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特朗普是“反犹分子”?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时值美国国庆日,7月3日晚,特朗普前往爱荷华州博览会发表讲话,他沉浸在刚刚签署的“大而美”法案的巨大成功之中,不料这番演讲却捅了美国犹太人的马蜂窝。
在爱荷华州,“家庭农场”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业态,而在继承农场时就会面对遗产税。特朗普抓住这点大肆抨击遗产税,称“遗产税会迫使继承农场的人不得不从银行借钱”,而自己的“大而美法案”对此进行了修正,以后子承父业的农民“不用再向放高利贷的人借钱,比如夏洛克和坏人”。
这里首先要纠正特朗普的谎言:“大而美法案”并没有取消遗产税,只是轻微的提高了免税额度,个人版的遗产税免税额度从1399万美元提高到1500万美元,夫妻版的免税额度从2798万美元提高到3000万美元,如果算上美国现在异常高企的通货膨胀率,这区区8%都不到的额度提升完全可以忽略。
不过,引起争议的并不是特朗普的谎言,而是他提到的“放高利贷的夏洛克”。夏洛克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反派人物,与《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和《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并称为西方文学史中的“吝啬鬼四大天王”。
在剧中,夏洛克是个犹太人,以放高利贷为生,由于妒忌“富有而受人尊重”的基督教徒,夏洛克精心设计了著名的“一磅肉契约”试图利用法律来实施报复。按照“一磅肉契约”,如果不能按期还债,借债者需要割“靠近心脏的一磅肉”作为惩罚。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夏洛克是一个贪婪、精明、性格扭曲、寻求复仇的犹太人。
果然,此言一出,美国的犹太人组织炸了,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反诽谤联盟”。该组织一直致力于打击所有反犹太主义和一切“针对犹太民族的歧视与偏见”。其在7月4日晚上连夜在社交平台发布贴文,称“夏洛克”一词是反犹太主义的比喻,容易让人联想起犹太人的“贪婪过往”,这种用词非常“具有冒犯性且危险”,特朗普的用词“既令人不安也不负责任”,这说明在美国“反犹主义”依然根深蒂固,总之希望特朗普可以“谨言慎行”。
其实,早在十年前,拜登也在“夏洛克”这个词上摔了大跟头。2014年,当时还是美国副总统的拜登在某法律服务公司成立40周年的庆典晚会发言时,赞扬自己的儿子博·拜登帮助“欠了高利贷的军人”,当时拜登把放高利贷的人称为“夏洛克”。
和此次特朗普的情况一样,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被时任“反诽谤联盟”的主席亚伯拉罕·福克斯曼揪住辫子大加批评,最后拜登不得不给福克斯曼打去电话,并在公开场合道歉,称自己使用“夏洛克”一词是“错误的、不得体的”,事件才逐渐平息。
特朗普大概也觉得自己冤,毕竟那么多年来,他觉得自己也算“尽心尽力”,在巴以冲突中给以色列送枪送炮,不惜封锁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美国学校的资金逼他们交出“反犹名单”,甚至自己的女儿都是嫁给犹太人,自己怎么就变成了“反犹太主义”了呢。
所以,特朗普忙不迭的就喊冤。在空军一号的飞机上,特朗普对记者说自己觉得“夏洛克只是个放高利贷的”,并不知道“夏洛克”一词有反犹太主义的含义。
但是,另一组织“犹太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的声明又打了特朗普的脸。在声明中,它说特朗普把“夏洛克”和“坏人”两个词语相提并论并不是偶然,特朗普多年来一直把反犹太主义和阴谋论“常态化”,这是“非常危险”的。一句话解释,别装了,你只把反犹太主义当生意,内心永远都是“白人优先”。
而长久以来,特朗普在反犹主义问题上确实引起过众多非议。
早在2015年,在筹集竞选资金的活动中,特朗普暗示犹太人只是想“扶持白宫里的傀儡”,引发犹太群体愤怒。
2019年,在针对犹太人的竞选演讲中,他说犹太人“只爱钱”,说“你们很多(犹太)人都是做房地产生意的,你们都是残暴的杀手”,当时这番半真半假的话被众多犹太组织批评为“强化针对犹太人的刻板认知”。
2022年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与宣扬白人至上和反犹主义的尼克·富恩特斯共进晚餐,事后面对质疑他说自己“不知道尼克是这样的人”。
在2024年的大选期间,特朗普还警告犹太人“如果投票给民主党,就是憎恨并背叛你们自己的宗教和文化”,9月直接威胁犹太人说如果自己大选落败,“犹太人将负主要责任”。
所以,美国犹太组织对特朗普反犹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客观上,美国犹太人被称为“美国最成功的移民”,数千年的漂泊历史让犹太人比谁都清楚也更敏感,毕竟在美国白人世界流传的“坊间传说”中,犹太人“控制”华尔街,“统治”好莱坞,“操纵”新闻媒介,形象并不正面。比如,连马斯克都曾经向美国媒体发出质疑“谁控制着西方媒体”,暗示犹太人在美国“移魂夺舍”。
现在,特朗普“二进宫”了,他前后矛盾的话语表明对于他来说,“反犹主义”只是工作,“白人优先”才是生活,必要时可以舍弃哪一方是很明确的。毕竟美国白人是盎撒人的后代,被屠杀殆尽的印第安人亡魂已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贪婪、冷血与好战,美国犹太族裔内心恐惧的是,特朗普既然能用“白人优先”赢得大选,那昂撒人与犹太人之间的鸿沟从来就不是说说而已,这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他们头上从未撤走,又何来“安全”?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