缘政治环境与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后者更为关键。
先说地缘政治环境。中东地区处在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是欧洲文明、亚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这种条件是一把双刃剑。从优点看,中东地区可以广泛吸收各种文明成果,所以很早就孕育出比肩古埃及文明的古巴比伦文明,此后又诞生出对世界影响深远的阿拉伯文明。从缺点看,十字路口也是“四战之地”,是各种势力竞相争夺的对象,时常陷入战乱和分裂。比如古埃及、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西欧十字军、伊尔汗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在这里“逐鹿中原”,建立统治。不同的统治者,带来不同的人群和文化。以上因素使得中东地区很难孕育出一个强大、持久、统一的国家,来整合这一地区的人群和文化,形成具有稳定文化和民族认同的共同体。历史上,最接近这一目标的是阿拉伯帝国,但它的强盛只维持了大约两百多年,此后又在各方势力角逐之下逐渐分裂衰亡。
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虽然中东地区经常陷入分裂战乱,但在一定条件下,仍会产生一个相对强大统一的政权,比如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带来相对长时间的稳定局面。但这一规律被西方殖民者打破,此后中东地区陷入长久动荡。
一是西方殖民者带来欧洲的民族主义和主权国家观念,加剧了中东人民身份认知和族群归属的混乱,大大深化族群和宗教的内部撕裂。例如,主权国家观念与宗教信仰相结合,使得伊斯兰教内部不同教派的纷争演变成国家之间的纷争,叙利亚的阿拉伯裔基督徒与阿拉伯裔穆斯林虽同属阿拉伯人,但因宗教信仰不同而严重割裂甚至爆发内战。此外,民族主义与地域文化的结合催生出“地区民族主义”的怪胎。埃及民族主义者将民族主义思想与古埃及法老历史相结合形成了“法老民族主义”;叙利亚民族主义者将民族主义思想嫁接在腓尼基文明上;伊拉克民族主义者则将民族主义思想追溯至苏美尔文明。这些五花八门的民族主义思潮严重破坏了中东人民的内聚力。
二是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思潮并没有催生出反抗西方殖民入侵、引导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有效理论武器。中东地区的上层统治集团,如沙特家族、哈希姆家族、巴列维家族等,在欧洲殖民势力对其政治地位予以“承认”的前提下,默许它们对中东地区的瓜分。殖民者在中东地区建立殖民统治和势力范围,使得这一地区更加分裂,进一步加剧民族和宗教冲突。例如库尔德人生活的“库尔德斯坦”被分割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四国,导致库尔德人为获得独立而与四国产生摩擦。所以,我认为近代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是中东地区至今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