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陈礼腾: “健康160”财务表现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特征

6月27日,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健康160”递表港交所,这也是其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对此,网经社组织业内人士、分析师、投资家予以解读。

以下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健康分析师陈礼腾解读。

一、“健康160”前两次递表港交所失败原因?

“健康160”前两次递表港交所失败,或与其商业模式争议相关。公司虽自称“中国最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但收入结构高度依赖低毛利的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2022-2024年,该业务贡献营收比例均在70%左右,毛利率从4.1%骤降至1.4%,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导致公司难以形成健康的正向循环。

二、 “健康160”的财务表现如何?

“健康160”的财务表现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典型特征。财务数据显示,收入从2022年的5.2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21亿元,但收入结构严重失衡,70%左右的收入来自低毛利的医药健康用品销售,导致整体毛利率从2021年的31.4%降至2024年的22.9%。

此外, “健康160”盈利能力羸弱,连年亏损。2022-2024年其净亏损分别达1.20亿元、1.06亿元、1.08亿元,累计亏损超3亿元,资产负债率一度飙升至319.33%,净负债达3.92亿元。用户层面, “健康160”月活用户从2021年的390万降至2024年的300万,且注册用户未能有效转化为付费用户,进一步削弱了收入转化能力。

三、“健康160”面临的挑战

“健康160”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户增长与活跃度的矛盾亟待解决:尽管注册用户规模庞大,但月活用户未显著提升,用户留存率和付费意愿不足,限制了平台变现能力。 其次,存货与供应链管理成为掣肘因素,药品批发模式需大量囤货,库存周转效率低下,叠加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剧亏损。最后,港股市场对医疗健康行业的估值偏保守,叠加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第三次IPO能否通过仍存不确定性。若无法通过业务转型(如提升数字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或外部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健康160”可能陷入长期亏损与现金流枯竭的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其生存与发展。

此外,从外部竞争来看,数字健康赛达玩家众多,竞争激烈。目前,上市的数字健康公司已有1药网、平安好医生、新氧、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合纵药易购、智云健康、叮当健康、梅斯健康、药师帮等。此外,还有春雨医生、七乐康、健海科技、健培科技、卓健科技、丁香医生等一众未上市的公司。对此,陈礼腾建议,“健康160”需重构业务逻辑:一是提升医药供应链效率,而非单纯追求GMV;二是强化数字医疗解决方案的技术壁垒,通过AI、大数据等提升服务溢价;三是探索与健康管理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