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怎么凭内战搞扩张搞独立的? 地缘谷

500

  

 然而瑞士人没想到的是,他们自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瑞士人似乎一夜之间认识到了自己有几斤几两。

NO.122

铁骑如风/文

小国王道

500

图/一条人文主义狗 图/地缘谷

锋利军刀是它的标签名片,永久中立是它的一贯承诺,日内瓦城是它的国际舞台。这个著名的西欧发达国家除了政治地位重要外,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也让众多的赴欧游客趋之若鹜

500

然而可能少有人会知晓,这个神奇国度是通过内战的方式扩展国土进而独立的,这又是什么操作呢?

阿尔卑斯山下的“山野村夫”

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什么样的民族性格。不管它是“野蛮”的日耳曼人还是“浪漫”的法兰西人,甚至是“不靠谱”的意大利人和没落的罗马后裔,到了阿尔卑斯山脚下,都是与天奋斗的山民,与地奋斗的村夫,这是数百年前瑞士当地的现实情形。

500

在这块山区面积占60%的地区,山民们在生产力并不是很高的时代,为了应付生活的艰辛,一起耕作放牧、架路修桥,并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平等独立亲密默契的关系。

瑞士萨尔基那山谷桥

500

他们为了村落的未来发展,每年都会举行一次“露天议会”,共同商量下一年的劳作与战争等事宜,无论贵贱均可参加。这种带有原始民主制色彩的会议制度,谁都没想到会一直沿袭和发展到今天。

500

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生活是一种内向和封闭的状态。直到13世纪初,瑞士山民经过愚公移山般的努力,终于打通了阿尔卑斯山脉的圣哥大山口,并搭建了通行的桥梁道路,将山脉北方的德意志和南方的意大利连接起来。这次行动的意义和修建第一座长江大桥一样,都是踏平天堑、沟通南北之壮举。

圣戈达山口

500

500

西欧版的“桃园三结义”

处在交通要道上的居民,往往比住在交通不便地区的人群更加获利。瑞士山民打通了圣哥大山口后,眼见各国商旅和宗教人士来来往往,不仅由原来的“山沟沟”乡民逐渐变成了眼界开阔的“城里人”,“过路费”等商业收入也让钱包越来越鼓。而其中受益最大的是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三个乡村共同体。

伯尔尼商品街

500

13世纪时期的瑞士地区,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的地区。

神圣罗马帝国疆域

500

熟悉德意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世纪的德意志各邦分裂得和我国春秋时期一个德行,政出多门,混乱不堪。

而施维茨、下瓦尔登和乌里正是帝国下属的南部三州,就是自治度实在太高了点。而这三州的直接领主是西欧的哈布斯堡家族,也就是七大选帝侯选出来的德意志皇帝一派。

这种平静的局面在公元1273年被打破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四世被选为德意志皇帝,他觊觎三州靠圣哥大山口所获得的巨大利益,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当地事务,对山民们进行严苛的剥削和压迫。

鲁道夫四世

500

过了几十年舒服日子的三州百姓哪里忍受得了这个?马上组织起各个村落与自由城市直接的联盟以对抗“钦差大臣”,暴动在山区此起彼伏。

正是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施维茨、下瓦尔登和乌里三州的代表趁着鲁道夫突然驾崩的有利时机,于公元1291年8月1日在吕特利“桃园三结义”,正式组成瑞士“永久同盟”。

500

这个同盟的宗旨是三州一体,共同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外部压迫,并平等地协商和仲裁联盟内部事务。这个同盟由于加上了政治条约的因素,成为后来的瑞士联邦的雏形,同盟成立日也被瑞士联邦确定为“国庆日”。

屡战屡胜,挖墙脚我在行

这一任皇帝没能镇压得了瑞士山民的叛乱,继任皇帝的奥地利君主继续派遣大军进行镇压。

趾高气昂的奥地利军队没有估计到瑞士人民的反抗热情与战斗力,1315年在莫尔加藤地区的一次战斗中,奥军8000精锐竟然败于对方仅1500人的伏击,实在是丢了大面子。

奥地利军队

500

面对“朝廷大军”的征剿,三州在“永久同盟”的基础上又订立了“布鲁嫩盟约”,增加了数款坚定同盟、反抗领主的条款。鉴于这帮“刁民”民风强悍,自己又力有不逮,哈布斯堡王朝只能于1318年和三州签订和平条约,给予当地人民应有的自由权利

三州反抗“朝廷”的胜利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接下来的三十余年间,临近三州的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五州或主动投靠,或被瑞士同盟军攻占,相继加入瑞士的同盟。

500

这五个州中有经济实力强大的自由城市,因而他们的加盟极大提升了瑞士的整体实力,而削弱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和影响力。

为什么说瑞士是通过内战来搞扩张的?因为它原本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州,一方面对抗“总公司”的压迫却不宣布成立“新公司”,只是弄了一个“分公司联盟”,另一方面又将临近的德意志各邦拉拢和攻占到自己手中,不断挖“总公司”的墙角,因此其扩张可以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就像东周王朝统治下的楚国兼并汉阳诸姬一样。

这八个州组成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松散的邦联组织,以乌里等“老三州”为稳定邦联的核心力量,以为调节各州利益和纠纷设置的“参政会”为议事机关(这是瑞士联邦委员会的前身),维持了表面臣服帝国、实则独立自主的局面长达百余年。

瑞士联邦委员会开会场景

500

中间虽然爆发了“苏黎世战争”等邦联内战,但国家并没有分崩离析。

在公元1481年,邦联又将伯尔尼的“好朋友”弗里堡和索罗图恩夺了过来。

500

到了149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又不甘心让瑞士搞“藩镇割据”了,决定进攻与瑞士邦联结成联盟的格劳宾登州。

500

哈布斯堡军队率先攻占了格劳宾登的米施泰尔地区,紧接着便被击退。瑞士邦联的乌里等州的军队前来支援,于莱茵河口附近的康斯坦茨湖畔将一路烧杀抢掠的哈布斯堡军队击败,并反过来洗劫了“施瓦本同盟”的黑高地区等地,双方就像一群强盗在黑吃黑

500

在随后的布鲁德霍尔茨战役、弗拉斯坦茨战役和多尔纳赫战役中,哈布斯堡军队都被狠狠教做人了。

帝国皇帝的威信被骁勇善战的瑞士军队打没了,只得与瑞士人签订巴塞尔和约,放弃了对瑞士邦联各州的所有实际控制权,只保留了名义上的统治。

瑞士邦联借着屡战屡胜的声威,于1501年接纳巴塞尔城和沙夫豪森入伙,于1513年拉拢近邻阿彭策尔乡村共同体加入邦联,使成员邦达到了13个,基本奠定了现代瑞士国家的版图。这简直就是“天下归心”的力量啊!

现代瑞士

500

想要独立富强,先把自己批判一番

瑞士人通过一连串的战争胜利展现了自己的战斗力与价值,其雇佣兵也为欧洲各国所青睐。然而瑞士人没想到的是,他们自己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1515年,在意大利境内的马里尼昂,打习惯了顺风局的瑞士军队被法国人骑脸输出,惨败而归。

战争

500

瑞士人似乎一夜之间认识到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与法国签订了中立性质的“永久和约”,调整了自己不断扩张的国策,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自身的发展建设上。

16世纪是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代。瑞士人原本是跟着哈布斯堡家族信天主教的,但德意志各邦掀起了以路德宗和加尔文派为代表的新教思潮,尤其是加尔文这个新教守护者跑到了日内瓦宣扬加尔文派的思想,吸引了大批拥簇,并使其提出的严苛的宗教改革法案在日内瓦议会通过并实行。

约翰·加尔文,

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

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创始人。

500

这个“新教的罗马”影响了整个瑞士邦联,原来信奉天主教的苏黎世、伯尔尼等州在茨温利等新教领袖的带动下,纷纷宣布改奉新教

瑞士宗教分布

500

这样做给瑞士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是让瑞士人在打通了圣格大山口后,迎来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旧天主教的思想藩篱,使瑞士成为欧洲思想文化的明珠。

 

其次,受其他天主教国家迫害的一批新教教士、学者和富商跑到了瑞士避难,对瑞士纺织业、银行业和其他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资本主义经济从此大踏步的前进。

三十年战争:发了财也独了立

经历过宗教改革的瑞士,经济和思想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已经不太想掺和到欧洲各国的争霸当中了。

战争不是你不想来就不来的。捷克于1618年发动反抗神圣罗马帝国的起义,随后演变成欧洲哈布斯堡天主教阵营与瑞典和法国等新教阵营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

500

瑞士各邦与哈布斯堡家族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其自身各邦也发生了分裂。

眼见三十年战争的惨烈状况,已有和平鸽心态的瑞士各邦更加不想卷入争斗了。为了让瑞士在战争中获益,同时由不至于受到战乱损害,瑞士向参战各国提供了大量工农产品和雇佣兵员,真是大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同时瑞士各邦签订了一个新的“维尔防卫协定”,由军事委员会负责维持一支1.2万人的常备军,在战争时可以扩充到三支军队共计3.6万人,由各州分摊兵源。

瑞士现役军队

500

神圣罗马帝国最终战败,新教阵营为了彻底分化哈布斯堡阵营,与对方签订了著名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逼迫神圣罗马帝国承认瑞士等国的彻底独立

瑞士人在庆祝国庆

500

瑞士邦联经过数百年的“内战”扩张最终全面当家做主,靠卖军火和吸人才促使经济腾飞,本土又免去了刀兵之祸,真乃最大赢家也。这番操作是不是像极了二战初期的美国呢?

瑞士的“永久中立”政策实际上也已经开始了,但如果说瑞士从此就平安无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拿破仑成为法国的一把手之后,发现富得流油的瑞士有加入(被胁迫)反法同盟的倾向,不管它中不中立就平推过去,将瑞士联邦武力改造成臣属自己的海尔为第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疆域

500

拿破仑退位后,瑞士重新获得独立,并凭借法国大革命思潮的影响,改革了自己的中央机关而建立了现代的瑞士联邦,并宣布奉行彻底的中立政策。

幸运的是,后来的希特勒也没拿他怎么样,它得以与北欧三国一样,成为欧洲最发达安定的存在。

后话:内战为何没打出一个专制王国?

在君主国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时代,瑞士经过了数百年的“内战”,由弱小一步步走向强大,却从未建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从“露天会议”开始,瑞士人民就长期保持着“有事好商量”的民主传统,每一次改革都强调了民主和平等的宗旨,可以说平等思想是深入瑞士人民心中的信仰之一,古往今来的政客们也恪守这一传统,没有建立君主专制的尝试。

瑞士联邦国会大楼

500

瑞士邦联脱胎于神圣罗马帝国,一开始就是各州组成的松散联盟,相互之间经济实力差距不大,又有利益上的对立,一直没有一个起到绝对主导作用的城邦或个人,这样的局面下,就算是想专制也专制不起来。

由于地处西欧的交通要地,瑞士往往比大部分欧洲国家更早接触先进文化和思潮,人民的思想呈现包容多元化的趋势,难以受到绝对权威思想的控制。在后来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瑞士人也是率先吸收了民主自由的权利思想,更加不可能搞封建专制那一套了。

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500

如果用人生来比喻,瑞士的扩张和独立史,是一个穷人奴隶筚路蓝缕成为大富豪的历史,不是影响世界的舵手,但也绝非泛泛之辈

参考资料

瑞士联邦制度的整合对我国的启示 . 程越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观念转型的动力探析 . 王世泰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 J.P.T.伯里

论瑞士联邦的历史渊源与沿革 . 端木美

瑞士永久中立地位起源发展探析 . 段鑫佳

现代瑞士民族共同体形成历史探源 . 隋勇艳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