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外国人永居条例没有信心

500

  但这份信心的缺失不来自于这个条例本身  

·

公众号:乔治王

我对外国人永居条例没有信心,但这份信心的缺失不来自于这个条例本身。

要谈论外国人在中国永居,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04年,那时候其实已经就有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满足条件可以授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这个永久居留证就是俗称的中国“绿卡”(永居=绿卡≠入籍,没有政治权利)。

很多文章常说中国“绿卡”很难拿,举出了许多先拿诺贝尔奖后拿中国绿卡的例子。

如果看数字,确实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比例很低。2004年到2013年,9年间一共只有7356人拿到了中国绿卡,这期间经常往返中国的外国人有多少就不查了,中国当年长期居留的外国人就有85万人。

但是只是因为中国“绿卡”难拿吗?

难拿不过是数字游戏,如果看“投资200万美元且稳定纳税”的话确实挺难拿的,再看“需获得厂长、副教授以上等高级职称”也挺难的,“对中国有突出贡献或者国家特别需要”就更难了。

但其实这是个木桶,里头有一块最短的短板:只要在中国找到配偶,婚姻满五年,有住所能保障生活,每年住9个月就可以了。再绕道点也可以选择先入港澳。

真的热爱这片土地想拿中国“绿卡”,这对一个有工作、有生活的正经外国人来说,结婚五年的条件只是麻烦,但并非不可能。

那为什么数字还是这么少?

除了麻烦以外,原因恐怕有些伤害感情:主要是没有永居中国的必要。你想拿某个国家的绿卡,一般是为了更好的社会福利、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就业环境(难民不包含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之中,他们无法选择)。

换言之,一个国家拿绿卡的人多不多,除了政策卡住以外,主要取决于国家本身有没有吸引力。而中国有没有竞争力,这一点我们看看移民的趋势就明白了:

500

中国首先是第三大移民输出国(最新),排前面的是印度和墨西哥。

移民主要都去哪了?

最多的是美国,占据全部移民的20%,总移民近5000万人。剩下的就是德国、俄罗斯、沙特、英国。接收移民大国的要么是老牌发达国家(美德英加法澳),要么是积极的政策招募劳工(比如沙特和外国人比例高达88%的阿联酋)。

有人会说图里接受移民大国里不是还有个贫穷的俄罗斯吗?

俄罗斯比较特殊,既是移入大国也是移出大国,移入的原因主要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族想重新迁回俄罗斯。而移出的原因和大家一样,无非也是为了更好工作、教育和福利。

在发达国家移民门槛显著更高的情况下,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情况占比依然最高。只有极少从发达国家移民到发展中国家,如果刨掉难民、宗教、民族的影响结果还会更甚。

列这些数据想说明什么?

我们都知道移民涌入会有很多问题,种族、文化冲突,每当失业率增加,移民就会成为出气筒和烫手山芋。但全球化不可避免,高质量的移民也会创造GDP、带来投资机会、带来新技术、弥补产业短板、缓解老龄化。

看到这些好处之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让人难过的事实:咱们不是一个有足够竞争力吸引优质外国人移民的国家。我们想用永居条例改善这一点,但其实也远远不够。

对于这个结果也许有人心中不悦,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你自己就作为广大亚非拉人民的一员,且你是一个技术人才让你移民,你会选择左边的国家,还是选择右边的国家?

嘴巴经常会说谎,但脚从来都很诚实。

总共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不足百万的背后,是如今共有1000万中国移民在国外生活。每六个在海外的留学生里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全球近五千万人移民美国。

我们真的需要人才流入。

再何况,咱们最新的永居标准依然比上面一票的发达国家的标准都要高:它们要么结婚一年以上就可以申请永居,要么只要咱们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投资就可以投资移民,还有数倍高的人均GDP,更好的教育、工作机会和社会福利。

但我知道许多人想看的并不是这个,许多人想说:我们反对永居条例,并不是想反对引入优质外国人,而是反对洋垃圾来中国嚯嚯中国人民”,随后大家都会举出广州的“三十万黑人”的惊悚故事。

但不谋而合,永居条例恰恰想保障的就是优质外国人引入。

要回答为什么反对广州的“三十万黑人”和反对永居条例不是一码事其实很简单。我们看看广州的所谓“三十万黑人”是怎么进来的。

广州近几十年服装、鞋类出口增长迅速,吸引了非洲黑人涌入广州做生意,他们主要聚集在三元里和环市东两个区域。说广州黑人有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一百万的都有(要知道全国外国人也不到百万),但是由于统计困难,看到最多的推测区间是合法黑人是15000人左右,加上非法的在十万附近。

黑人怎么进来的?

要么是偷渡,要么是合法入境但是非法居留,进来后就把签证护照撕了然后假装不懂英语,问什么都一脸黑人问号。

抓住了“三非”黑人到底是遣返到埃塞俄比亚还是刚果金?身上有价值的证件一张没有,只能继续盘问、拘留审查、限制活动范围,直到强制出境送回非洲。

他们需要永居条例吗?不需要,他们最多只需要一张旅游签证,就是跑来搞钱的。要么正常贸易当生意好做时成群结队的来,不好做了就换地方跑到东南亚。要么跨国犯罪快进快出,而绝非是想要移民。

事实上广州的“三非黑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一直就是政府重点打击的对象。只不过遣返难,跨国犯罪取证难,确实让人脑壳疼,但是也越来越有成效。

非法滞留在国内的洋垃圾要不要赶走?

双手支持赶走。你是这么想的,政府也是这么想的。

但要解决广州被称作小非洲的问题,要反对的不是永居条例,而是要反对“三非”行为在我国仍然只适用行政处罚而不是刑罚处罚,就是像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一样完善法律,咱们得把“三非”写进刑法里入罪。


​在这里反对一个洋垃圾根本用不上的永居条例,真的八竿子也打不着。

当然还有二手屎自媒体经常放大黑人问题、搞一些猎奇劲爆的标题、玩数字游戏、以群体性的标签来写个体的问题,这里就不细说了,建议大家看待事物时多多看数据,少看猎奇二手屎,真的会刷新对世界的认识。

所以这次新的永居条例出来后,洋垃圾到底能不能永居中国?我们拆开来仔细看。

首先,“三非”洋垃圾是重点打击对象,只能要遣返的统统遣返,要是犯罪了抓住根据属地原则统统入刑,这是政府一直在做的。真反对广州成为小非洲,后面要做的是呼吁要么进中国入关时普及生物检测,要么呼吁完善法律把“三非”入刑。

假设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肤色各异的穷人想靠和中国人结婚拿永居的,看了数据就知道,来了中国通常难有好工作和收入,被房租限制在城中村群居,也难以找到可以一起呆5年忍受异样眼光的中国配偶(不要把猎奇新闻当普遍世界观),更别说以中国的房价搞定住所。

如果是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来中国做正经生意的普通人,他们通常无心永居只想挣钱往回寄钞票,真想永居也掏不出一千万人民币投资,教育基础限制也难能有博士研究生学位。

如果真的有亚非拉商人不想去门槛更低的发达国家,找到了中国配偶结婚,买了房一起生活了五年,且能保障生活和住所,那他其实不是洋垃圾,而是正儿八经外国人来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倒是那些把国家的女性物化作一种女性资源,然后喊“异族入侵誓要守护中国女性”的妖怪可以歇一歇了,人家是你情我愿,婚姻自由,哪里轮得到你这个妖怪反对。

如果是发达国家外国人来中国,答案开头就已经说了,从发达国家移居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少之又少。如果只是想来玩玩的洋垃圾,结婚是他的大忌,没必要也没心思花五年时间结婚来中国拿永居,工作签证进出国内自由可以一路玩到东南亚,他们最少只需要一张旅游签证,奉行的策略通常是:"打一枪换一炮,来玩可以,但移居倒也不必"。

如果不是洋垃圾,不管是博士研究生(技术移民)还是一千万人民币(投资移民),咱们都欢迎正儿八经外国人一起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来中国的外国人有工作了、有生活了、有住所了、甚至有婚姻了、婚姻都五年了,咱们是不是也该给人家一个永居让人亲属团聚?

一旦理解,其实发现真的不算过分。但我知道许多人想看的还不是这些。

许多人发现了一个BUG:从伴读事件到大学补贴外国人,外国人往往能在中国简单的混到高学历,大学甚至愿意花钱为外国人提供“超国民待遇”,这就容易绕过结婚的限制,从而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来获得中国永居。

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好的地方不在于这是不是一个真实可操作的bug,而是终于从条例本身讲到了它的背后,而反对超国民待遇,才是绝大多数人反对外国人永居条例时的心理活动。

通常我们在对比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时,只对比政策本身的优劣,从而得出结论说谁更合理,但只关注政策的差异而不看政策最终放进了怎样的情绪之中,只会成为两帮人自说自话的局面。一旦缺失考虑这一点,不管条文如何的再完备,都会被人奔着“向着邪恶”去解释的道路上去了。

大学补贴招生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究竟是为什么,凭什么要用稀缺的教育资源给外国人优待?

有人说因为可以提高学校排名,留学生越多,国际排名越高,是反应大学国际化程度的指标。也有人说是外交中培养亲中群体、拉拢的策略,相对也是一个便宜的方案。

但其实究竟是什么原因给予优待如今已经根本不重要。

反对外国人永居条例的背后,其实是大家对超国民待遇完全的厌倦、疲惫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反对永居只是一次超国民待遇副作用的集中显现。

我们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媒体上看到对待外国人的妥协,也许只是警察要处罚一个外国人有繁琐的文件要写所以倾向于无视,也许允许外国人直接买房有显而易见的经济好处,也许大学的排名的确需要提升来扩大影响力。甚至也许只是媒体放大猎奇玩数字游戏。

但咱们这种情绪上对“超国民待遇”的疲惫是非常真实的,疲惫到无力去探究究竟是真还是假,无力去分辨是不是情有可原了。

大家的失望程度,已经具体到要锱铢必较的细究条例里的每一个字眼,来确保不会产生新的“超国民待遇”的可能,稍微能引发遐想的条例描述,就会化学反应般的产生无数的猜测和不安。

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才是我对外国人永居条例没有信心的根本原因,因为这种脆弱的心态的背后,是每一次微小的信任透支都记在了账上形成了累积已久的巨额负债。反对外国人永居,只是这次负债的威力多一次微小展现。

中国是拥有世界上门类最齐、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的现代化国家,中国也是这个地球上最大的原住民国家。我们通常理解前一个,但不理解后一个意味着什么,中国人普遍还没学会如何与外国人平等相处,而这个不理解在过去造成了伤疤。

我们这一次可以继续提高外国人永居的门槛,我们可以细化每一句法条的措辞直到毫无歧义,我们可以堵上每一个可能利用的逻辑漏洞,我们可以扭转法条里可能会产生超国民待遇的倾向。

但对法条锱铢必较的背后折射出的强烈的防备心何时才能卸下,脆弱和敏感的神经何时才能得到宽慰,丧失的信心何时才能拾起?

没有人知道。

中国对人才吸引力与日俱增,全球化不可避免。能做的只有一笔笔消除这个负债,步步做起。

大家深究的其实本也不是条例,要挽回的其实只有人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