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金穹顶” 计划,到底是什么东东?
特朗普 “金穹顶” 计划,到底是什么东东?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
最近特朗普心心念念的 “金穹顶” 计划又有新消息了,这玩意儿一出来,那可是赚足了眼球。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 “金穹顶” 到底是个啥 “神器”,是不是真能像特朗普想的那样,给美国罩上一层无敌的 “金钟罩”。
好多人说,这 “金穹顶” 就是里根 “星球大战” 计划的升级版,这么说还真有点道理。当年里根搞的 “星球大战” 计划,那也是野心勃勃,想通过在太空部署各种防御系统,来拦截苏联的弹道导弹。不过最后因为技术跟不上,成本又高得吓人,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特朗普的 “金穹顶”,和 “星球大战” 思路差不多,也是想在太空搞拦截系统。但时代不一样了,现在技术更先进了,特朗普就觉得这事儿能成。他说要利用天基传感器、轨道拦截器这些高科技,把美国的防御范围扩大,不光要防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巡航导弹这些新威胁都得给拦住。
听起来确实挺厉害,就像给美国戴了一个高科技的 “金箍”,啥危险都能挡在外边。但问题是,技术进步了,矛和盾是水涨船高的关系。现在的导弹技术越来越复杂,像伊朗的导弹,都有终端机动能力,现有的 “爱国者” 这类防御系统拦截起来都费劲,“金穹顶” 要解决更复杂的轨道拦截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再说说成本,特朗普拍着胸脯说,整个 “金穹顶” 计划 1750 亿美元就能搞定,而且三年内就得完成。但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可不这么想,人家估计,光太空部分,20 年就得花 5420 亿美元,这差距也太大了。
想想美国那些军事项目,像 F - 22 战机、F - 35 项目,哪个不是成本一路飙升。军事项目一旦开始,那成本就像脱缰的野马,根本控制不住。而且 “金穹顶” 还得在太空部署数百至上千颗卫星,这些卫星在天上,不仅容易被反卫星武器攻击,维护起来成本也高得离谱。
这不是烧钱,是在烧钱的路上一路狂奔啊。就这成本,就这技术难题,特朗普还说三年内完成,军方和专家都直摇头,他们觉得没个 7 - 10 年根本搞不定。特朗普这时间表,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就像小学生以为陈景润的1+1问题不就是简单的加法吗。
那为啥明知道这么难,特朗普还非得搞这个 “金穹顶” 计划呢?
这里边门道可多了。说白了,这计划就是军工复合体的 “提款机”。洛克希德・马丁、雷神、SpaceX 这些军工巨头,早就盯上这块肥肉了,纷纷参与竞标。SpaceX 甚至提议用 “订阅模式” 提供卫星服务,这不是要长期从美国政府兜里掏钱嘛。
而且军事项目向来存在成本和绩效脱钩的问题,“金穹顶” 开放式架构设计,只会让供应商更容易垄断,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美国这么搞,中俄肯定不干啊。人家都明确反对了,说这计划破坏战略平衡,还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但美国军工企业才不管这些,他们就盼着局势紧张,这样他们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至于纳税人要承担多少成本,国家安全面临多大风险,他们才不在乎呢。
从国际反应来看,中俄的态度很明确,谴责这计划 “破坏稳定”。这一搞,说不定中俄会加速高超音速武器和反卫星武器的研发,到时候就是 “矛与盾” 的恶性循环。而且美国要是真信了 “金穹顶” 能保平安,搞不好会采取激进的外交政策,这核冲突的概率可就大大增加了。
总的来说,这 “金穹顶” 计划,看着挺美,实际上就是个 “纸老虎”。和 “星球大战” 计划一样,野心大,风险也大。技术上有难题,成本又失控,背后还被军工企业操控,为的就是赚钱。
艾森豪威尔当年就警告过 “军工复合体” 的危害,现在看来,“金穹顶” 计划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把军事技术神话背后的经济和政治逻辑暴露得明明白白。这计划要是真搞下去,美国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过去,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没有成功,特朗普 “金穹顶” 计划同样是一场骗局,只不过做一场游戏,把美国纳税人的血汗钱名正言顺地转到军工复合体大亨的口袋里。
艾森豪威尔总统在 1953 年的一次演讲中一针见血地描述了误导性军费开支的可怕浪费:
制造的每一支枪、发射的每一艘军舰、发射的每一枚火箭,最终都意味着对那些饥饿而没有食物的人、那些寒冷而没有衣服的人的盗窃。这个战争世界不是一个人花钱。它正在花费工人的汗水、科学家的天才和孩子的希望。
参考文章;《武装疯人院——特朗普的黄金玩物》2025年5月27日载于《赤裸裸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