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用「钱」说话

500

百度暴涨的AI收入,是外界对这家公司AI技术的最大认可。

作者|杨知潮

哪个大厂的AI技术最强?

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虽然有各种数据说明模型能力,但各种参数都是一种局部的表现,并没有一种类似芯片跑分一样的全面评估方法。因此整体上来看,AI技术是无法量化的。

但收入可以量化。

企业会选择最有性价比的AI模型,用户会选择最好用的人工智能APP,他们使用真金白银做出的投票,比任何参数都更加有说服力。从这个层面来看,百度暴涨的AI收入,是外界对这家公司AI技术的最大认可。

在百度刚刚发布的一季度财报里,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大涨42%,AI相关收入同比增长率达到三位数。在一季度,百度成为了大模型项目的“中标王”。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包括“木头姐”凯西伍德在内的多个知名机构投资者大规模增持百度股票。

这些收入和投资的数字,成为了反映百度AI当下实力最好的“参数”。

01 从想象空间到真金白银

外界已经听腻了有关AI想象空间的故事。

那些故事几乎遍布所有行业,小到广告推送效率的提升,大到全行业生产效率的变革。不过人们难以得知这其中的畅想有多少能落地,有多少是幻想。毕竟,只有等到这种技术真正成为商品,有客户愿意为其付费,才能说明它的价值。

而在百度2025年一季度财报里,有关AI的内容没有空洞的大饼,只有真金白银的收入。

一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42%,带动非在线营销收入达到了94亿元,同比增长40%,总收入同比增长3%。全部超出机构预期。

500

百度智能云的这些增长当然来自AI,业绩会透露,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及基础模型相关收入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数字背后,是百度的AI在很多场竞标中的获胜。

2025年一季度,我国大模型中标项目总数达505个,项目总金额突破24亿元大关,达到24.67亿元,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同比均实现近9倍增长。其中,百度智能云以19个中标项目、4.5亿元中标金额领跑行业,两项核心指标在通用大模型厂商中均位列第—。

按照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透露,现在已有六成以上的央国企和百度合作,进行基于大模型的行业创新。除了这些投标项目之外,根据彭博社的报道,百度文心大模型将深度整合至苹果Siri和视觉智能功能。

智能云之外,AI也驱动着百度的另一个商业引擎——萝卜快跑。财报显示,一季度萝卜快跑的自动驾驶订单超过140万单,同比增长75%。

500

萝卜快跑还在极速扩张自己的业务范围。3月底,萝卜快跑成功进入迪拜和阿布扎比,至此萝卜快跑的全球业务已覆盖 15 个城市。今年4月,萝卜快跑又获准在香港地区进行指定乘客的开放道路测试。萝卜快跑的强大布局也吸引着更多生态合作伙伴,不久前,萝卜快跑与神州租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双方计划合作推出自动驾驶汽车的租赁服务。

对很多自动驾驶企业来说,自动驾驶仍然是项实验性的技术,但对百度来说,它已经是能拿到大量订单,吸引商业合作伙伴的成熟服务。

AI技术主导的“双引擎”驱动下,百度一季度的利润表现也有所增长。非公认会计准则运营利润保持正增长,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同比大涨42%。

相当一部分利润产生的现金又被重新投入到了AI的基础设施之中,一季度,百度的资本开支(不包括爱奇艺)达到了29亿元,同比增长近9亿元。这些资本投入会转化为百度智能云的下一代模型,萝卜快跑的下一代汽车,最终形成一种正向循环。

当然,在把大量资金投入到AI的同时,百度并没有忽视股东回报。财报显示,一季度以来,百度的回购金额高达4.45亿美元,2023年股份回购下的累计回购金额达到了21亿美元。两个数字分别占到了百度当前市值的1.5%和7%。在技术投入和股东回报上,百度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02 技术黄埔,到商业中标王

百度AI商业上的回报,既来自技术上的优势,也来自对应用的重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搜索到AI,百度的技术都被普遍认为是“BAT”中最强的一个。它的技术实力甚至产生外溢,普惠了整个行业:互联网世界的技术负责人广泛出自百度,因此百度也被誉为“技术黄埔”。

不过技术本身并不能独自产生价值,产品才会。无论是企业大客户,还是个人用户,他们在乎的并非一家企业的技术实力,而是技术在应用端能够带来多大的体验优势。

而当下百度的优势之一,恰恰在应用层面。

百度的确是一家技术导向的企业,但又绝非一个只重视技术的企业。以个体比喻,百度是企业里的“Geek”,但它又并非“Nerd”。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是否重视技术的落地。

从2023年的百模大战开始,李彦宏就不断强调应用的重要性,他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要卷应用,不卷模型”。在他看来,大模型本身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有基于应用才可以。并且从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来看,抖音、微信这些应用创造的价值,并不比系统层更小。

这也让百度这位“Geek”身上有着极强的实用主义色彩。过去两年百度公开发布的数十项AI产品和技术,全部聚焦在应用上。比如2024年Create大会上发布的“秒哒”,就是一款“用自然语言开发AI原生应用的应用”。

这种重视,最终将百度这家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了智能云服务的应用优势。

眼下,百度智能云的应用优势大概有两个层面:第一,百度本身具备极高的性价比的基础模型。第二,基础设施层面,百度建立了强大的技术和生态优势。

比如今年4月,在Create大会上,百度发布了两款新模型:文心大模型4.5 Turbo、文心大模型X1 Turbo。性能上,在多个基准测试集中,4.5 Turbo的多模态能力优于GPT4o。

500

而与此同时,据李彦宏介绍,X1 Turbo每百万token输入价格1元,输出价格4元,仅为DeepSeek-R1的25%。4.5 Tubo每百万token的输入价格为0.8元。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比亚迪曾经反复强调过一个理念:要用技术研发带来成本优势(价格优势)。这一点在不同行业的百度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十多年来的马拉松式研发,最后转化为了更低的售价。

当然,只有便宜还不够。百度的基础设施生态优势,是不断中标的另一个理由。

比如在不久前的Create2025大会上,百度智能云分享了两项基础设施层面的重大进展。首先是全面升级了百舸推理加速能力。

作为百度智能云的算力底座,百舸是一切AI云服务的最底层,它的性能提升,将决定整个生态的技术表现。百度方面在Create大会上透露,在百舸的加持下,千帆的推理吞吐提升20倍,推理速度提升50%

500

与百舸一起升级的还有百度智能云的一站式大模型开发及服务运行平台——千帆。百度方面在Create大会上透露,千帆平台全面升级了企业级Agent开发工具链,发布了全新智能体Pro。它是一个推理式智能体,能帮每个企业定制自己的专属智能体。

更早些时候,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还有一项重要的升级:今年3月接入MCP,成为中国第一个兼容MCP的云厂商。MCP是一项开放的统一通信协议,通过MCP,模型可以更好地与外部工具接入。按照沈抖的说法:“此时的MCP就像一个USB接口,可以把不同的能力和应用都当作一个移动硬盘或者U盘一样插进去,访问这些内容。”

领先的基础模型,加上全栈自主可控,为应用而生的智能基础设施,百度屡屡中标的原因再简单不过。

03 技术引擎驱动的优质标的

百度表现出强劲商业价值后,一批极为苛刻的群体也开始认可百度——投资机构。

在百度发布一季度财报前,国际投资机构也相继发布了自己的持仓变动,报告显示,多家机构大幅度增持了百度的股票。

其中,桥水基金的持仓报告显示,该基金加仓188万股百度,增持十倍,期末持仓总额来到了1.9亿美元。相比前一季度,桥水基金的多头持仓金额变化并不大(仅减少2亿美元),加仓百度的基金,来自对标普500ETF等其他标的的减持。这说明桥水基金更加看好百度等中国AI企业的前景。

500

桥水投资百度的理由,很大可能是其应用理念与百度的契合

今年2月,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曾在访谈中提到了当时爆火的DeepSeek,他表示,中国在芯片生产方面或许是落后的,但在应用上却实现了领先。他的观念与李彦宏十分接近,他认为AI真正的影响力,在于谁在应用它,以及如何颠覆行业,而不是谁制造了这些技术。

显然,百度符合达利欧对应用重视的理念。前文提到,百度从大模型浪潮之初,就极其重视应用,不断推出各种实用的AI原生应用。

除此之外,百度AI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老应用里。大到百度移动APP,小到工具类的文档和网盘APP,百度的新老产品都已充分和AI结合。并且这些产品与AI的结合非常不错: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AI MAU分别达到了9700万和8000万。

AI与商业的结合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即AI是否与公司的传统业务契合。比如同样是AI技术强大的科技企业,AI对微软带来的收入提升,就明显强于谷歌。

而百度文库和百度网盘的MAU数据说明,这种先天优势也是百度所拥有的。新的AI技术,和老的产品构成了一种生态闭环,比如智能云可以直接调用百度地图的数据,AI原生应用的开发可以用百度移动生态的产品作为分发渠道等。最终成为百度AI方面强大的护城河。

另一个大量增持百度的投资者——木头姐,看好的则是百度的自动驾驶。

今年3月,木头姐旗下Ark公司的ARKQ与ARKW两只ETF增持了百度。不到两个月里,木头姐总计6次增持百度,持仓数额翻倍,近29万股。按照当前市值计算,持仓金额约为2400万美元。

这已经不是木头姐第一次大规模投资百度,对于这个中国的AI企业,她似乎有自己独特的偏好。而木头姐这次对百度的看好,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也就是萝卜快跑身上。

年初,木头姐在相关节目里公开表示:10年前预期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的公司,目前只有三家成功落地运营,分别是美国的Waymo、特斯拉和中国百度。

相对于那两家,萝卜快跑还有一些独特优势:萝卜快跑的第六代单车成本为20.46万元,比特斯拉低30%,是Waymo运营成本的七分之一。打车向来是个效率生意,成本的优势,会最终转化为萝卜快跑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除了木头姐和桥水,全球第三大共同基金公司富达也在一季度大量增持了百度的股票,持有的百度股票从去年年底的33.5万股增长到了一季度的257万股。在这些全球最聪明的资本之中,看好百度已经成为了很大范围内的共识。

头图来源|AI制图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