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权警告还是田园男权过度联想?既然打着客观的旗号,那请客观。
致最新一期睡前消息
从这期视频里的观点可见,中国社会对女性的恶意和男女之间、尤其是大学以上高等教育的男女之间,对婚姻观念的撕裂越来越严重。
首先,现在网络上有几个现象越来越多。
不管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只要争论一方是女性,肯定会有人说田园女权或女权警告。
只要是谈论生育问题的视频,肯定会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中国女性会生孩子。
只要车祸司机是女性,肯定会有人说,果然又是女司机。
只要是车展,车模肯定都是衣着暴露的女性。
只要是偶像炒作和纠纷,肯定会有人说,一群脑残女粉丝。
只要主播是女性,绝大部分都是以卖颜卖肉卖嗲为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现象和争论的起源。
如果我没记错,这种引起全社会争论的话题,起源之一是一档相亲节目中“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当事人说当年的节目是有剧本的,当然这已经没有太多人信了。但是我了解过的相亲和家庭调解类节目,不但是有剧本的,很多参加节目的人,其实都是拿工资的演员。
而这些话题,能引起社会讨论,也会增加节目的热度。之所以选择这种角度来炒作,是因为社会上的受众很广。天价聘礼,拜金女和头上绿油油,不要否认,上网的绝大多数人,一边骂一边还是喜欢看这些话题。
有人扒了一个抖音用户,上传的十几个视频是完全一样的:结婚时闹矛盾的一对新人。不管真相是什么,这对新人到底是因为什么闹矛盾。他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发布没有任何原声只有配乐的短视频,并配上不同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简介。但主要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女方临时要求加聘礼。
最诡异的是,不管他发多少遍,换多少个标题,哪怕只要进他的空间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套路,但是每个视频还有几十上百万的人在点赞评论骂女方。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人喜欢看这个,或者说他们希望看到这个。
再者,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立法要求性别平等的初衷。
男性和女性从生理上来说是平等的吗?肯定是不平等的。这不仅是从体力上,而且是从衰老曲线和精力上来说的。
所以与其说国家立法倡导性别平等倒不如说倡导的是性别公平。
看观网视频的人,大多应该都看过政委香港演讲讲中美贸易的视频(应该没记错)。从国际经济角度来说,不看国家实力的绝对公平是耍流氓,那从男女平等的角度上来说,不看男女体力的天然差异,而要求绝对平等也是耍流氓。
国家保护女性权益,前提就是承认和尊重女性需要为生育付出一定代价的事实。用法律弥补这一弱势,用法律强制保护一些权力,把女性托高到和男性同等水平上,然后再来谈公平。
视频中所说的,付出同样的工资来雇佣女性,得到的工作效率却比男性差,对企业和单位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显然是一种大男子思想和想当然的无知。
一方面国家用法律来弥补和保护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同样岗位男性和女性拿到的工资并不相同,男性和女性的晋升机会也相差甚远。美国Hired的数据显示这一差距在4%~50%之间。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女性薪资还不到男性的八成。
但是国家法律能界定和保护的是社会关系,却分配不了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我曾经做过小范围的调查问卷,虽然样本比较少,但是至少能代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基本情况。
已婚家庭中,95%的家庭都是由女性来承担家务和子女的教养辅导。有4%的家庭男性承担部分家庭义务,而且都是子女的教养。这4%的家庭中,双方都是教师、公务员和大学以上学历有比较稳定和高收入的工作。最后剩下的1%则是阴盛阳衰的家庭,就是女方收入比男方要高,或者女方自己创业。
根据国家发布的数据,女性用在家庭的时间和精力比男性要多15%,这还是平均后的数据。
如果把男性的精力系数看作100,那么他可能70都是花在个人工作上,20左右花在自己的爱好上,剩下不足10才会分给家庭。
而女性受生理的影响,天生精力系数只有70左右。社会上绝大部分(重点标记)女性,是将40的精力分给家庭,20多的精力分给工作,剩下不到10的才分给自己。
肯定有人会讽刺这种说法是“世界上只有中国女人会生孩子”。我们来跟其他国家做一下对比。
最经常被用来衡量中国女人所谓“贤惠程度”的日本女人,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生育期的已婚女性婚后工作(包括兼职工作),比率只有43%,不要质疑我的数据,这是日本厚生省发布的调查。
而你们田园男权的灯塔美国,根据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双方都工作的家庭中,20%的男方是孩子的主要照料者。男方每星期花在照料孩子和做家务的时间大约是16.4小时,包括喂奶,换尿布和打扫卫生等。89%的高薪家庭男性,找工作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时间兼顾家庭。请问这些方面,中国男性有几个人能做到?
也肯定会有人说,外国的父母不会帮忙照料孩子。第一,没有详细数据的观察:老人带孩子一般都是学龄前,上学以后再帮忙带孩子的很少。第二,即便有老人帮忙照顾,但父母在孩子家庭教育上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一部分教育工作转移给家长。
一方面只看到法律上为女性垫脚,另一方面却选择性的无视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贡献。
视频中这两位女干部应不应该被照顾?刚生过二胎是事实,不愿到贫困地区工作是猜测。
一方面,想要求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跟企业同样的雇佣和解雇制度,另一方面却无视基层公务员超出工作时间的付出。乡镇工作中防汛、防火、秋收等等工作,高高在上的人当然看不到。
不服从组织安排,当然被通报甚至降职都是理所当然。但不应该理所当然的是,由这件事情过度联想的一二三,尤其是你还给自己配了一位读新闻的女性同事。
最后,当然这些并不是说,现代女性是完美的毫无责任的受害者白莲花。
以车模和网络女主播为例,从现实角度来说,她们正是看到了男性的要求,并将其放大以追逐金钱和利益。而从三观卫士的角度来说,她们对利益的追逐,纵容和放大了这一部分男性的要求。《花花公子》式物化女性,在中国得到了完美地发扬。同时她们的行为也让很多三观没有形成的未成年人,投身到网络直播中,带歪了下一批女性的价值观。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也不是女性单方面的追逐利益造成。虽然很多男性不承认,但是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远从填报高考志愿和选工作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女性的要求、给她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工作稳定就行,不用有多大的发展前途,也不用能赚多少钱。
而绝大多数男性在抱怨养家责任重的同时,也很少有人愿意为女方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工作。你们很多人潜意识的灯塔国美国,男性为家庭和女方牺牲自己工作的意愿是67%。
而无疑影响很多男人和女人价值观和择偶观的中国所谓成功人士,闹得最凶的那些人,首要的择偶标准都是漂亮,听话,有面子。而至于普通屌丝,一边鄙视某些大学门外豪车上的矿泉水瓶,一边暗搓搓希望自己坐在车里。
现在中国社会,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当然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大部分是男性)的最大问题是,自作多情,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太多,却从来不去观察对方做出了多少努力。
没记错应该是浙江或杭州的一份民政局婚姻调查报告中,大部分男性对女方提出的离婚表示一头雾水,甚至很多人在离婚之前都觉得自己的家庭完全没有问题。同时,大部分提出离婚的女方觉得自己支撑的太辛苦。
对我个人来说,抠了这么多字数来反驳视频中的说法,最重要的原因是,既然你用一个官方、影响力非常巨大的账户来发布自己的观点,即便不能分析的非常透彻,也至少请保持客观。
毕竟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官方媒体,女性的舆论话语权都少得可怜。
从这期视频里的观点可见,中国社会对女性的恶意和男女之间、尤其是大学以上高等教育的男女之间,对婚姻观念的撕裂越来越严重。
首先,现在网络上有几个现象越来越多。
不管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只要争论一方是女性,肯定会有人说田园女权或女权警告。
只要是谈论生育问题的视频,肯定会有人说全世界只有中国女性会生孩子。
只要车祸司机是女性,肯定会有人说,果然又是女司机。
只要是车展,车模肯定都是衣着暴露的女性。
只要是偶像炒作和纠纷,肯定会有人说,一群脑残女粉丝。
只要主播是女性,绝大部分都是以卖颜卖肉卖嗲为生。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现象和争论的起源。
如果我没记错,这种引起全社会争论的话题,起源之一是一档相亲节目中“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当事人说当年的节目是有剧本的,当然这已经没有太多人信了。但是我了解过的相亲和家庭调解类节目,不但是有剧本的,很多参加节目的人,其实都是拿工资的演员。
而这些话题,能引起社会讨论,也会增加节目的热度。之所以选择这种角度来炒作,是因为社会上的受众很广。天价聘礼,拜金女和头上绿油油,不要否认,上网的绝大多数人,一边骂一边还是喜欢看这些话题。
有人扒了一个抖音用户,上传的十几个视频是完全一样的:结婚时闹矛盾的一对新人。不管真相是什么,这对新人到底是因为什么闹矛盾。他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发布没有任何原声只有配乐的短视频,并配上不同的耸人听闻的标题和简介。但主要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女方临时要求加聘礼。
最诡异的是,不管他发多少遍,换多少个标题,哪怕只要进他的空间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套路,但是每个视频还有几十上百万的人在点赞评论骂女方。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人喜欢看这个,或者说他们希望看到这个。
再者,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立法要求性别平等的初衷。
男性和女性从生理上来说是平等的吗?肯定是不平等的。这不仅是从体力上,而且是从衰老曲线和精力上来说的。
所以与其说国家立法倡导性别平等倒不如说倡导的是性别公平。
看观网视频的人,大多应该都看过政委香港演讲讲中美贸易的视频(应该没记错)。从国际经济角度来说,不看国家实力的绝对公平是耍流氓,那从男女平等的角度上来说,不看男女体力的天然差异,而要求绝对平等也是耍流氓。
国家保护女性权益,前提就是承认和尊重女性需要为生育付出一定代价的事实。用法律弥补这一弱势,用法律强制保护一些权力,把女性托高到和男性同等水平上,然后再来谈公平。
视频中所说的,付出同样的工资来雇佣女性,得到的工作效率却比男性差,对企业和单位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显然是一种大男子思想和想当然的无知。
一方面国家用法律来弥补和保护了这一点。另一方面,同样岗位男性和女性拿到的工资并不相同,男性和女性的晋升机会也相差甚远。美国Hired的数据显示这一差距在4%~50%之间。中国的调查报告显示,女性薪资还不到男性的八成。
但是国家法律能界定和保护的是社会关系,却分配不了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
我曾经做过小范围的调查问卷,虽然样本比较少,但是至少能代表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基本情况。
已婚家庭中,95%的家庭都是由女性来承担家务和子女的教养辅导。有4%的家庭男性承担部分家庭义务,而且都是子女的教养。这4%的家庭中,双方都是教师、公务员和大学以上学历有比较稳定和高收入的工作。最后剩下的1%则是阴盛阳衰的家庭,就是女方收入比男方要高,或者女方自己创业。
根据国家发布的数据,女性用在家庭的时间和精力比男性要多15%,这还是平均后的数据。
如果把男性的精力系数看作100,那么他可能70都是花在个人工作上,20左右花在自己的爱好上,剩下不足10才会分给家庭。
而女性受生理的影响,天生精力系数只有70左右。社会上绝大部分(重点标记)女性,是将40的精力分给家庭,20多的精力分给工作,剩下不到10的才分给自己。
肯定有人会讽刺这种说法是“世界上只有中国女人会生孩子”。我们来跟其他国家做一下对比。
最经常被用来衡量中国女人所谓“贤惠程度”的日本女人,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生育期的已婚女性婚后工作(包括兼职工作),比率只有43%,不要质疑我的数据,这是日本厚生省发布的调查。
而你们田园男权的灯塔美国,根据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发布的调查报告,双方都工作的家庭中,20%的男方是孩子的主要照料者。男方每星期花在照料孩子和做家务的时间大约是16.4小时,包括喂奶,换尿布和打扫卫生等。89%的高薪家庭男性,找工作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时间兼顾家庭。请问这些方面,中国男性有几个人能做到?
也肯定会有人说,外国的父母不会帮忙照料孩子。第一,没有详细数据的观察:老人带孩子一般都是学龄前,上学以后再帮忙带孩子的很少。第二,即便有老人帮忙照顾,但父母在孩子家庭教育上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将一部分教育工作转移给家长。
一方面只看到法律上为女性垫脚,另一方面却选择性的无视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贡献。
视频中这两位女干部应不应该被照顾?刚生过二胎是事实,不愿到贫困地区工作是猜测。
一方面,想要求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跟企业同样的雇佣和解雇制度,另一方面却无视基层公务员超出工作时间的付出。乡镇工作中防汛、防火、秋收等等工作,高高在上的人当然看不到。
不服从组织安排,当然被通报甚至降职都是理所当然。但不应该理所当然的是,由这件事情过度联想的一二三,尤其是你还给自己配了一位读新闻的女性同事。
最后,当然这些并不是说,现代女性是完美的毫无责任的受害者白莲花。
以车模和网络女主播为例,从现实角度来说,她们正是看到了男性的要求,并将其放大以追逐金钱和利益。而从三观卫士的角度来说,她们对利益的追逐,纵容和放大了这一部分男性的要求。《花花公子》式物化女性,在中国得到了完美地发扬。同时她们的行为也让很多三观没有形成的未成年人,投身到网络直播中,带歪了下一批女性的价值观。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也不是女性单方面的追逐利益造成。虽然很多男性不承认,但是中国社会对女性的宽容度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好。
远从填报高考志愿和选工作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女性的要求、给她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工作稳定就行,不用有多大的发展前途,也不用能赚多少钱。
而绝大多数男性在抱怨养家责任重的同时,也很少有人愿意为女方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工作。你们很多人潜意识的灯塔国美国,男性为家庭和女方牺牲自己工作的意愿是67%。
而无疑影响很多男人和女人价值观和择偶观的中国所谓成功人士,闹得最凶的那些人,首要的择偶标准都是漂亮,听话,有面子。而至于普通屌丝,一边鄙视某些大学门外豪车上的矿泉水瓶,一边暗搓搓希望自己坐在车里。
现在中国社会,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当然就我个人观点来说,大部分是男性)的最大问题是,自作多情,觉得自己为家庭付出太多,却从来不去观察对方做出了多少努力。
没记错应该是浙江或杭州的一份民政局婚姻调查报告中,大部分男性对女方提出的离婚表示一头雾水,甚至很多人在离婚之前都觉得自己的家庭完全没有问题。同时,大部分提出离婚的女方觉得自己支撑的太辛苦。
对我个人来说,抠了这么多字数来反驳视频中的说法,最重要的原因是,既然你用一个官方、影响力非常巨大的账户来发布自己的观点,即便不能分析的非常透彻,也至少请保持客观。
毕竟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官方媒体,女性的舆论话语权都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