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网红脸,开始流行“AI建模脸”?

500

现在,夸一个人好看不是“人间芭比”了,而是“人间AI”。

几乎零瑕疵的肌肤、黄金比例的建模脸、自带虚拟滤镜的疏离气质,网友们对脸的喜好又变了。

500

“非人感”反而成了最高级的赞美。

在算法统治美的时代,似乎谁能复刻建模一样的绝对“美貌”,谁就握住了颜值的终极密码。

流行容易误导青少年的审美。模仿这股风潮整容,那后果就很严重了。

500

AI建模脸统治审美?

这种AI可不是蔡明那样的机器人,而是形容一个人的脸像AI做图那样,精致得像合成出来的。

这种AI建模脸一般有如下几个特征:

1.小头小脸尖下巴

2.山根高、眼睛大,且眼距宽

3.面中饱满平整,没有多余皮肉

4.左右脸高度对称,不像真实人类长出来的样子。

500

如果看到一张脸,能在脑海中1:1还原其3D动画形式,且不需要明暗修饰,那这张脸,基本可以认为是AI建模脸。

最典型的就是柳智敏和安雅。

自从aespa火了之后,柳智敏这张脸,一举取代Jennie的鲶鱼脸,成为韩国新的整容模板。

500

相比起三庭五眼的传统美人,她的眼间距更宽,面部对折度更高,眼睛向下的其他五官成水滴状收尖,有一种赛博朋克的美感。

和自己的AI分身在一起,一眼瞟过去,甚至分不清谁是真的谁是虚拟的。

500

安雅也是如此。

小头小脸,眉眼立体、鼻型挺俏,静态看就像一个游戏角色。

500

以这种AI建模脸为基准,现在粉丝吹自己偶像颜值都用“建模脸”。

连国漫也是如此。

男的一个个鼻子瘦长,眉骨突出,整张脸像被斧子劈了一样,瘦削又立体。

女性角色更是如此。

不管是配角还是主角,都是清一色的水滴脸、冷白皮,樱桃嘴,山根更是高的直插云霄。

500

但是这种脸也引起了不少争议。

喜欢的觉得这种脸是女娲完美作品。

不喜欢的觉得这种瘦窄的脸像“人间螳螂”。

说这种脸科技感太强,看起来像假人。甚至还有人说这种脸看久了让人觉得惊悚。

同样都是现在的网红审美,AI脸为何收获如此评价?

500

AI脸为何争议大?

因为AI脸有一种“非人”的精致。

它不像网红脸,追求的是大众审美。

整体的立体度不算太高,但面形流畅窄小,即无限接近于天然,但比天然感更多一分紧致的幼态少女感。

500

但AI脸就太像游戏了。

面中充分平整饱满、线条平滑,没有多余的凹凸、皮肉赘余。

面部折叠度、左右对称性都极高。

再加上大眼睛、宽眼距,整体就像CG建模一样,消除了各种bug。

比如安雅,整张脸的中心区和阴影区的折角接近90°,左右脸更是像用尺子画得一样,极其对称。

500

但审美是有临界点的。

一旦到达极致,就会失去真实感,让人产生“恐怖谷效应”。

人类大脑对面部有一套进化形成的识别机制,能帮助我们快速判断“是否属于同类”。

不管是安雅的宽眼距,还是柳智敏的锐利下颌,这种五官比例已经精准得像CG角色了,现实中极少存在,大脑就会本能警觉:

不像真人,但又不是明显的机器人,那它是什么?

网红脸虽然人工感也重,但肌肉的隆起、皱纹的走向至少符合“真人”范畴,AI脸则挑战了人类对自然面容的认知边界。

500

而且,AI脸看似精致,但也像“AI建模”那样,适合静态观赏,动态感弱。

因为AI脸大多面中饱满平整,稳如泰山的肌肉线条会限制表情张力。

就像哪吒变身之后,下巴尖了,鼻子挺了,但脸似乎也僵住了,就像整容后不敢大笑一样,肌肉被锁定,讲话只能小嘴微张。

500

对于演员来说就更加灾难。

毕竟大荧幕常常需要特写镜头,肌肉牵扯下,一些细微表情动作看起来非常僵硬。

安雅在《后翼弃兵》里就是这样,静态特写“像AI画作”,但快速眨眼这种动态动作就会让部分观众感到“诡异”。

500

这种局限性当然不能全赖建模脸,只是缺了必要的灵气和表现力,建模脸的完美就会起到反效果。

500

脸部审美迭代比换衣服还快

我们的审美偏好换的比衣服还快。

2010年那会,流行“古早网红脸”。

也就是欧式双眼皮+高鼻梁+V字脸,追求一种大五官和饱满度。

对大眼睛和尖下巴的追求让蛇精脸红极一时。

500

相比于骨相,更重视皮相,尤其是额头、睑颊沟和山根这三处充满饱胀感,几乎没有骨骼的表现点。

但这样反而破坏了面部的和谐度,降低自然感。

网红合照就像“连连看”,分不清谁是谁。

500

可能是看腻了同质化,2015年那会,又出现了混血脸。

相比古早网红脸,它兼具了中式柔与西式深邃的混血颜,轮廓柔和,整体气质轻盈,成为了新一代的审美模板。

网红们个个都戴着浅色美瞳,梳着茂密的眼睫毛和具有毛发感的刘海。

500

2020年左右,又流行了幼态脸。

小圆脸、短下巴、大眼睛,小巧的五官和饱满的软组织掀起了一阵“少女崇拜”。

于是,大家都开始化大卧蚕,在原本眼睑下至外圈,化一个更大的下至。

衍生出来的眼睑下至手术和卧蚕填充,更是受到热捧。

500

结果到了现在,又是AI脸。

窄脸、冷白皮、高折叠,AI生成的“完美面孔”反向定义了现实审美。

像《雄狮少年》那样,即便做到了非常逼真写实的肌肉动态效果,但因为脸不是“美型”,照样被喷惨。

50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走向单一,就有问题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起现实中的美女时,最先浮现的面孔还是张曼玉、林青霞、王祖贤、朱茵这些人。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很有特点。

或许比例得不够“完美”,但都美得各有特色。

500

之所以审美能快速迭代,就是因为它们有明确的“标准参数”。

医美机构和修图软件直接套用,导致千人一面。

韩国选美比赛的时候,选手撞脸到评委都分不清谁是谁。

这些“审美模板”是好看的,但也是可复制的,一味的向这些审美靠拢,只会让自己也成为流水线上的商品。

500

就像在幼态脸流行的时候,如AI建模般的柳智敏也因为达不到幼态的审美标准一度被群嘲——

结果几年过去,这种脸却咸鱼翻身挤入“主流审美”范畴。

朱光潜说,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转瞬即逝的,是流行,而非真正的美。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