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答问|怎样理解文明的连续与中断

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

提问:很多学者都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但也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罗马文明也没有中断,现在的西方文明就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怎样理解文明的连续与中断?——北京某高校学生

特约评论员:一种文明有没有中断或者消亡,判断标准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如果两种观点都能够自圆其说,那么二者是可以对话交流的。就我个人的观点看,文明不是抽象的物体,它由四大主体要素组成,即国家、人群、疆域和文化,如果这四个要素基本上延续发展,那么文明就没有发生中断,反之就发生了断裂。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认为西方文明肯定是发生断裂的。从国家来说,雅典城邦、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以及中世纪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它们都没有实质上的继承关系。从人群来说,上述国家的主要人群构成也不相同,特别是罗马人与法兰克人没有多少血缘联系。从疆域来说,这些古代国家的核心统治区域基本没有重叠,文明中心一直随着不同国家的兴起而转移。从文化来说,以西方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宗教为例,欧洲古典文明特别是古希腊人的宗教是信仰奥林匹斯山诸神的多神崇拜,中世纪则是一神教基督教一统天下。 

与西方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延续性特征就非常鲜明。就国家而言,从夏商西周直至明清,我们的国家政权代代相承,绵延至今。就人群而言,根据考古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中华先民从一百多万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至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比较稳定的华夏民族,在此基础上不断融合壮大,从而形成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就疆域而言,自古至今,中华大地各区域构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虽然历史上出现过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辽宋夏金的分裂时期,甚至在近代遭遇列强瓜分的危机,但始终没有分崩离析,始终没有被外来文明占据,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繁衍生息的家园。就文化而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再到简体字,发展演进从未中断。我们的中学生稍加训练就可以识读甲骨文、金文,不仅可以阅读《尚书》《诗经》等古文献,唐诗宋词更是不在话下。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智慧结晶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也在世代传承中与时俱进。所以,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一直延续发展的,而西方文明则发生过断裂。

最后,再和您分享三点感想。一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继承。还以文字为例,汉字是象形文字,重在表意。这一点千百年来始终继承,但具体字的结构和涵义,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以适应时代需求。二是西方文明虽然发生过中断,但并不是说不同阶段的文明就完全没有联系,古希腊罗马的部分文明元素,比如部分古希腊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被后来的基督教文明、现代西方文明所吸收,成为它们的精神养料,但绝不是这些文明的主体元素。三是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文明中断与否更不是判断文明优劣的标准。各种文明应该在尊重平等和交流互鉴中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