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股神”巴菲特退休后仍进办公室:市场恐慌时我仍能发挥作用
94岁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近日向《华尔街日报》披露退休计划细节。
这位即将于年底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的传奇人物明确表示,退休不等于停止工作,他仍会定期前往办公室,在资本市场动荡时贡献独特价值。
94岁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预计在年底卸下波克夏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工作,但巴菲特近日向美媒透露未来规划,强调不会待在家里看肥皂剧,计划定期前往办公室,贡献独特的投资见解与决策能力,巴菲特称,“如果市场恐慌,我仍然派得上用场。”
“当市场出现集体恐慌时,我依然能发挥作用。”巴菲特强调自己面对价格暴跌时的镇定特质与年龄无关。
这位经历过多次经济周期的投资巨擘认为,在市场非理性波动时,他积累逾70年的投资智慧仍具现实意义。尽管承认体力已无法支撑高强度工作,但他对市场本质的洞察力依然敏锐。
交棒决定背后是理性考量。巴菲特直言继任者格雷格·阿贝尔的工作效率已超越自己:“阿贝尔工作10小时的产出效益远超我同等工作时长。”
巴菲特说:“阿贝尔(Greg Abel)工作10小时的效率与我工作10小时的效率越差越大,阿贝尔在完成工作、管理改革甚至帮助有需要的人等各方面都比我有效率。”
这种坦诚的自我评估,展现了这位老派投资家特有的务实精神。他计划将日常运营完全交予管理团队,但保留在关键时刻参与重大决策的弹性空间。
这种“半退休”状态在商界并非孤例。
89岁的好市多联合创始人吉姆·辛尼格自2012年卸任CEO后,仍保持每周二到办公室工作的习惯。
巴菲特与之不谋而合,始终将投资视为“没有金钱回报也愿从事”的事业。这种将职业与志趣深度融合的理念,或许正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
“选择工作时,要找到即使没有报酬也愿意从事的领域。”巴菲特曾多次向年轻从业者强调这一职业观。在他看来,工作带来的智力挑战和创造价值的过程,远比物质回报更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这种超越功利的工作哲学,或许正是94岁高龄的他仍坚持“退而不休”的内在驱动力。
《一波说》认为,随着伯克希尔进入后巴菲特时代,这位老人用行动重新定义退休——不是职业生涯的终点,而是以更自由的方式延续价值创造。在充斥着短期主义的资本市场,巴菲特示范了如何将毕生热爱转化为持续终身的智慧贡献。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