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展会成为电影宣发的下一个阵地吗?

500

作者 / 圈圈丸

漫展在中国现在有多火?一个简单的数据就能给出答案——仅去年(2018年),全国就举办超过2300场漫展。而中国国际动漫节曾经提出的那一句「永不落幕」的口号不是在开玩笑,已然成为事实。

而支撑漫展“天天开张”的是中国近3.5亿的泛二次元用户以及人均400元一年在漫展的消费额(数据来源:艾瑞咨询)。漫展已经显而易见成为中国一块极大的市场和产业链,并在还在不断壮大成长。而即使漫展在中国已经壮大到如此地步,和泛二次元用户同样紧密相连的「电影」却依然没有和漫展市场形成联系。要知道在美国,电影选择在漫展宣传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

500

▲银河护卫队在SDCC

但在中国的漫展,我们目前还没看到院线级别的电影选择在这个市场做出有规模的前期宣传,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同时在漫展与电影市场都不断成长的今天,中国漫展有可能成为电影的下一个宣发阵地吗?

中国漫展目前只属于二次元用户

艾瑞咨询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里预测2020年时,中国的动漫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981亿元。这个远超电影市场的巨大金额背后的二次元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线上的动漫内容,同样需要线下的「实体消费」,这也就让漫展的蓬勃发展显得情理之中。

但另一方面,由于巨大的市场带来的显著利润,也使得中国漫展的用户非常「极端化」,参加者只有二次元群体,门槛非常高。逛遍百度的各种漫展贴吧,也会发现绝大多数中国漫展,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更像是一种二次元用户的线下交友聚会,而没有太多商业气息。

500

▲百度贴吧的大部分帖子都是“面基总结”

由于3.5亿的泛二次元用户足够支撑漫展的容量,这也使得漫展的组织者不会考虑将漫展的活动内容扩大。闪电娱乐就曾在2016年就详细介绍过中国的漫展内容分为四种:1.同人展(贩卖动漫周边);2.cosplay展(coser们的主场);3.游戏展(贩卖与宣传游戏);4.音乐Live(二次元歌舞表演);当然也有涵盖以上所有内容的大展会(如ChinaJoy)。但除此之外,中国的漫展不再包含任何其它活动内容。因为二次元用户的主要爱好就集中在这四点,所以拓展内容对于主办方来说没有明显好处,还会徒增烦恼。

500

▲China Joy算中国最大的综合漫展了

因为漫展活动内容的“局限性”,造成除了二次元群体,其他人也完全不会对漫展感兴趣的状况,这也包括了那些只看电影的用户。所以在中国,电影的宣发方目前还不会选择把漫展作为首要的宣发阵地,因为回报率不可预见。目前还没有机构愿意花费精力与预算去统计二次元用户和电影用户的重合度。而没有这项数据帮助预判,任何电影的宣发方也不会愿意冒险尝试这块“未知地”,毕竟中国的电影「拍10部赔9部」,风险确实很大,大家都想要求稳。

但是在漫展宣传这个事情绝对具有可行性,因为地球另一边的美国就把电影宣传和漫展很好地融合,市场操作力同样强大的中国没有理由不能复制。

500

中国漫展更偏「日本化」而非「美国化」

漫展文化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美国和日本,而由于市场与文化的不同也造成两地的漫展的模式不是完全一样,有一些倾向性的区别。在去年,凤凰美洲就详细对比了美国漫展与日本漫展的区别。日本漫展偏向周边售卖,更像二次元用户的一块「采集圣地」;而美国漫展偏向现场活动与互动,更像一群人在开party。

500

▲日本的Comic Market,以卖同人志为主

500

▲美国的NYCC,以各种官方互动为主

中国漫展目前可以说是包含两边的性质,但中国多数的漫展还是更偏「日本化」,原因很简单——安全。

我们参考日本最著名的漫展ComicMarket,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个以买卖为主的漫展,该漫展每年分别在夏天和冬天举行两次。目前ComicMarket一届活动的售卖摊位超过35000个,日均参加人数近20万人。如此庞大的人流量,但这么多年来ComicMarket从来没出现过安全事故,就是因为活动内容只有卖杂志和周边。尽管ComicMarket现场也有许多coser,但大都类似于“摊位模特”一样,实际目的还是“做买卖”为主。

500

▲Comic Market场馆外的人流


正是这单纯的模式让这个漫展能年年顺利举办,并且这个活动的『可复制性』极高。中国许多小城市的漫展也都是选择贩卖二次元周边为主,虽然有不少网友抱怨过漫展现场盗版商品横行,但至少这个活动办成了,并且没出安全事故,这对于主办方来说非常重要。山东临沂今年在举办动漫嘉年华活动后,主办方接受采访时就说:“作为漫展工作人员,除了引导摊主和漫迷,最重要的就是密切关注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可以说,不只是漫展,「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种商业活动主办方首要考虑的因素,毕竟一次安全事故,就会导致“终身禁赛”。

这个时候日本漫展那种单纯的「买卖模式」就比美国漫展的「狂欢模式」要好操作的多,也安全得多。所以自然而然,除了那些砸了大钱的一线城市漫展可能现场搞些大活动,二三线城市都不会走「美国化」漫展这条路。和电影宣发的工作一样,大家都想求稳。

500

▲国内漫展会场虽小,但热闹程度不输海外

500

中国漫展「美国化」的困境

老实说,许多中国漫展的组织者也想把漫展做大,搞成美国漫展那样全民参与,再多请一些明星来站台。但确实不太容易实现,因为中国漫展活动大都比较缺资金。

500

▲粉丝在SDCC上拍到的施瓦辛格和汤姆·克鲁斯

动画游戏从业者,同时也是多个漫展的组织者zilch在自己的博客上曾经吐露过举办漫展的心酸往事。他总结道:要请到知名的动漫社团、画师、coser来参加,场地就必须要大。而大场地很贵并且预订了就不能更改日期,这种时候和请来的嘉宾出现“撞车”就只有认栽。同时作为组织者几乎没办法盈利,钱都是各个摊位赚走的,门票钱能保本就不错了,广告费也少得可怜。同时他还说到像东南亚的AnimeFestival Asia,把演唱会和漫展放在一起。新加坡的GamingExperience,把电竞比赛和漫展放在一起。这些更具内容丰富性的漫展组织者不是不想做,而是操作起来更加复杂,也更花钱,没有大企业投资绝对搞不起来。

500

▲zilch博客截图

而zilch说的还只是小漫展,中国的大漫展其实也尝试过像美国那样请明星助阵。如上海的励德漫展(SHCC)就曾在其第一届时就邀请过李佩斯这样在二次元用户群很有人气的外国影视明星来参加,但最后却被明星跳票,主办方还在漫展现场不断给一些只是来看李佩斯的电影用户道歉,搞的整个漫展活动一下就失色不少,之后也不敢再尝试了。

500

▲「李佩斯跳票事件」后,他的许多粉丝反而来抱怨受损的主办方 

请电影明星失败后中国漫展也有过另辟蹊径的时候,比如邀请过在B站上人气很高的美国网红比利海灵顿。他先后参加了北京、南京、武汉的漫展,并且效果都十分不俗,现场人气极高。有了他成功的先例,同样的B站名人崔成国现在也被经常邀请为中国漫展的嘉宾,也非常成功。

500

▲来中国参加漫展的B站鬼畜区网红

我们要肯定有许多一线城市的漫展在努力想要增加「互动」,海外明星不成功就转攻网红,但是这却依然和美国那些明星助阵的漫展有差距。毕竟这些人也都是在B站这样的二次元用户集中地有人气,中国漫展还是没有出圈。发展到如今,或许中国漫展是该认真考虑一下邀请国内的明星助阵了。


500

中国漫展未来需要影视明星助阵

其实中国明星也不是没有参加过漫展的先例,如TFboys在2014年的时候就曾参加过广州漫展,当时就吸引了许多非二次元用户到现场,反响热烈。

500

▲2014年广州漫展

但是事后却被许多二次元用户针对批评甚至谩骂,因为那时的TFboys还是小孩子,没有任何影视代表作,很难得到泛二次元用户的认可。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许多有流量的明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再参加漫展活动也能起到更好的拓展粉丝群的作用。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和明星挂钩的电影市场,可以尝试与漫展挂钩形成宣传。像美国,这几天正在举办的SDCC(圣地亚哥漫展)就有漫威的重大发布会,漫展是他们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在这之前,包括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都经常混迹各大美国漫展(NYCC、LACC等),他们不仅在漫展上帮助宣传了同期的影片,同样吸收了更多的粉丝。

500

▲漫威在漫展上请到唐尼来宣传,国内只有电影首映能请到

而电影市场要和中国漫展“融合”,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电影市场在漫展面前需要放低姿态

中国现在虽然漫展很多,但大都是小城市举办的小型漫展。这与院线电影传统的大城市路演模式很矛盾,宣传思路很难兼容。也正是因为有对大部分「漫展规模小」的刻板印象,导致电影宣发方不愿意把漫展作为一个宣传渠道,因为总感觉不是一个“档次”。

然而事实却是动漫行业有3倍于电影市场的产值,在这样的差距面前,电影市场还不去从动漫产业里拓展商机的话,也很难再进一步取得突破。而上文也提到许多漫展都有缺钱的问题,很多电影宣发方完全可以投资一次漫展的举办就把电影宣传的事也办了,双方双赢。

2 明星多站台,百利无一害

中国现在还没有一线明星出现在漫展的情况,相反在美国就很常见。电影宣发方应该促使明星多在漫展这样的“亲民”的平台露脸,可以增加自己的粉丝基数,也能帮助电影的宣传。只要把安保问题做好,这件事也同样是双赢。

500

▲唐尼在漫展与粉丝互动

3 模仿游戏产业在漫展的模式

毫无疑问,游戏产业现在和漫展的结合就十分到位,许多游戏公司也乐于参加漫展,即使是地方小漫展。

500

▲暴雪在广州萤火虫动漫嘉年华的站台,人气爆满

电影公司完全可以模仿游戏产业进入漫展的模式,以同样的姿态进入中国的各地漫展,如推出同款的二次元周边,自然的将电影与漫展挂钩起来。

500

▲手游公司在漫展贩卖周边,现场进行线上抽奖

中国漫展还在成长期,就已经形成了空前的规模与市场。而中国电影目前正在遭遇小瓶颈,急需拓宽影响力与收益,这个时候选择一个新的宣发阵地有助于刺激中国电影的发展,我们希望未来在中国漫展上能看到更多电影的身影。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