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在首府的几件小事,虽有瑕疵,但迈步前行!
最近,在大美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出差一段时间,工作之余,抽空转转这座方圆上千公里最大的城市,选取几件个人感觉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
1.天津路上的攒劲拌面。对咱新疆人来说,拌面无疑是既饱腹又美味的午餐。说拌面是顶呱呱的新疆美食之一,估计没几个人反对吧。偷得浮生半日闲,闲逛时无意中发现一家标有“卤肉拉条子”“肥肠炒辣子拌面”字样的小馆子,顿时来了浓厚兴致,毫不犹豫走进去点了一份肥肠炒辣子拌面。鲜美的肥肠在辣子的去腥作用下,香气浓郁扑鼻,一口下去身心涌上一股满足感,再来上几颗新鲜紫皮大蒜,微微冒汗之下吹着凉爽的冷气别提有多爽。菜的分量还是比较足的,这盘拌面算是对得起28块钱的价格,扫码结账留下一句“老板,肥肠炒辣子不错,下次来尝尝你家的卤肉拌面”,抹抹嘴、拍拍肚子后满意的走人。
2.极具文化氛围的“六馆一心”。一天下午,我慕名前往红光山新疆会展中心附近的“六馆一心”,由于时间关系,主要参观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必须承认博物馆建设者是花了很多心思的,走一圈下来,从张骞凿空西域,到大唐军队驰骋疆场,再到大清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都在新疆留下了浓厚的历史印记,博物馆将乌鲁木齐乃至整个新疆的历史还原展现在人们面前,历史交汇、文明交融的画面徐徐展现出来,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绎的活灵活现,充分验证了学界一段定论:历史反复证明,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血脉相连、息息相通,融入紧密时繁荣灿烂,融入受阻时就黯淡无光,新疆文化融入到中华文化,才能保持其旺盛生机与活力。
让人略感遗憾的是,参观到最后发现售卖纪念品的自动售货机内,一块刻有“异域风情”四字的纪念品很是辣眼睛。个人是坚决反对使用“异域”之类凸显差异化的词语来描绘新疆的任何事务,类似词语客观上表明新疆文化有迥异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异域”特征,违背了“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在中华各民族融合发展中形成”“新疆历来是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和拥有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的客观史实。使用“异域”来描绘新疆、彰显突出所谓的单一民俗风情,至今特别是在各类文旅宣传中仍时有发生,看似小事,实则潜移默化的关系到文化认同、心灵归宿,建议我们要从此类细小之处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让文化润疆看得见、摸得着,让你我感觉实实在在就在身边,同样的道理在去极端化上也适用。
3.陕西大寺的中国风。在新疆,如果你对宗教中国化或者中国传统建筑感兴趣,乌鲁木齐市的清真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陕西大寺是个好去处。走进南门附近永和巷的陕西大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木质结构、绿色琉璃瓦、莲花图样的装饰,与阿拉伯地区常见的穹顶式清真寺迥异,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美让人如沐春风,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且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陕西大寺的美验证了“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祖宗的审美”这句网络名言。友情提示一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大寺是对游人开放的,感兴趣的朋友值得一看,相信不虚此行。
4.其乐融融的一顿饭。出差结束的当天晚上,乌鲁木齐市的战友邀请我们地州的4个人一起吃顿饭,中国人嘛,讲究人情世故,聚餐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身没有任何对错之分,思想工作通了于是欣然赴会。乌市战友问作为地州带队的本人,“吃汉餐没有问题吧,还是吃清餐?”“可以,没那么多讲究”,于是战友订了一家口碑不错的川菜馆。我将位置发到地州4人小群,“客随主便,乌市的兄弟们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吃就行”“不要拘泥于是否清餐,敞开喝,各种吃的都有……”,就这样,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桌子上战友们各自挑着喜欢的菜吃,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其乐融融,大家在无区别对待的聚餐中进一步升华了彼此之间的情谊。
后记:自从22年前踏上新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以来,不时有朋友有意或无意中“好心”告诫,“新疆和你们南方不一样,在这里工作生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这话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新疆有很多敏感的东西,要时刻小心翼翼”。对此,个人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待。对于“三股势力”以及民族分裂思想、“双泛”思想、宗教极端思想等残渣余孽,不管其如何变化伪装,我们要始终小心警惕,不得半点马虎,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毕竟新疆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前言。另一方面,我们在对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做到去敏感化,本着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最大限度画好同心圆,形成关系密切的我们,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也是民族地区的工作主线有形有感有效。
作者:河马,一名普通的新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