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电商还没影子呢,你们居然就开始幻想了?
作为一家市值达4.69万亿港元(约5984亿美元)的科技公司,腾讯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无数人的目光所注视,哪怕一个非常细微的动作,也很容易遭受到外界各种解读。因此,当腾讯公司发布全员信,对微信事业群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成立电商产品部,并由微信的创始元老之一曾鸣担任负责人的时候,外界就感受到了微信电商的野心,曾鸣的汇报对象还是张小龙,这就更加让外界看好微信电商的未来,有观点就认为,微信电商终于要动真格了!

但是,腾讯总裁刘炽平也提到称,此次组织调整是小变动,不必过度解读。
刘炽平的解释并未打消外界对微信电商的幻想。一方面,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量和流量,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4.02亿户,3年左右,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又增长了1亿。另一方面,微信拥有比较成熟的电商工具,比如,微信支付、腾讯金融等,微信要是动真格做电商,还真的气势十足。
要知道抖音、快手做电商也是这样哼哧哼哧就干出来了,腾讯的资源也不差,凭什么就不能成?而且,互联网巨头们近几年跨界的并不少,美团下场做即时零售,京东做外卖,抖音“什么都做”,微信电商看起来就非常“性感”。
一、电商是“干”出来的
中国互联网行业早期非常流行“基因论”,即互联网公司能什么,它的“基因”就决定了它的未来,百度做搜索引擎,阿里巴巴做电商,腾讯公司做游戏,一段时间内,“基因论”证明了概念的正确性,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基因论”的定义,抖音、拼多多都没有遵循所谓的“基因论”定义。
也有人试图用“企业文化”来对互联网公司下定义,然而,随着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企业员工数由一两万人迅速突破到近10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时候,“企业文化”这套理念似乎也不灵光了。
一方面,“企业文化”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不断被稀释,整体凝聚力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行业的自然法则,优胜汰劣,只讲究成功学,失败者直接出局,这套残酷的生存法则,也让“企业文化”显得捉襟见肘,不足以解释互联网行业当前的发展。
要么,巨头们在外部的战斗力不行;要么,巨头们面临内部的残酷斗争。虽然都顶着同一个巨头集团的名字,但不同业务线的竞争,跟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也没什么区别,大家也是相互争夺资源、争夺流量、争夺预算。
现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只流行一条,谁能出成绩。这种成绩是靠业务线自己实打实“干”出来的,只要你能为企业带来营收,能赚钱,这条业务线就会被重视,获得更多的资源、流量、预算。
抖音电商、快手电商也是这样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如果微信电商想要出成绩,想要“动真格”,想要“大干一场”,那么,就需要出成绩,即能为集团带来多少营收。
二、什么情况下才算是真做电商?
外界对于互联网巨头的误解在于,腾讯、阿里巴巴、抖音、网易、百度等巨头们推出一款新App,上线一个新功能,调整某个业务线的领导人,都会被认为是“大干一场”,或者是要进入某个领域,实际上并非如此。
互联网巨头们推出新App,调整业务线负责人,上线新功能,很多时候就是一种“试水”,这种“试水”可分为重度和轻度,如果是“轻度”,那么,你把它当成是创业公司的新产品就行了,除了开发者名称上带着巨头的名字,其余任何形态,都跟创业公司类似,也是全靠自己;如果是“重度”,那么,在该企业的各个App上,都会看到这项业务/产品的推广,力度越大,“试水”程度越深。
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I,DeepSeek的爆红,加速了腾讯、阿里巴巴、抖音、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们加码AI的速度,它们对AI的重视程度直接提到最高级,旗下最重要的App全力为自身的AI产品导流。
就像腾讯元宝,当腾讯公司真正重视它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1.微信全力支持。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视频号、微信搜一搜等所有微信资源,都给腾讯元宝支持,腾讯元宝的广告频次也非常高,在最火爆的时候,朋友圈几乎只能看到腾讯元宝的广告,其他各种第三方的广告都看不到。
2.除最重要的微信外,腾讯全系App支持。比如,QQ、腾讯新闻、腾讯视频、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QQ阅读、腾讯地图等全部腾讯App,都“火力全开”为腾讯元宝App导流,如此之多的流量为腾讯元宝加持的时候,腾讯元宝App一度登顶苹果的App Store免费总榜第一名,DeepSeek和豆包都被它甩在了身后。

3.外部流量支持。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在腾讯力推腾讯元宝期间,各个App的广告位上都能看到“腾讯元宝”的广告,这些可都是花钱买来的流量。
如果微信真要做电商,并且也想做出成绩,那么,至少跟腾讯元宝的待遇相似,不仅微信全力支持,腾讯全系资源支持,还要在外部花钱买流量投广告,这才是真做电商的姿态。
三、打造电商入口
快手公司2024年Q4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快手电商的成交额为4621亿元,全年电商成交额达1.39万亿元。第四季度快手电商月均买家数达1.43亿,买家月活渗透率为19.5%。
抖音方面并未公布其GMV数据,但考虑到抖音的月活跃用户数要超过快手,其GMV数据显然也不会弱。
快手电商、抖音电商今天的“成绩”,显然也是它们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在此之前,它们并没有所谓的“电商基因”,但当企业真心打算要做电商的时候,它们一点儿都不玩虚的,是真拿着电商的样板来做。
电商,最基本的一点是什么?是入口,你电商口号都喊到天上去了,但实际上却连一个基本的落地页都没有,那谈什么做电商?就像抖音、快手一样,你做电商,好歹做一个商城入口出来,就像小红书电商一样,无论你App的电商想要怎么玩,至少也在重要入口给商城一个重要的位置,抖音发现电商出成绩后,直接搞出了“抖音商城”的独立App,并全力为它导流。
微信目前“购物”频道的位置给了京东,在服务频道中“购物消费”的位置给了京东、美团、拼多多、唯品会。
1.微信没有打造独立商城。
2.微信没有在重要位置给出“微信电商”露出。
3.没有做更深度的整合。
就冲上面这三点来看,所谓的微信电商还没影子呢,你们居然就开始幻想了,会不会是想多了。
四、招商、售后、物流
可能有人认为微信小店可以充当微信电商的载体,但正如我在《为什么想要做成一个电商平台会这么难?》一文中提到的,做电商肯定不只有App就行,平台背后需要商家、售后、物流、供应链等,只要你想要做电商平台,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1.微信电商如何招商,如何吸引食品服饰、美妆、数码3C、家电、百货、图书等行业的商家来微信电商入驻?要知道,现在微信的势头可不是10年前,微信吼一嗓子,一大堆商家都想来微信上做生意,抖音、快手、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平台,都在争夺商家的注意力,微信部除非拿出一些真金白银实际方面的支持,否则,商家不可能来。
就像去年轰轰烈烈的“微信送礼物”功能一样,一开始外界也很兴奋,但很快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都推出了“送礼物”功能,微信的“送礼物”功能最后还是没火起来。
一个微信“送礼物”都搞成这样,更大幅度的招商、邀请品类商家入驻,就更是难上加难。

2.物流和售后。坊间一度传闻卖女装的商家赚钱难,退货率奇高,像服饰这类商品就必然会涉及到售后退货,微信电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物流也是问题之一。现在的用户都很看中送货上门以及物流配送速度,所以,京东自营、天猫超市、抖音超市、美团超市的送货速度都非常快,微信电商要不要跟?
电商看起来都是机会,包括京东、淘宝、拼多多在内,都能挖掘出“总有需求未被满足”的点,但是你要是真想像它们一样,搭建完善且成熟的电商平台,都难上加难,某种草社区可能已经放弃自建电商平台,而是跟淘宝、京东这些平台合作。
做电商平台,真没那么容易。
五、与微信的冲突
如果说小红书做电商存在社区与电商的冲突问题,微信做电商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微信的“臃肿”。
对于用户来说,现在的微信不仅是一款即时通讯产品,而是包含社交、搜索、短视频和直播、游戏、手机支付等为一体的“大而全”的App,可一些用户只是想使用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使用微信的其他功能,微信用起来方便,但诸多功能逐渐增加后,微信看起来就非常臃肿。
如果,微信再承载一个类似于淘宝、京东、拼多多这样的电商平台,那对于用户来说,微信就更是拥挤不堪,用起来很费劲。
作为一款月活跃用户数达14亿的产品,微信的每一点小更新,可能都会影响非常多的人的用户体验,一旦加上更“重”的电商功能,其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就会更大。
增加电商属性,可是微信进行大版本更新才行,谁来拍板决定?
六、盈利
快手电商、抖音电商目前仍处于建设阶段,淘宝、京东、拼多多也是在持续运营多年后才逐渐盈利,微信如果自己真下场去做电商平台,如何解决盈利问题?
腾讯公司2025年Q1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478.2亿元,同比增长14%。腾讯公司之所以能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市值排名第一,很大程度上跟它的盈利能力有关。
而如果腾讯大力做电商:
第一,要高额电商投入;
第二,未来盈利不确定;
第三,跟其他公司激烈竞争。
这三点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对现有的腾讯造成巨大影响。
一方面,国内的电商市场能否再诞生出一个巨大的电商平台?另一方面,腾讯如果全力将资源和流量往电商业务导,游戏和广告业务会不会受损?
在赤裸裸的现实面前,腾讯会选择高额投入不知道何时能赚钱的电商,还是选择继续稳固当前的业务线,将游戏、广告两大业务发扬光大?答案显而易见,腾讯没必要去冒风险。
什么叫动真格?投钱、投人、投资源才算,否则,都是“口炮”。
大公司都是很现实的,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出成绩不给钱,面对季度营收1800.2亿元,净利润478.2亿元,你得出多大的成绩,才会让集团真正重视?可能微信也觊觎过电商,但在巨难的难题面前,不得不低头,就这么着吧。
刘总说了,不必过度解读。
文/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