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东亚的生育率都崩了
文/挪威
前阵子写了我们可能会见证人口跌破14亿这个话题,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其实整个东亚的生育率都崩了。
有数据说明:韩国,2022年总和生育率跌到了0.78,全球最低记录,全球;日本,这个不必说,就是以生育率低下知名的,中国,2023年总和生育率跌至1.2。
之前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报告说,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1.9了,也跌破了2。印度人也不想生了,而人口能够顺利代际更迭需要的生育率是2.1,这是个临界点,否则就会慢慢走向群体萎缩。
所以经济学人用了「全球生育率崩盘」这句话来描述,在这其中,东亚具体来说就是中日韩三国的生育率又低得特别凸出。
印度先不说,不是一个文化圈的,离得太远,而且只是刚跌破2而已,1.9也是遥遥领先,相比之下,韩国的0.78属于完全没眼看。
但先别开心,如果看我们具体一些地区的话,生育率可能比韩国还低,例如上海,2024年的总和生育率是0.72,甚至低于韩国。
虽然经济增长确实会带来生育率降低的结果,但东亚比较诡异,掉得太猛了,太快了,欧洲都发达了这么多年了,总和生育率也高于东亚,美国甚至能达到1.62(2023年美国CDC数据)。
有没有东亚独特的原因呢?刨除经济居住等等成本方面的原因(日本育儿补贴挺猛的),有一个点,是属于儒家文化圈共有的BUG,从我的接触和经历来看,就是儒家文化从来没有创造出一个真正对个体友好的集体组织形式。
大到企业,学校,小到家庭。今天的生育率低,也不仅仅是女性不愿意生育,相当一部分男性,其实也不愿意生育,婚姻也是一样,大家都不想结。创造出来的「家庭」这种集体形式,很多女性吐槽,很多男性也吐槽。
从古至今,我觉得儒家文化都没有创造出来,真正对个体友好的集体组织形式,而且没有这样的内生动力。
不过今天的集体组织形式已经好很多了,这是因为有现代个体主义观念的融入。但有一些集体还是令身处其中的个体感受非常不好,比如管控非常严格,用的词都是规训之类的,你去看,一般都是传统观念味儿比较浓的地方。
那些把网瘾少年不当人来管的一些基地,最喜欢在墙上挂古人的名人名言了。
有人可能会反驳我,你去看看古典籍,看看里边的内容,天真了朋友,如果你要感受最纯真的传统观念塑造的家庭组织形式,它不在典籍的那些句子里,它在最广袤的农村里。
你看看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作为个体是怎么被对待的,你就知道了我这番话的意思了。现在城镇化大家虽然进城了,但观念的迭代需要好几代人才会改变,而且改变力度也不会很大。
所以所谓结婚率跌婚姻率跌,从集体形式的角度来说,是越来越多的个体,在经济发展程度能够支持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的情况下,对「家庭」这种集体形式的拒绝。
大家就是觉得这种形式没有什么吸引力,觉得不好,是传统观念延续到现在,在创造家庭这种集体形式时,算是失败的一种体现。
而儒家又是最喜欢攒集体的,动不动口号就是天地,生民,集体,天下,苍生,等等,诸如此类,喜欢非得把一个个体拉到某个集体形式里去,否则搁古代弄不好都没法在社会上活。
大家都是见过上一辈人怎么进入家庭,经营家庭,怎么在家庭这种组织形式中生活的,评论区可以谈谈,你羡慕这种家庭生活吗?羡慕上一辈人的家庭生活吗?
所以生育率崩,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反噬,上一辈的家庭形式受传统影响远比这一代人深,后者没有能创造让个体感受友好的集体形式,但又喜欢攒集体,然后家庭生活在现代社会新一代个体中越来越失去吸引力,年轻人扭头就走。
而且我并不看好有解决之道,毕竟现在性别对立也越来越严重了,唯一的希望是科技发展,可以不婚单人生育,男女都能生育,这样的话,想生的话就能生,不想生的就不生,也不用吵来吵去。
👉这个话题就聊到这了,接着聊聊其它的:
1)上周六,我们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举办了第一场线下沙龙,邀请了4位嘉宾分享,准备一百多份伴手礼,现场人非常多。
这也是我们第一次举办百人大场的线下沙龙活动,感觉也没有出太大的岔子,这一整天都是比较紧张的,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不过总体还是比较顺畅的,返图如下:
这一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做线下活动的经验,下一场,我们准备去上海,回头欢迎上海的朋友也都来参加。
2)策划一场活动也不单纯是做一个信息场,人员场,其实还有能量场。
广州线下沙龙的时候,我看到一位上了年纪而且头发比较白的姐姐,也在跟我们交流,参与其中,那一瞬间我非常感动。
人宅久了,可以出来走走,总是好的,感受一些新鲜的信息,见一个新的人,也从这些信息和人群中,感受新鲜的能量供给,回去又满血复活了,这也是活动的价值之一。
再次谢谢广州的读者们过来支持。
3)我最近还关注到高考考了288分然后被官媒转发起号成功成了网红的事儿,这让我想起了扁担女孩。
因为她也被官媒关注了,我当时说,她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把号做起来,是个励志的正向例子,但扁担女孩不开号,要去打暑假工。
288分这个考生在官媒转发了她的视频之后,自己和父母都迅速开了个号,不管舆论怎么样,先趁着热度把粉丝涨起来。我看了一下现在抖音粉大号已经快20万了,就那一个视频戴起来的。
很多人也非常愤怒,288分有什么可值得媒体捧的,还给捧成网红了,你让那些辛辛苦苦的小镇做题家怎么想?
我非常理解而且支持这种愤怒,人家发视频是自己发,媒体转还给热捧,这算怎么回事儿?是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关注了吗?
但另外一个点,这个女孩和她这一家人也非常聪明,非常快速地就结果了这一波流量,喜欢的自然有人喜欢,不喜欢的也就骂骂,事情总会过去。
风头过去之后,该拍视频拍视频,该带货带货…这几乎是必然的事儿。
最后感慨一下,高考288分起号成功这件事,肯定很多人不爽,也没用。从高考分数上来说,600多分遥遥领先于288分,但从自媒体市场来看,600多分,有600多分的市场,288分,有288分的市场。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玩法,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