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火星都容不下马斯克的“新和联胜”
文 | 北方朔风
在大美丽法案通过后,马斯克真的宣布建党了。特朗普和马斯克二人不愧都是顶流网红,隔三差五就能变成全球焦点。从一开始的君臣相得光速走到独立建党这一步,世人对两人的印象和评价一再翻转。如今,一部分人又开始吹捧马斯克,认为他真的是一心为国,胸怀理想,锐意推动改革。
中国网民的平均键政水平虽然可称全球之冠,比如多数人在一开始就能想到特马兄弟情的结局,但中国网民也很容易犯用我国情况硬套别国,或者借别国问题过度发散影射的毛病。
客观地说,马斯克确实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光是他,包括彼得蒂尔在内的那帮硅谷技术右翼都有某种政治理想。或者说,在美国那个环境,科技巨头不可能没点政治理想,因为政治形态本身就与他们的商业帝国前途密不可分。
所以,也可以说马斯克是“一心为国”,但是他的“国”,和中国人理解的那个美国并不是一回事,和多数美国人的美国也不是一回事。
马斯克为了什么建党
世界上本来没有美国。一群欧洲白人中的殖民者,野心家,冒险者,避税者,罪犯等等到了北美并抢占了原住民地盘之后才有了美国。我们往好听了说,美国是“梦想家的乐园”,这片土地上并没有从历史而来的共同体意识,而是因为这片土地在特殊历史机遇期能兼容并实现不同人群的梦想。如果这片土地上已经彻底丧失了实现梦想的希望,那怎么办?
出走,寻找一片新土地建立乌托邦,重演美国建国神话,甚至复现出埃及记。这就是当下美国一部分被白左打得节节败退的右翼的想法,也是一直以来马斯克粉丝基本盘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硅谷有些自由意志主义者,希望找个地方建立资本主义乌托邦,逃离白左和“觉醒病毒”。而马斯克给粉丝画的蓝图更夸张,他想直接在火星上建立这一切(起码他是让粉丝这么相信的)。
马斯克的白人铁粉中,很多都幻想着马斯克有一天能带他们去火星,逃离充满进步主义和有色人种的美国(幽默的是,我国的马斯克粉丝中有一部分也幻想带他们去火星)。他们喜欢幻想马斯克的各种项目都是为了移民火星准备的,比如说相信赛博皮卡是火星车什么的。
而前几天纽约时报对彼得蒂尔的采访,似乎证实了马斯克确实曾把移民火星当成实现他政治理想的一种方案。采访大意是,2024年马斯克在和彼得蒂尔以及其他人交流后,开始担心各种“觉醒文化”,甚至担心被觉醒文化污染的人工智能也会入侵火星,所以不再把单纯去火星当做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番爆料也可以解释一个问题,资本市场批评马斯克的火星计划无法从商业角度来回本,但如果是政治计划,那就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了。
现实告诉我们,人类距离载人探索火星并不遥远,愿意投入的话,未来十年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想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于地球的殖民地,那是完全不现实的。火星上的情况不可能不受地球政治的影响。
拿当年殖民地时代的情况来类比火星探索更是不靠谱,当年欧洲搞出来的殖民地尚且受到本土政治影响,更别说火星定居点对地球技术的依赖要远高于殖民地对欧洲本土的依赖。火星从来都不可能是硅谷右翼想象之中那种乌托邦。
虽然彼得蒂尔爆料马斯克不再把火星当做一个政治解决方案,这听起来很抽象,但是从认识层面来说,马斯克对现实政治的认识算是比从前进步了。只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待马斯克支持特朗普这事,那就更抽象了。可以理解成马斯克是希望借特朗普的手先解决地球上的觉醒病毒,这样未来他的火星乌托邦就不会被污染。(之前标题党把爆料说成马斯克2024年就放弃了火星计划并不准确,那些项目仍在继续,暂时也还没有资金紧张)
如今,马斯克建立“美国党”,也可以说是这种思路的后续。既然特朗普完成不了,那就他自己来。只是,马斯克还是太高看自己了。
“美国党”跟美国人无关
我们在之前讨论民主党所谓“丰饶议程”的时候说过,这类空想高度缺乏民众支持,落地难度很大。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虽然亲民主党的科技博主喊得很响,但是民主党选民完全不感冒,宁可支持这些左翼民粹派。
马斯克也是如此。尽管他声称“美国党”是一个跨越两党局限性,代表大多数美国人民的党。但现实是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硅谷式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们的政治立场和美国大多数选民都相去甚远。之前和特朗普合作,可以通过特朗普这个人把自己的立场隐藏在后面。如今要把马斯克的立场直接展示在美国人民面前,场面就很尴尬了。
马斯克这类人的政治立场说穿了也不复杂,他们觉得应该让“最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这些科技企业家管理美国,用管理企业的方式去治理美国,这样美国的大多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问题是这些科技右翼企业家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是降本增效。马斯克对国家治理的理念也是降本增效,所以他会执著于削减预算,甚至因为大美丽法案跟特朗普翻脸。
问题是国家和企业不同,是不能用降本增效的理念去管理的。企业搞降本增效,民众也就是失业;国家要搞降本增效,搞到最后民众就要被开除人籍了(比如放弃环境治理,放弃疫苗研发和医疗保障等)。而偏偏,硅谷右翼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开除人籍的那帮人。
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愿意尊重马斯克的一部分建议,愿意把部分政府项目拿来给马斯克分肥。但是在许多问题上,硅谷式的优化建议对于特朗普来说毫无参考价值。比如马斯克这帮硅谷技术兄弟们认为只削减那些被“觉醒文化”污染的预算就好,显然不希望NASA的科学项目被胡乱砍掉。
但是特朗普团队的重拳则是无差别的,出发点并不是降本增效,而是MAGA基本盘的情绪价值。通过砍科研预算,砍大学预算,乃至于砍电动车预算,给MAGA一个“我们痛击了全球主义白左”的情绪价值。
这点马斯克本该明白的。他并不是那种技术nerd,相反,他是非常善于利用粉丝情绪价值的企业家。但是本质上,马斯克还是看不起普通人,看不起美国如今遍地的民粹。他认为自己这种天之骄子,应该有权利管理这个世界,而不是受到民粹的冲击。
马斯克之前想要利用民粹打击白左,净化地球上的“觉醒病毒”。但是说到底,因为看不起民粹,又老想降本增效,所以利用民粹的水平也就远不如特朗普。
跟特朗普的决裂也代表着跟右翼民粹的决裂,而如今大多数美国选民在日益激化的民粹政治面前,早已选边站了。愿意上火星的人终究是少数,所以马斯克的“美国党”以及其政治理念,终究跟大部分美国选民没有关系,注定要面临失败的命运。
更何况,美国并不是没有第三党存在。美国有大量小党派,只不过美国的政治制度让这些小党派难以获得政治上的实际影响力与地位。马斯克确实比美国那些小党派的领导人更有钱更有影响力,美国两党很多知名政治人物的影响力也比不上马斯克。但他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各个选区扶持起来自己的地头蛇并获得议院席位,这就远不是砸钱能解决的。
跟这些虫豸一起,怎么能搞好火星呢?
这次彼得蒂尔的采访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这些硅谷技术右翼的想法。除了关于马斯克的部分,主要内容是彼得蒂尔对于当下世界的观点。他认为当下面临的各种困境是因为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面临停滞,所以才会有各种问题。比如马斯克的火箭最近发射爆炸,比如说他觉得人工智能技术还不错,但是远远不能解决停滞的问题。
一直以来,彼得蒂尔公开表达的都是这套观点,这也大概是硅谷式自由意志主义的普遍观点。比如马斯克以前也鼓吹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问题是,如果说当前确实存在技术停滞,那也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比如马斯克的电动车停滞了不代表中国的电动车停滞了)。
马斯克和彼得蒂尔大概觉得自己并不极端,而是非常客观的技术治理者。的确,现代社会复杂的程度使得人类社会离不开技术治理,但是假设技术治理是像神明一样神爱世人或是觉得价值中立,是非常危险的。
技术治理无法脱离意识形态存在,当代流行的技术治理范式,普遍都是新自由主义的衍生物,当新自由主义面临危机,技术治理自然会出现问题。
对这些硅谷式自由意志主义者来说,他们希望的是破除限制科技发展的政策,政府,甚至民意,用快速的发展来解决一切问题。问题是,新自由主义破除的限制还少吗?就是因为西方因为新自由主义横行几十年,导致了去工业化和技术停滞,而硅谷右翼开出的药方是只要技术不再停滞,问题就解决了。这无疑于在说“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关键的问题。“
而且,支持科技进步的很多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重要的,被硅谷技术兄弟会敌视的学院派基础研究。没有这些研究作为支持,那些华丽的应用科技,是完全不可能落地的。基础研究最容易被民粹主义敌视,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最为脆弱的。
在采访中,主持人担心民粹主义者敌视科学不利于释放生产力,彼得蒂尔的回答是,反正现在美国的科研系统也运行的不好,那么敌视就敌视呗。至于特朗普,彼得蒂尔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但是不帮倒忙也已经不错了。
这段话就完全暴露了彼得蒂尔和马斯克们的自相矛盾之处。事实上就如前面所说,他们利用MAGA民粹打击进步主义,也利用民粹痛击那些“进步主义科学家”。他们相信自己是科技神明在人间的代行者,是超人类,掌握着对科技进步的定义权,而现有的科研体制是他们的限制阻碍。所以他们会一边鼓吹技术进步,一边利用民粹攻击基础科学研究。
然而科技并非是神明,而是无数人类活动综合在一起的表现形式。当下的科研体系建立在人类社会多方面的基础上,笔者完全不否认这套系统有非常多的严重问题,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能是摧毁它。不管是自由意志主义还是完全不受限制的市场经济,对解决科研问题都毫无用处。
利用民粹攻击基础科研更是危险的。民粹主义的发生有其社会基础,不能无视或单纯当成怪物,但社会对于科学的信任也不是生来就有,而是珍贵的消耗品,一旦消耗殆尽,科学进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信任,自然也不存在那些支撑着基础研究的经费了。
所以,不要相信这帮魔怔人能有什么自洽的政治逻辑。甚至彼得蒂尔还CUE了马斯克一下。他说马斯克一边担心政府预算和债务膨胀,一边认为自己的机器人要卖几亿台,被彼得蒂尔吐槽“你要真信机器人能卖几亿台,你干嘛还担心政府预算?”
彼得蒂尔采访中使用的“敌基督”比喻更是自相矛盾到被美国网友群嘲。他认为当下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就是管的太多,各种监控当然是管得太多的表现形式,人们因为担心变革力量的破坏力,所以愿意被管,自然就没有了技术创新。而管的太多了,监视技术就会进步。最后,人类社会对技术变革的担心会创造出一个“用各种技术建造的监视社会”,这就是敌基督。
看懂了吗?因为管的太多,最后就会管的太少,因为技术停滞了,所以技术就会进步。阿米诺斯~
特朗普上台之后,彼得蒂尔的数据监视公司帕兰蒂尔市盈率达到了五百多倍,而最近还因为涉及监视美国人民数据隐私而饱受争议。再加上彼得蒂尔和他身边的新右翼,对基督教的态度十分微妙,比如曾经和齐泽克辩论的龙虾教授乔丹彼得森认为基督教是左派理论的来源。所以网友们狂喷彼得蒂尔才更像敌基督。保守主义哲学家曾经用这个词语批评理性主义的僭越,这回旋镖无疑是砸到了彼得蒂尔的脸上。对硅谷技术兄弟的讽刺没有比这更滑稽的了。
实际上彼得蒂尔这种阿诺发言一大部分是冲着中国来的。意思是中国搞监控是自由之敌,我彼得蒂尔搞监控是为了保护自由,美国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是为了保护自由,如果中国掌握了,那就没有自由了。
这就显得更可笑了。没谁规定技术一定要由白人来实现,而硅谷兄弟普遍对中国的技术进步抱有一种敌视。不难看出来这种假装中立,假装由科学让价值最大化的立场十分虚伪的,背后的白人至上主义味道更是熏人。这不过是殖民时代的“白人的负担”的重现。这样扭曲的意识形态,借着其他招牌做做宣传还可以,亲自跑到人前现眼就太滑稽了。
自相矛盾,双标混乱,脱离现实,并且事实上在阻碍技术的真正进步,这就是硅谷技术右翼者们的真面目。人类确实需要探索火星,但跟着这些虫豸怎么能搞好火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