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先贬低中国教育,然后搞一个还不如的方案,都是对中国教育的污辱。
【本文由“落雕都督”推荐,来自《王蓉:如果鞭子要打在应试教育上,应该打在“试”上,而不是“应”上》评论区,标题为落雕都督添加】
中国基础教育原来是非常成功的,奠定了中国现在整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功劳不容抹杀,任何对中国教育的反思都要在此基础上,也就是说您提的创新思路效能要比这个好,如果先贬低中国教育,然后搞一个还不如的方案,都是对中国教育的污辱。
一、中国基础教育高考选拔制度要长期坚持,是世界最成功的制度之一。
二、中国基础教育缺乏的是素质教育合格性评价的科学制度,这是造成素质教育重过程,不重视结果的核心原因,也是当前教育宏观执行层面出台一些家庭、社会无法接受的政策的核心原因。
其实这一制度非常好搞,参照交警对驾照的管理制度就行,对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实行知识合格考试评价,行为采用负面评价(可以通过正面行为消除)。比现在过程管理不知道效率和效能好多少倍。
三、中国教育需要改革创新的是大学本科教育,没有严格的大学本科毕业合格评价制度,其中职业基础能力、职业专业能力都无法形成人力资源市场接受的评价,搞的现在有些人力资源市场明确需要参考高考分数,这是笑话。
建议国家教育部对大学本科毕业的职业基础能力进行合格性评价,与上面一样,其中知识通过统一考试合格评价,行为采取负面评价(可以通过正面行为消除)。学校负责职业专业能力评价。
四、作者一来就放地图炮,是不对的,中国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对高考遴选出的优质人力资源适当进行倾斜是正确的,而且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职业专业能力形成投入肯定高,比如化学专业总需要试验吧,计算机人工智能专业,没有算力总不行吧,作者作为研究教育专业的人,出现这样低级错误,不知为何?
五、人力资源从其微观本身,也是分层次的,需要专业化的,作者将这种分层次、专业化污蔑为掐尖,一个普通孩子给他上北大、清华强度是不是害了他,企业等用人单位主要还是看能力的,当学校能证明能力,可以参考,如果学校无法证明能力,人力资源市场会想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