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丨济南:我要当山东第一!青岛:我才是。

500

在山东,没有江苏的内斗,但有济南和青岛的互磕。

“山东济南,中国青岛”这句调侃,原本只是一句山东球迷之间的暗号。

如今,它已被玩成了历久弥新的梗,横亘在济南和青岛的双城竞争之间。

500

500

双城竞争,在国内省市非常普遍,例如广州和深圳,又例如福州和厦门。但没有一对双城,能像济南和青岛那样,给吃瓜群众制造源源不断的瓜。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多年处于“大省份小省会”的尴尬里。

论面积,山东第一大市临沂是济南的两倍大。论名声,提到山东,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旅游城市青岛。论景点,说完趵突泉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貌似就没有然后了。

500

GDP呢?这是济南心头会呼吸的痛。

山东省内GDP第一名,始终永远是青岛。贵为省会的济南,不仅没坐上全省经济第一,甚至第二位也旁落他人,常年屈居第三。这种“万年小三”的命运,直到去年才刚刚打破。

放眼全国,这样的“小省会”仅济南一城。

为争口气,济南这两年拼了命在努力。今年初,它吞了隔壁的莱芜,拿到1000多亿的GDP,壮大了自己的地盘。看见青岛立FLAG,要“学深圳,赶深圳”,济南一个转身就去“对标上海”。

500

济南并入莱芜。

正当济南步步紧逼刷着存在感的时候,青岛的怒喝也即时上线。5月7日《青岛日报》发文,标题是《勇当全省“绝对第一”,提升青岛的首位度》。

我们要“学深圳、赶深圳”,深圳那么高的标杆,如果我们是省内勉勉强强的第一,也不光彩,如果是第二,那就更等而下之了,“学深圳、赶深圳”又从何谈起?

500

这些话提醒那些得过且过的青岛领导,也硬核回怼了排名第二的济南。

为了“首位度”, 俩市领导揪着每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对比较劲。这样的竞争氛围也传递到民众当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和青岛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一个内陆城市,一个沿海城市,历史和风格各具特色。

对于很多济南人来说,青岛不过是“东夷”之地,浅薄浮躁,不懂规矩没啥文化。

500

青岛栈桥

在很多人青岛人看来,济南城市土,人保守,凑合过日子。如果外省人看济南像个大县城,那么青岛人直接将这里标记为“济村”,一个大农村。这样的民情下,青岛球迷喊出“山东济南 中国青岛”的豪言壮语,也就不足为怪。

一山不能藏二虎,那么,这出“山东双城记”,到底从何而来的呢?

500

500

泰山、沂蒙山、五莲山等山脉,将山东省分成南北两半。这决定山东省界上没一座城市能占据绝对的地理中心。

500

山东省南北分界示意图。图/大地理馆

想在山东地界内出人投地,必须靠天时的恩待。明初,济南在省会争夺战中脱颖而出,代替临淄和青州,担起省府的角色,开始积攒权力和文化资本。

清朝海禁,片板不得出海。胶州湾空有一串优良港口,青岛依然是个小渔村。济南继续维持一个省会的繁华体面。

尽管济南贵为省会,但赚钱的生意都不会飘落在它头上。这种权力和财富的错位,直到火车时代才得到翻转。

500

百年前,一条铁路就已将济南和青岛的命运连在一起。

全中国最早期的现代化铁路,给济南送去梦寐以求的C位。

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德国和日本都盯上了出海口胶州湾。20世纪初,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相继开通。作为两条铁路的交错点,济南首次获得交通枢纽的地位。

济南老火车站,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见证了大清的灭亡、抗日的隐忍以及新中国的腾飞。

500

1992年拆除前,济南老火车站全貌。这座具有典型德国风格的建筑,还登上过清华、同济的建筑教科书。

新中国第一部载重车、小机床、龙门刨床等,从济南企业诞生,再经过老火车站运往全国各地。在计划经济时代,济南像东三省那样,头戴“共和国长子”的光环。

伴随着中国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内陆城市济南一心追赶“现代化”,但却有点力不从心。

济南一时犯糊涂,拆掉老火车站,改建成一个更大但毫无特色的新站。拥有千年历史的省会,忘了来时的路,乱了自己的脚步。

500

济南老火车原址上兴建的济南站。

500

500

济南在经济开拓中,得护着满城的家当,总是小心翼翼的。对于青岛来说,这样的牵绊压根儿不存在。

青岛年轻,有冲劲。想要一条主干道,认准方向,就卯足劲往前造。

500

1983年竣工的山东路,是青岛东部出现的第一条交通主干道。

自从1984年入选沿海开放城市,这座城市努力跟全世界做生意,国际港口用起来,国际机场建起来。

当济南沉浸在重工业荣光的时候,青岛想办法多元发展。引进制造业、旅游业和高新产业,孕育出海尔、海信等一批生机勃勃的民企。

500

青岛港

借着城际铁路、济青高铁、青盐铁路,青岛哪怕做不成全省的铁路枢纽,也至少当上了鲁东沿海的高铁枢纽。

紧接着,青岛还拿下多个山东“第一”:山东省第一条地铁、山东省第一座4f级机场、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新区……绝对第一,决不是凭空喊出来的口号。

500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青岛GDP蹭蹭上涨。到90年代超过济南,勇夺山东第一。继北京、天津之后,它也成为北方第三座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

500

500

乍眼看去,济南略土,那种历史的土。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样写道:

请闭上眼: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仰光,暖和按时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济南人自带朴素古风,喜欢讲规矩,见到陌生人总爱喊一声“老师儿”。当游客冲着趵突泉发出惊叹,济南人却摇着扇子,坐在黑虎泉边上,淡然唠嗑打扑克。

500

古朴的山水、狭窄的古巷、恬淡的市民,来访的人们仿佛能置身在充满古韵的时代。

济南的温厚中,不失文艺的情愫。夏日夜里的live house和凌晨营业的餐馆,少不了热闹的人群。虽然济南没有海,但济南也能浪。正儿八经修个地铁,也会琢磨老半天,生怕惊动泉脉。

500

济南地铁建设被称为“全球建设地铁难度最大”。

济南的浪漫,在青岛人看来,只不过是磨叽,保守。

西方的城市规划,海边的红房子,这座海滨城市从里到外都洋气得很。

梁实秋对青岛赞不绝口,曾在《忆青岛》里将青岛奉为天堂,称“在全国各都市里,青岛是最干净的一个”。

500

移民从天南海北,走进青岛,建造理想的城市。经过100多年的精心营造,青岛几乎成为美丽海滨城市的代名词。

这里不仅走出像黄晓明、唐国强、夏雨等青岛明星,而且近年来还建了影视基地,很多网剧也去到当地取景。海风吹送,夜色迷人,扎啤更醉人。

500

青岛啤酒用塑料袋装着卖。

济南的文化底蕴,让你依依不舍。青岛的干净整洁国际范,让人流连忘返。青岛打工能赚更多的钱,但济南给人家的安稳。

两座城市各有各的美,但无奈一定要决出高低。

500

500

既然都爱烧烤和扎啤,为什么不能愉快地相处,偏偏要为“首位度”这虚名而动气呢?

如今的山东,北有京津冀、雄安新区,南有长三角,西有以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

环视四周,经济跑得快的地区,不再是单一个城市的强大,而是一整个城市群的兴起。如果山东组不成自己的城市群,极有可能被甩在后面。

500

作为一个省会,济南的心态原本挺平和。“大省份小省会”虽有尴尬,但也不太碍事。济南的省政治文化中心照当不误。青岛人遇到特别棘手的病情,也得往济南的三甲医院跑。毕竟,GDP不是全部。

然而,当武汉和郑州这俩省会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济南被深深刺激了。济南和郑州之间,并没有大城市,谁能竞争胜出,谁就能拿下中原的话事权。

500

航拍郑州东站。

倘若济南不努力,任由郑州膨胀,将山东的人才和资源都吸了过去,那么,济南甚至整个山东的未来还有希望吗?

济南要雄起,一方面是将邻省的潜在威胁挡在外头,另一方面是带上淄博、泰安、德州、聊城等城市跑起来。这样的日夜追赶,既是为了突破“小省会”的格局,更是为了发挥省会当起的作用。

500

济南有苦恼,青岛也不省心。根据中国科学院的预测,今年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有望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7大港口。

青岛港排名不低,但想要追上Top5的内地港口,仅仅一城独秀远远不够。

仔细一看,你会发现每一个港口“尖子生”的背后,都有一群能打的城市。

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有整个长三角来给它发订单。广州港和深圳港的后面,是粤港澳大湾区。哪怕全球贸易放缓,靠着身后的城市群,这些内地港口依然能靠内贸做到风生水起。

500

港口每一个集装箱,都是它背靠的经济腹地贡献出来的。

唯独青岛的队友,看着总感觉有点少。要想将主业推上新的高峰,青岛需要和整个山东半岛以及中原城市来组队。至于,能否拉拢到中原队员,得看济南的魅力。

可见的将来,济南GDP不大可能追上青岛,但队友变强,青岛并没啥坏处。

500

青岛和济南,这对欢喜冤家,一个主沿海,一个主内陆。历史上,俩城从未如此靠近。相距300多公里,高铁单程只要85分钟,比之前又快了15分钟。

尽管有隔空叫板,相互鄙视,但他们都是山东老乡。齐鲁大地上,少不了青岛海滨乘风逐浪的帆船,也少不了济南早晨一碗豆沫四五油旋儿。

500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