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去了趟澳门和香港,我发现这是两个世界
重新理解这个现实的世界
-
7月我从深圳出发,分别各去了一趟香港和澳门。
此前我只从新闻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精修图上见识到香港的繁华,而对于澳门的认知大多取决于一位澳门朋友,她常常会QQ告诉我今年政府又给派了多少现金支票——十年前这个数字是5千块,年年发年年涨,时至今年派了1万块。
大陆人民真的富裕了。
澳门的财政来源一半以上都源于博彩,而博彩又主要依赖游客,而游客又主要来自内地。澳门的博彩生意竟已经超过了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
我刻板印象里的香港和澳门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同样使用粤语、曾经都是被殖民地、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几乎相同的年代回归,甚至从地理位置而言,两城之间只有一小时的船程。
直到我切身踏入这两座城市,发现香港和澳门这两座城市所保留下来的风貌,像是中国社会的不同版本的两个分支,虽然主干都是中国,但是把港澳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无数截然不同的微缩景观。
作为一个内地游客,咱们看一看寸土寸金的香港和闷声发大财的澳门,第一观感上究竟有何不同。
-荒诞的建筑-
在内地既可以看到崭新的新城,也可以看到古旧的老城。而在香港它们被极粗暴的拼凑在了一起,破烂的劏房旁紧挨着金光闪闪的大厦,而它们之间的缝隙插不进一张纸,像俄罗斯方块般紧密。
布满奢侈品的街道中硬生生插入了一栋一栋上个世纪的破楼,像是《盗梦空间》中被折叠后的城市,而这样的微缩景观在同一条街道上随处可见。
当然奢侈品店之间的“破楼”没有人会真的认为它们不值钱,在十万一平起跳的房价面前,香港人买房的痛苦指数全球第一,而居住体验却垫底——不管是家里还是酒店,绝大多数连阳台都没得。
澳门的观感又完全不同,一边是异域风情像是古典的欧洲小城,另一边好像这座城市完全没有做过城市规划,站在炮台往下看,每一座房子都像违章建筑(当然也是昂贵的)。
潮湿的气候让民宅的墙壁上挂上了锈迹,墙皮开始脱落,但气候在金钱面前却没有任何威力,比如巴洛克风格的大理石包裹着玻璃水泥的新式建筑,就像是赌石时切开后发现的翠绿。
每一座娱乐城更是生来就是一座奇观,新葡京的这个大菠萝(其实是莲花)像是应该悬挂在KTV屋顶的水晶球,只不过是数十万倍的巨无霸版,气候和岁月没能给它带来任何瑕疵,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还有酒店门口0.5:1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各色巨大无比的金属雕塑,就连公交车站台的墙壁都用复杂的金色花纹装点,这些都是澳门为了游客讨个好彩头下的力气。
单看这些建筑虽然浮夸但也就如此。我之所以说是景观主要是因为新旧建筑被放在了一起,破的地方格外破,新的地方格外新,像孔雀在鸡窝里抖动着羽毛吸引游客的目光,这一切荒诞的组合所以才成为了景观。
-西装的温度-
澳门和香港的上班族究竟谁比较苦、谁压力比较大,我们先不用看数据,只用看个细节。
香港的商场空调异常的冷,大概只有20度出头,吹得脑壳疼,路过商场门口都能感到冷风阵阵,门里门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为什么这么冷?因为这是西装温度。
香港西化后的着装文化要求上班穿职业套装,也就是西装西裤,所以核心地段的上班族一年四季都以职业套装示人,商场温度只能往低了开,毕竟冷可以多穿,热就无处可逃了,香港本就潮湿,商业精英一伸手要是两腋窝都是汗,商场还怎么做生意?
而且资本家们也发现,职业套装包裹下,只有把空调开到20度左右,员工的脑子比较容易专注工作,注意力也会更为集中。
香港的商场和写字楼为了照顾上班族的着装文化冷气越开越低,而按理说澳门和香港气候是一样的,但是澳门人的穿着就随性多了,甚至随性的有点寒酸,冷气也适宜,走路更不像香港人要把时间折算成金钱般行色匆匆。
为什么两个地方这么近,差别却这么大?
因为澳门本地人少地小竞争也不激烈,产业结构也非常单一,年轻人想赚钱只有往赌场和公务员里去,但是人均GDP反而比香港人高太多太多。
以2017年来看,澳门60万人,人均GDP80000美元,全球第三……比绝大多数老牌发达国家都要高。香港745万人,人均GDP“只有”45000美元,是澳门的56%。而大陆由于有14亿人,所以人均GDP比澳门少一位数,只有8000美元,但就这样总量也是全球第二。
相比于香港人没事总想搞什么大新闻,澳门别看城建一般、穿的也朴素、在中文互联网上也没什么声音,但其实一直在闷声发大财。
-爱的供养-
我们看一个地区发不发达,不是看富裕的人有多富,而是看穷的人有多穷。
我曾看过有人提过一个问题:“香港的房子这么贵,为什么香港人不搬到大陆来?”
答案很简单,富人如果在香港过得很好,没必要来大陆,这里是最自由的港口,是购物的天堂。而穷人来大陆也不会更好,因为同样的工作赚的酬劳远不如香港,更何况这里有他熟悉的文化、 大部分社交圈子,或者心中对香港制度的优越感。
我在香港的各家小吃店吃饭,虽然店家服务员并没有特别的甩脸色,但总能感受到阵阵世人皆苦的情绪在往外冒。这不是他故意的,在香港,底层人民赚钱就像下雨了你却在用竹篓接水,雨下的很大我举的也很认真,但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渴不死我,但我也带它不走。
日复一日,换作我也会有怨气。
对于设计者来说,货币的大量投放必然要想办法回收,因为投放的速度超过了回收的速度,玩家就会从劳动中流失,因为货币无处消耗的话,没有人愿意再用劳动来兑换货币——想想你在沙漠中拿着大把钞票。
所以为了能卡住你的脖子让你任劳任怨,你赚再多钱,我都可以用房子来回收你的货币再固化成钢筋水泥。
所以把房价的泡沫卡到无穷大是一个好主意,毕竟这样房子单价高,也不常流通,还可以回收大量货币。只要你愿意玩这个游戏,大概率这辈子都要做牛做马。
为什么曾经的香港被人叫“李家城”,为什么香港十大富翁占香港GDP的35%,为什么香港富豪的生意里都有房地产,这都是百万港人爱的供养。
躺在劏房和棺材房的床上,我并不会因为洗碗每个月赚一万更开心,香港挣钱香港花,一分别想带回家,我知道我和这座城市无缘。
澳门的房价高不高?也很高,但是只有香港的一半多。贫富差距大不大?也很大,但基尼系数比香港低了不少。
之前有一篇爆文叫做《香港这座城市还有救吗?》,但是我想应该没人写《澳门这座城市还有救吗?》,别的不再说了,每年全部市民派红包一万块,咩政策我都答应啦。
-
如果我只作为一个游客,香港和澳门要我再来一次,我选哪个?
答案很简单,我会选澳门。
同等价位的酒店澳门有海景阳台和露天泳池,香港寸土寸金酒店逼仄且没有阳台。澳门搞的是服务业,海边撸串的大哥粤普切换自如,香港自由港口金融中心,普通话还是处于散装水平。
澳门是“爸爸,我放烟花给你看”,香港是“你知不知我是谁啊?”
最重要的是,澳门没有那股子愁苦的劲,毕竟我也很苦,好不容易做了回游客,我是来玩的,不想感受人间疾苦。
何况这会儿去香港,怕不是还要挨小学鸡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