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怪物”首次现全身!美媒感叹:美军类似装备还是PPT
冷战时期著名的苏联“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对于军迷而言是相当熟悉的典故。尽管随着冷战的结束,这种剑走偏锋的飞行器在美国和俄罗斯的发展都相继陷入沉寂,但中国却没有放弃。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中国新型地效飞行器的照片证明,这种充满21世纪时代特征的新概念飞行器已经在中国获得新生。
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6日称,此前一架停靠在渤海码头的中国新型地效飞行器照片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但该照片上只能看到它的一半身影,机头部分被遮挡住。如今这种新概念飞行器的全身照终于也出现了——它正在海上高速航行。
所谓地效飞行器,就是利用飞行器在接近地面高速飞行时,气流会形成特殊的托举效应(地面效应),使机翼受到的升力大幅增加。科学家发现,如果飞行器能长期保持在这种状态下飞行,可以提高升阻比,使飞行变得更加高效。此后各国都在尝试发展地效飞行器,其中又以苏联上世纪80年代在里海测试的多型地效飞行器最为出名。当时美国侦察卫星发现了里海上的这些“不明飞行物”,将它们称之为“里海怪物”,这个称呼也随之成为地效飞行器的代名词。
报道称,这架中国测试的神秘飞机在规模上与中国新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 大致相似,后者可以在南海地区执行补给、搜索和救援等任务。预计中国新型地效飞行器似乎也非常适合沿海地区的类似应用。
苏联的大型地效飞行器通常采用喷气动力,确保有足够的动力可以携带更大的载荷。相比之下,这次亮相的中国地效飞行器顶部的发动机似乎看上更像是螺旋桨动力。“动力”网站“战区”频道认为,照片上发动机短舱上下有两个进气道,对于喷气式发动机而言非常古怪,当然也不排除它是采用混合动力的可能。报道提到,中国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充足的经验积累,此前中国研制的小型地效飞行器用于民用运输,已经安全服役多年。因此中国研制体积更大、运载能力更强以及动力更号的新型地效飞行器,非常顺理成章。
美媒注意到,这架地效飞行器已经喷涂了中国军用装备常见的灰色涂装,表明它很可能是作为军用型号使用,或者可能是作为一种技术验证型号,为后续的研制奠定基础。从优点上看,地效飞行器既可以像船一样在水里航行——最新照片就证明了这一点,也可以低空高速飞行,并借助飞行高度低的优点,躲在雷达探测盲区。同时它还不容易受到水雷、潜艇的攻击,甚至可以像气垫船那样越过部分低矮的岛礁或滩涂,通过性很好,因此运载部分人员和装备进行快速突袭是非常优秀的装备。
当然,地效飞行器也有自身缺点,包括经济性欠佳,不适合长途运输,对于海况的适应也偏弱,更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机动能力差,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大幅度转弯会导致机身下的地效分布失衡,进而容易出现失控等情况。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地效飞行器并不适合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充当抢滩登陆的先锋,而是更适合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执行快速运输任务。
有意思的是,看到中国新型地效飞行器亮相之后,“动力”网站“战区”频道联想到了美军此前提出的“自由”级超大型地效飞行器,它在理论上可以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的一种具备快速反应能力、能在不依赖港口和跑道的条件下快速向滩头投送兵力的装备,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新型气垫登陆艇、高速运输舰等装备的重要补充。然而美国的地效飞行器概念提出数年,至今依然是PPT状态,连原型机都还没有,而中国的类似装备已经开始下水测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