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曾毓群与张兴海接连会面,汽车江湖再起风云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刘歌
曾用一根弹簧开启创业,三次转身实现三次跨越式发展的张兴海,这次又发起了一场汽车行业强强联合的顶级“阳谋”。
玻璃大王曹德旺前脚刚走,电池大王曾毓群后脚就到——就在近日,两位中国制造业大佬接连出现在赛力斯,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商业互访,实际上,这可能是开创中国新能源汽车新玩法的“供应链革新”。
到底有多劲爆呢?就在这些天,宁德时代和赛力斯开启了“厂中厂”合作模式,宁德时代直接把电池生产线塞进了赛力斯的厂房,在赛力斯超级工厂正式启动了CTP2.0高端电池包生产线。这种“厂中厂”模式,就像把供应商的生产线直接搬到自家后院,不仅省了物流运费,更让造车速度飙升。
这场甜蜜的“同居”,背后却藏着赛力斯冲刺全球高端的奋进——它正在策划汽车供应链的新剧本,把中国新能源车的智造效率推向新高度。
两位产业巨头联手,将编织出一张怎样的产业网络?曹德旺的来访,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福耀玻璃的车间也会“拎包入住”赛力斯吗?至于答案,我猜大概率是肯定的。
强强联合之下,又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让人拭目以待。
毕竟一直以来行业老兵张兴海对汽车产业的敏锐洞察力、改革的胆识与魄力,都让外界惊叹不已。
01
三强聚首,中国汽车产业链的“高端联盟”
张兴海构思的新式汽车供应链,其实已经在悄悄蜕变中。
赛力斯的“厂中厂”绝对开了一个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好头——原来供应链还能这么玩?!它在几个方面为宁德时代和赛力斯带来了重要革新,一是物流成本急剧下降,过去电池从外地运来是千里奔赴,而“厂中厂”出现后,电池可以做到当天生产当天装车,这意味着以前大费周折运输的物流成本几乎都砍掉了。再就是指令与响应效率提高,传统供应链像“网购”——车企下单、供应商发货、物流中转、仓库囤货,动辄耗费数周;而“厂中厂”则是“现场点单现做”,据说从赛力斯下达指令到宁德时代的“厂中厂”产线调整,耗时不到20分钟。最后创新纵深度加大,说白了就是产业链伙伴凑一块儿,从用户反馈里抓痛点,回研发中搞创新,最后产品交到用户手里,整个链路闭循环。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明显,赛力斯曾公开透露,“厂中厂让赛力斯一个月的产能提升了数倍。”
举个直观的例子吧,6月份问界品牌交付超4.4万辆车,创下历史新高,具体到车型,问界M9 2025款6月交付超1.3万辆,稳居50万元级市场销量冠军。问界M8在6月交付超2.1万辆,称霸40万元级市场。两款车型皆实现了上市即上量。
这意味着张兴海的供应链革新已经初见成效,问界已经成了国产车成交均价最高的品牌,而且累计交付量也是新势力第一梯队,已经突破70万辆,占鸿蒙智行累计交付80万辆的87.5%。
02
从弹簧厂到豪华车标杆,一个“行业老兵”的漫漫路
为什么张兴海对汽车供应链改革这么热心并擅长,用一句网络语来形容,因为那是他“来时的路”,他第一次创业,正是从汽车零部件开始的,他的创业史就是一部中国汽车产业进化史,其间经历了三次惊险跨越。
1986年,张兴海用一根弹簧打开了汽车市场的大门。当时一根进口汽车弹簧要价1美元,之后,张兴海等国产商将弹簧价格打到了1元人民币一根。凭借价格优势,这家小厂迅速打破外资垄断。
第二次创业,张兴海与东风合作进军整车制造。2003年,张兴海做出惊人之举,将工厂从重庆搬到湖北十堰,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渝安。在当时看来,他付出5000万现金只换来东风的品牌授权和旧厂房似乎得不偿失。
但结果证明这一决策极具远见。凭借东风品牌背书,公司微型车产量迅速跻身全国前三。2008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小康工业”,张兴海开始整车制造领域历练。
问界品牌的出现,是在张兴海第三次创业时。2016年,张兴海开始押注新能源,起初在美国硅谷成立过研发中心,还收购过美国工厂,这些都为他在新能源汽车的腾飞积攒了经验。
2021年,经过和华为的跨界合作,问界品牌诞生,并在第二年相继推出问界M5和问界M7两款车型。问界M7更是迅速成为爆款,销量最好时曾单月交付量达到近3万台。
这场合作最终大获全胜:问界M9交付已经超过20万台,作为一款均价超过50万的车,它创造了中国汽车的许多奇迹,长期稳居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也让赛力斯成为全球第四个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股价持续创下新高……
03
热衷与用户直连,一个产品“偏执狂”的执念
40年的创业生涯,也让张兴海养成了与其他大佬不一样的习惯。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圈,如果论与用户的亲密度,大概没有比张兴海更“亲民”的了。
用户直连已成为张兴海的工作常态。在用户服务中心,他常不打招呼就现身,只为听到真实反馈。2024年,从乌鲁木齐到大东北,人们在问界用户中心见到张兴海就不下10次,没有什么媒体随行,就是为用户们交车,听一听用户们的心声。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这个“寸土寸金,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行业盛会上,他向大家介绍产品时句句不离用户需求; “从用户中来,到研发中去,再回到用户手中。”这几乎成了张兴海的口头禅。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产品测试的偏执。许多人不知道,2016年张兴海曾驾驶自家产品一路到西藏冈仁波齐,以检验自家产品。近10年之后,在问界M8交付仪式上,张兴海向用户介绍了又一次超3500公里的试驾行为——他连续55个小时,驾驶问界M8从重庆到冈仁波齐,验证车辆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已融入张兴海和赛力斯的基因。在赛力斯2700亩的 “超级工厂”里,超过1600台智能终端和3000台机器人协同工作,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到100%。
当780台问界M9在2025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组成流动的光影矩阵,这场科技与艺术的盛宴,映照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当曾毓群坐在问界M9驾驶座体验智能辅助驾驶时,当张兴海在冈仁波齐的山路上测试新车时,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用各自的方式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自强。
“用户自豪是公司价值,用户安全是公司生命”——张兴海的理念,正是问界裂变增长的底层密码。几天前,M9灯光在达沃斯论坛照亮外宾车队,更早前,M8载着家庭穿越青藏高原,中国豪华车的定义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双旗舰撑起国产豪华车的牌面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技术与用户体验的全面胜利。新豪华的规则正由问界等国产品牌书写。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