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修鞋匠,如何干出一个千亿帝国?
作者:牧龙闲人
许多影视剧会把修鞋匠刻画成暗探或者包打听,因为他们坐在繁华街头的角落,消息灵通且不惹注意。
艺术往往源于生活,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个人,他修鞋匠出身,靠着从顾客口中“探听”到的消息,投资办厂,最后赚得了百亿身家。
这个人就是#南存辉。
● 南存辉
南存辉执掌的正泰集团,以低压电器起步,涉足光伏、储能等领域,低压电器市占率国内排第一,世界排第三。
他为人低调,很少公开露面,直到2022年从马云手里接过浙商总会会长的大旗,很多人才第一次注意到这位大佬。
而今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南存辉和任正非、雷军、马化腾等人并列坐在第一排,这也让他再一次被推到了公众面前。
有人说,白手起家的商人不少,但像南存辉这样能从最底层干到最顶层的,并不多见。
从修鞋匠到千亿级实业帝国掌门人,南存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辍学修鞋,从鞋底发现商机
“修鞋事小,但大小都是商人。”
南存辉从小跟着父亲在街头摆摊修鞋,父亲告诉他最多的道理就是对待客人要真诚,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鞋子是贵是贱、是脏是净,都要以诚相待、以礼相待。
这也是南存辉最早的商业启蒙。
父亲对待南存辉非常严厉。
一年寒冬,南存辉学修鞋的时候,不小心被锥子穿进了手指,他疼得直打颤,问父亲怎么办。
父亲让他闭眼转头,他以为父亲有好办法,没想到就在他闭眼的一瞬,父亲猛地拔出了锥子,用纸把伤口一裹,让他继续干活。
这件事在南存辉的心里存了很久,但创业后他释然了:正是父亲的严厉,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一次次在创业的艰难中挺了过来。
● 南存辉(左)与父亲合影
南存辉是浙江温州人,1963年出生于柳市镇的一个贫苦家庭,母亲常年病弱,父亲靠修鞋养活一家老小。
南存辉13岁这年,父亲意外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正读初中的南存辉不得不放弃学业,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接过父亲的修鞋摊,成了一名街头修鞋匠,并且一干就是3年。
南存辉说:“那段日子对我影响深远。我没受过高等教育,但社会是大学、生活是老师,艰难的环境逼着我去学习,学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学怎么做生意才有回头客。”
南存辉每天在街头摆摊,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人和事,他注意到,有一群人的鞋底磨平得特别快。
后来他知道,这群人叫“供销员”,走南闯北地推销低压电器。
一次,南存辉给一名供销员修鞋子,闲聊中对方告诉他,出门跑一趟生意,能赚1000多块钱。
南存辉被对方的话震惊了:1000块钱得够自己修多少双鞋子?
也是从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时代要变了。
能赚钱,全靠同行衬托
上世纪70年代末,南存辉所在的柳市镇开设了第一家低压电器门市部,由于销路好,当地人纷纷效仿,很快就冒出了大批电器门市和家庭作坊。
供销员们一方面把低压电器推向全国各地,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外地商贩来此进货。
● 低压电器元件(示意图)
南存辉抓住机会,他放弃修鞋业务,转而投身到创业的洪流中。
他自学了低压开关的拆装制作,然后联合几个朋友,因陋就简地搞了个“前店后厂”式的手工作坊。
没有像样的设备,只凭借手工操作小打小闹。
父亲嘴上劝他不要瞎折腾,但还是默默地腾出屋子,给他们当仓库,家里的厨房厨具也被一同“充公”,为他们解决工作餐的问题。
一群人起早贪黑地忙活一个月,可到头来一算账,只赚了35块钱。
几个合伙人干不下去了,相继退出,但南存辉没有放弃,他觉得毕竟没赔钱,还赚了钱。
这区区35块,是南存辉创业赚到的第一桶金,更大的意义是,给了他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念。
● 创业初期的南存辉(左一)
80年代初,柳市镇的电器行业继续蓬勃发展,这片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大大小小上千家低压电器生产厂家、电器门市和家庭作坊。
由于入行门槛低,大部分人都处于“低投入、低质量、低盈利”的状态。
南存辉开店期间,最怕的就是遇到熟人和客户,怕对方说他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要他赔偿。
长此以往,对质量和规则的敬畏,慢慢在这个不满20岁的少年心里深深扎下根来。
为了破局,1984年,南存辉和他的小学同学胡成中,一同创办了“求精开关厂”。
● 80年代的求精开关厂
说是工厂,其实规模并没有大多少,厂房仅20平米,员工只有8个人。
有工厂背书,南存辉专门跑到上海,聘请了国营电器厂退休的工程师加盟。
这步棋成了关键,在周围同行们想着怎么赚钱快的时候,南存辉为弱小的求精开关厂打下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1990年,求精开关厂创办的第6个年头,由于市面上劣质产品横行的现象越发严重,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对当地的低压电器进行整治。
这是一场伐毛洗髓式的清理,大量假冒产品及劣质产品被收缴销毁,上千家门市部和工业户被关停或整改。
南存辉的求精开关厂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从这场危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上级重点扶持的对象。
● 求精开关厂建起流水线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求精开关厂由此踏上了崛起之路。
分家,一厂诞生两个巨头
1991年,因经营理念不合,南存辉和胡成中分道扬镳。
求精开关厂被一分为二,南存辉给自己这一半取名“正泰”,正即正气,泰即泰然。
胡成中那一半则取名“德力西”,后来也发展成为机械电气行业的巨头公司,与正泰集团同属中国500强。
为了让正泰公司能够快速发展,南存辉做出了一个大多数老板都不愿做的决定,那就是稀释自己的股权。
他先后整合吸纳了当地30多家小厂,组建正泰集团,形成产业链协同,迅速扩大生产规模,个人股权则稀释至40%左右。
后来,他意识到家族企业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无法更好地引进和利用优秀外来人才。
于是他决定弱化家族的核心利益,实行股权配送制,把股权送给更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到1997年,集团股东已从10个增加到100多个,南存辉的股份也逐渐稀释到20%左右。
人们赞他大气,他说:“财散人聚、人聚财聚,这是很值得的。”
在南存辉的带领下,正泰集团规模越来越大,有人劝他投资地产,银行也找上门来,说如果做地产,几家银行可联合向他授信200多亿元。
南存辉不为所动,转而将公司账上400多万元拿出来,投建了低压电器检测试验站,让正泰的电器质量跻身全国前列。
2010年,正泰集团旗下正泰电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低压电器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
● 2010年1月21日,南存辉带领正泰电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锣
如今,正泰电器已是中国低压电器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涉及配电电器、控制电器、电源电器等100多个系列10000多种规格,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正泰电器营收645亿元,约占集团总营收的36%。
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全球
在深耕低压电器市场的同时,南存辉也在利用其产业链优势,积极向中高压领域延伸,并涉足光伏发电、石墨烯储能等高科技领域。
在西北地区的沙漠戈壁一带,正泰建成沙光互补电站,既高效利用了太阳能,也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 正泰沙光互补电站
在海边滩涂、荒山坡地等处,正泰建成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电站,板上发电,板下则种植果蔬、草药、饲养鸡鸭鱼虾等,促进农民增收。
● 正泰海上滩涂光伏项目
在德国法兰克福,正泰并购了欧洲最大的光伏企业Conergy的组件工厂,并陆续在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地建设工厂,推动中国光伏组件生产的全球化。
而在埃及,正泰参与建设的阿斯旺本班光伏产业园,让昔日的沙漠变成了如今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该项目还被刻在当地的纪念币上,成为埃及的一张“国家名片”。
● 刻有阿斯旺本班光伏产业园的纪念币
截至目前,正泰集团已在全球拥有近800座光伏电站,跻身全球光伏电站装机量前十。
南存辉很早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早在1992年的广交会上,南存辉便带领正泰集团,与希腊签下了低压开关合同,这是正泰集团的第一笔外贸订单。
此后,正泰集团的海外版图不断扩张,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的提出,正泰已与80%以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南存辉非常重视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口碑。
有一次,他发现一批出口产品的色泽有偏差,虽然其他指标合格,但还是决定开箱重检。
这次重检,让货物错过了船期,只能改成空运,算下来亏损了近80万元。
有人觉得他“脑子拎不清”,南存辉则说:
“比起国际声望和品牌价值,80万不算什么。如果失信于人,那是多少个80万都无法挽回的。”
大获全胜的国际商战
南存辉和国学大师南怀瑾是同村同族的近亲,20多年前,两人第一次见面,南存辉尊称南老为伯父,南老则亲切地称呼南存辉为“我侄”。
南怀瑾曾与南存辉谈论过许多人生感悟,还曾写过一幅字送给南存辉:
“须知道义无价宝,切记富贵有尽期。”
南存辉坦言,父亲和南老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
南存辉热衷慈善,多年来累计为各种公益事业捐资捐物超过5亿元。
2018年,南怀瑾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温州建立南怀瑾书院,南存辉则创立南怀瑾人文公益基金会,为书院提供运营保障。
如今,南怀瑾书院已是温州当地有名的文化地标。
● 南怀瑾书院
南存辉从不畏惧竞争。
上世纪90年代,正泰集团的业务正处于爬坡阶段,某跨国电气巨头找到南存辉,希望收购正泰。
遭到南存辉拒绝后,没想到对方撂下一句“不做朋友、就做敌人”,转头便将正泰告上法庭,诉其侵犯知识产权,以此延缓正泰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
南存辉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但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3年后,正泰集团反诉该跨国电气巨头专利侵权。
很多人替南存辉捏着一把汗,认为他的做法太冒险了,但最终的结果是,正泰集团在这场诉讼中大获全胜,获赔1.575亿元。
南存辉说:“中国民营企业需要克服心理弱势,既要敢于接招,也要勇于出招,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 南存辉
创业四十年,从街边小小修鞋匠,到敢跟国际大鳄叫板的实业帝国掌门人,南存辉无疑是草根创业走向成功的典型代表。
在当今时代,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个体奋斗如何契合时代进程,或许也能给当下的创业者以启示。
以质量为根本,以人才为关键、塑造品牌、紧跟政策——南存辉以这些最基本的商业诀窍,创造着“正泰神话”。
同时也正激励着更多的人,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 参考资料:
[1] 人民网|南存辉:光与影的领航者
[2] 浙江日报|从家庭作坊到跨国企业——南存辉:深耕实业创佳绩
[3] 温州网|南存辉讲述“父与子”故事:我是怎么被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