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亏到“底裤没了”,招商基金管理费却赚得盆满钵满?
近期,招商基金旗下的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012123)基金经理变动一事,在基民群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招商基金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7月1日,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发布公告,基金经理王景因另有任用于当日离任,由陈西中接管该基金。此消息一出,买了该基金的基民们纷纷表达不满与质疑,吐槽声不断。究其原因,这只基金堪称王景在高位“割韭菜”的典型案例之一。
回顾王景的操作,在前期凭借积累的名声,于上一轮牛市高位时,一口气发行了6只新产品 。而如今,这些产品的收益表现普遍差强人意。其中,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基金的业绩更是让基民们苦不堪言。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其基金净值几乎一路下滑,仅在去年“9·24行情”后出现短暂反弹,随后又继续回落。截至目前,净值已下跌四成,仅剩下0.6。这意味着在发行时买入该基金的基民,几乎无人盈利。
在近一年A股出现不错结构性行情的背景下,截至7月2日,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3.59%,同类基金平均涨幅达17.87%,而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近一年涨幅仅为6.8%。看着其他基金逐步回本盈利,持有这只基金的基民心中满是无奈与落差。
那么,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为何会一路下跌,引得基民们怨声载道呢?一方面,高位发行是绕不开的因素。2021年处于A股市场的阶段性高点,随后的2021 - 2023年,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 - 5.2%、- 21.36%、- 11.38%,这无疑加大了基金获取正收益的难度。即便基金经理具备获取阿尔法收益的能力,在股市高点发行基金,长期收益也很难令人满意。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在此时发行,众多基民不幸成为接盘侠。
另一方面,该基金操作策略问题明显。在股票投资上,不仅高位接盘,还在公司基本面衰退时依然坚定持有。比如从2021年6月成立到去年一季度,智飞生物一直位列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的前十大持仓股。在这期间,智飞生物股价单边下行,跌幅超六成。市场一直诟病智飞生物过度依赖代理模式以及股东持续减持等问题,然而基金经理王景却始终看好,直至最后被迫割肉离场。又如2022年中国中免业绩变脸,营收下滑近20%、利润下滑近50%,股价震荡下滑,可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在当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仍将其纳入前十大重仓股。此外,在锂电、光伏板块产业景气度于2021年到达巅峰后,面临产能过剩等问题,股价暴跌之时,该基金还持有通威股份、先导智能等相关个股。如此操作,想要盈利谈何容易。
王景离任后,接手的陈西中业绩表现也难以让基民放心。据Wind统计,陈西中作为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率为 - 7.71%,总回报率为 - 26.08%,甚至不如沪深300指数。这样的数据,怎能不让基民们抓狂。
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表现不佳的背后,凸显出基金经理王景的“三宗罪”。其一,在市场高位大规模发行新产品。2020年,王景管理的招商中国机遇股票、招商瑞利灵活配置混合收益率出色,凭借这些业绩,她在2021年牛市狂热到最高点时,一口气发行6只基金。然而,市场高位发行基金虽容易,但不符合基民利益,基金一旦高位接盘股票,短期下跌风险大,长期收益率也会被摊低。事实也证明,这些在2021年高位发行的基金,近几年大多表现不佳,仅有招商瑞德一年持有取得2.9%的正收益,其余几只亏损严重。当然,这背后招商基金也难辞其咎,基金发行越多,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越多,在管理费与业绩不挂钩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有多发基金的冲动。
其二,不按比较基准配置资产。证监会强调了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但王景管理的基金并未严格遵循。以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为例,其比较基准明确,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仓中却无任何债券资产,这导致该基金业绩回报与基准大幅偏离,最近三年,比较基准仅亏损1.84%,而基金却亏了34.24%。
其三,基金巨亏,基金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招商金安成长严选累计亏损近14亿元,而招商基金却收取了1.28亿元的管理费。在监管层强调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收益绑定机制的当下,这种现象无疑备受争议。
实际上,招商金安成长严选混合的问题,本质上反映出招商基金存在的深层次管理问题。招商基金的基金经理一人管理多只基金的现象普遍,精力分散或许是业绩不佳的重要因素。如王景在2021年牛市时管理超8只基金,且每只基金持仓不同。这种一拖多的行为对基金持有人极不负责任,也像是基金经理给自己留后路,表现好的基金成为招牌,表现不好的就换经理“金蝉脱壳”。
此外,招商基金近段时间的管理层变动,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问题。今年5月19日,原总经理徐勇离任,由老将钟文岳回归接任。徐勇此前主要在保险行业工作,任职招商基金总经理三年,期间招商基金非货币规模下降,行业排名下滑,且在公募基金行业ETF产品爆发期,招商基金未能把握风口,权益类产品业绩惨淡。据统计,2022 - 2024年,招商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累计亏损巨大,而这三年却收取了70亿元管理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民的惨重损失与基金公司的旱涝保收。
如今,监管层重视基金公司与投资者收益的联动,招商基金若不做出改变,未来排名恐将继续下滑,而这也是钟文岳接下来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平衡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提升基金业绩,加强内部管理,成为招商基金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招商基金在市场中的声誉与地位将岌岌可危,基民们的信任也将进一步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