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要让一家“不赚钱”的公司上市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同仁堂集团旗下,又有一家公司递表了。
2025年6月30日,北京同仁堂医养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同仁堂医养”)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若成功登陆港股,这家同仁堂旗下子公司,将成为继A股同仁堂、港股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之后的第四家上市平台,亦是同仁堂在“卖药”基础上拓展“卖服务”业务的关键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同仁堂医养第三次冲刺港股了。但在同仁堂旗下四家上市公司(含拟上市的同仁堂医养)中,同仁堂医养以18.9%的毛利率垫底,毛利率不仅显著低于其他三家兄弟公司,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也明显较低。
此外,叠加对收购的依赖,导致同仁堂医养的内生性盈利能力较弱,“不赚钱”的标签难以撕掉。当不赚钱的业务被包装成上市标的,背后究竟是战略布局的深谋远虑,还是资本腾挪的无奈之举?
01
靠收购扭亏
同仁堂医养,是同仁堂旗下的二级集团,成立于2015年,前身为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正式组建挂牌并开启医养大健康领域布局,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医养健康产业集团。
依托“同仁堂”的品牌积淀,同仁堂医养将传统中药文化与现代健康服务结合,不仅拥有安宫牛黄丸在浙江的独家零售权,更通过“名医工作室”、“定制膏方”等场景增强用户粘性,形成医疗服务、健康产品销售与管理服务联动的独特生态。
按2024年总门诊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以1.7%的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最大集团,是国内非公立中医院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同仁堂医养的核心特色在于,构建了覆盖“连锁中医医院+基层医疗+互联网医院”的分级医疗服务网络,既能通过自有机构提供复杂疾病诊疗等核心服务,又以管理输出赋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覆盖基层需求。
招股书显示,过去几年,同仁堂医养的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并成功扭亏为盈。
从业绩表现看,公司营收规模逐年扩大:2022年为9.11亿元,2023年同比增长26.6%至11.53亿元,2024年微增1.9%至11.75亿元;净利润则从2022年的净亏损923万元,扭转为2023年的盈利4263万元,2024年进一步增至4620万元,实现连续两年盈利。
不过,同仁堂医养业绩改善的原因,并非来自于内生增长,而是依赖外延式收购与资产处置。
同仁堂医养于2022年5月收购了三溪堂保健院及三溪堂国药店,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自并表以来,收购标的的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贡献约2亿元,占总营收的21.9%;2023年贡献增至3.6亿元,占总营收的31.2%。这次收购直接拉动整体盈利,成为2023年扭亏的关键。
进入2024年,同仁堂医养的并购步伐仍未停下,分别于当年1月收购上海承志堂、6月收购上海中和堂。随着这两个标的的财务数据并入报表,进一步支撑公司营收规模。尽管具体贡献未单独披露,但收购后医疗服务收入在2024年保持稳定,达到9.88亿元,显示新增资产的协同效应。
除了收购以外,同仁堂医养的一项资产处置,也对短期利润起到了显著的增厚作用。
根据文件披露,2024年8月,同仁堂医养出售石家庄同仁堂中医医院产生收益1710万元,该笔收益计入“其他收入及收益”,直接推动当年净利润增长。从数据来看,这笔资产处置收益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37%,是当年同仁堂医养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若剔除该笔非经常性收益,公司当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将转为下滑。
同仁堂医养过往几年的业绩增长,几乎离不开收购的“帮助”。然而,收购带来的规模扩张,却并未同步提升其盈利质量。
02
综合毛利率不足20%
从综合毛利率来看,同仁堂医养过去三年呈现“先升后稳”的态势:2022年综合毛利率为15.7%,2023年提升至18.9%,2024年则维持这一水平未再突破,连续两年停留在18.9%。
分具体业务来看,营收占比超八成的医疗服务毛利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23年因收购三溪堂并表及剥离低毛利机构升至17.0%,2024年受北京医保控费及浙江门诊次均消费下降影响回落至16.4%。
健康产品销售毛利率持续下滑,2023年因高毛利贵细药材销量减少及产品折扣降至27.9%,2024年微降至27.1%,主要受收入结构向低毛利产品倾斜影响。
管理服务毛利率则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55.7%升至2024年的76.2%。但收入占比仅1%左右,对整体盈利拉动有限。
总的来看,同仁堂医养2023年综合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收购三溪堂保健院后高毛利业务并表,以及剥离多家非营利性低毛利医疗机构的“提质”操作;而2024年虽通过收购上海承志堂等标的扩大规模,但综合毛利率未能进一步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规模扩张,并未同步带来盈利质量的提升。
不足20%的综合毛利率,是同仁堂旗下几家上市公司中最低的。相比之下,2024年同仁堂综合毛利率为43.96%,同仁堂科技为39.64%,同仁堂国药则高达66.1%。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同仁堂医养的核心业务——医疗服务的毛利率仅为16.4%。尽管同仁堂未单独披露安宫牛黄丸的毛利率,但作为心血管业务的主力产品,该业务线即便受牛黄价格上涨影响,2024年毛利率降至49.31%,这一水平仍约为同仁堂医养医疗服务毛利率的3倍。
另外,在同仁堂医养的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三星医疗的医疗服务以康复专科为核心,构建“综合医院+康复医院”互补体系,重点围绕老龄化康复需求,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34.3%;固生堂的医疗服务则以中医专科诊疗为核心,构建了“线下连锁门诊+线上健康平台”的一体化服务体系,2024年该业务毛利率为30.1%。
由此看来,同仁堂医养不仅在集团内几个上市公司中毛利率垫底,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核心业务医疗服务16.4%的毛利率也较为落后,凸显出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行业弱势。
正是在此背景下,同仁堂医养获集团授权,在浙江独家销售同仁堂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试图通过“低毛利医疗服务+高毛利核心产品”的组合改善盈利。2024年,安宫牛黄丸所在的健康产品销售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1.0%至1.67亿元,成为同仁堂医养重要的利润补充。
针对如何突破盈利能力薄弱瓶颈,以及如何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份额等问题,源媒汇向同仁堂医养在天眼查披露的邮箱发送了问询邮件,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同仁堂医养主营业务低毛利的特征,暴露了盈利质量的脆弱性。此次港股递表,是否系其试图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突围的一次尝试?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