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尖的艺术,我们经常批衡水模式,什么是衡水模式?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湖北省内20多所重点高中,集中抵制华师大附中全省掐尖。

很有意思。
这些学校,包括了襄阳四中、五中,黄冈中学,仙桃中学(雷军母校)...反正全部都是湖北省除了武汉之外地市重点高中

让这么多高中抱团起来,集体抵制位于省会武汉的华师大附中,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这个公告,华师大附中是从六年级就开始掐尖,也就是小升初阶段,就开始在全省掐尖,很显然,这个是华师大附中初中部,然后掐走的这些尖子生,到时候会直升华师大附中高中部。
也就是说,从小升初阶段,华师大附中就想把全省最优秀那一批孩子,一网打尽。
这显然触动了湖北省各地市重点高中利益。
为什么这些高中这么激动呢?
先得说说湖北省历年高考状元都出自哪些学校


从上面2个表可以看出,过去20年,湖北省高考状元,基本上都分布在全省不同地市,其中襄阳市拿到状元的情况比较多,其它地市,也都有,省会武汉的高中,反而不具备优势。
但最近2年,湖北高考局势,省会高中优势越来越明显。比如2024年清北在湖北录取名额

省会武汉的高中占据了35%比例,远远超过其它地市高中。

虽然襄阳、恩施、黄冈等地高中还有一些空间,但省会武汉的高中已经开始领先。
这背后,就是因为省会高中开始在全省掐尖,就像华师大附中这样,从初中就开始掐尖。
虽然掐尖数额也不多,也就几百人左右,但是几乎把全省小学阶段尖子生都一网打尽。除此以外,其它地市高中就再也招不到最优秀生源,到时候清北录取名额肯定就大幅下降。
难怪这些高中会抱团起来反抗。
从这个新闻,可以看出,全省掐尖的重要性。
实际上华师大附中这个搞法,完全就是学的河北衡水模式。
以前我们经常说衡水模式,衡水模式,到底什么是衡水模式?
为什么衡水中学一个学校,经常能够占据河北省清北招生名额一大半?

其实主要原因,无外乎衡水中学全省跨区域掐尖,把其它地市的尖子生全部恰完了。
这个情况很特殊。因为全国各省,凡是超级中学,基本上都集中在省会,比如四川省的成都七中,陕西省的西北工大附中...但河北省不一样,衡水中学所在地区,是河北省名不见经传小城市,但因为衡水中学的名气,过去20年,始终是全国最知名地级市之一。原因就是衡水中学。
总不可能是因为衡水老白干吧?

有那么10年,衡水中学每年清北录取名额都占河北省一半以上,是全国最有名的超级中学。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常常说的衡水中学,它并非只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系统,比较复杂。
所谓的衡中,可以分为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几个不同的校区,近年来由于衡中的名气太大,分校都开到了其它省份。
但追根溯源,河北衡水中学是源头,它也是公办高中,只针对衡水市初中招生,坐落于市区;后来衡水中学联合社会力量开办了衡水第一中学,位于郊区衡水湖畔,这是个民办高中,注意,重点来了,作为民办高中的衡水第一中学,可以面向整个河北省招生,甚至某些外省考生也慕名前来。

至于衡水中学实验中学,它和衡水第一中学一样也是民办高中,也是面向河北其它地市招生,但是招生规模比较小,招生标准也比衡水第一中学低一点。如果说衡中和衡一是亲儿子,这个衡实呢......算是庶出吧。
好了,衡中的系统咱们基本搞清楚了。这真是相当复杂。这么说吧,你可以理解为衡中=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这两个校区师资完全一样,也可以无缝切换。
但严格说来,过去这些年我们印象中那个在高考中大杀四方,经常出现100多个以上清北生,囊括了整个河北省一多半清北生源的衡水中学,其实衡水第一中学功劳更多一点。

原因咱们下面说。
好了,提到衡水中学,大家都知道它被戏称为“高考工厂”。说的是这里的学生完全被培养成了做题机器,有人说衡水中学放假不是论天算,而是论小时算,由此可见一斑。
在衡水第一中学所在的衡水湖附近的酒店,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天,房价全部爆满,价格直接翻番,你道是为何?原来这是河北其它地市的家长来看自己家在这读书的傻儿子来了。
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据说高中都可以双休;咱们湖北这种高考大省,很多县一中搞双周休,每2个星期放2天半假(即周五半天、周六周日2天),让学生回家一趟;而在衡中这里据说是3个星期甚至4个星期才放一次假,让孩子看看爸妈。
衡中的学生在寒假学习计划表都排得如此满满当当

就不要说平常啦。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0点下晚自习,这种节奏咱们湖北大多数考生也都很熟悉啦。

所以,很多人说衡水中学是靠榨取学生的时间,靠这种拼命刷题,取得了高考的成功。
但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并非衡中系的衡水二中,据说在时间管理方面比衡中更加残酷。
但几个人听过衡水二中?听过的人也都以为它也属于衡水中学吧?
作为一个从重点高中考上985的亲身经历者,我个人的体会,一个人的高考学习成绩好坏,一大半取决于他的天赋,可能有20%取决于老师水平,大概只有10%取决于刷题量。
一个真正的学霸,他甚至不需要任何老师,光是靠自己看各种教材和教辅资料,完全可以考上清华。当然这不是说他就不用上学了,而是说学校和班级主要是给他提供一个学习氛围而已,我们村里几十年来唯一一个清华大学生,上高中以后基本就没听过老师讲课。
所以学习这个事儿,天赋真的特别重要。有太多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进入高中以后,无法理解数学和物理的某些概念,那这2门功课他就怎么也学不好,再怎么刷题也没有任何效果。
衡水中学每年出150个清华北大,常年霸占河北省高考前10名、前100名中的80%,难道真的是因为衡水中学教学水平特别高?
无他,唯掐尖而已。衡水第一中学可以面向整个河北省招生,把所有河北省的尖子生都掐了过来。
但前面提到的这个衡水中学,它是公办高中,并不能跨区域在河北省各地市招生,只能在衡水区域招生。
然而,随着衡水中学名气越来越大,河北省其它地市小学生都把学籍办到了衡水,为的就是通过中考进入衡水中学,这等于是提前掐尖。
因此,衡水中学模式,不仅仅是高中阶段在全省掐尖,而是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全省掐尖了。
如今,湖北省华师大附中初中部在全省招生,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套路,试图从小升初阶段就掐尖。
如果说中考招生,各地市还可以想一些办法把尖子生留在本地,但是从小升初阶段就恰尖,其它地市根本竞争不过省会学校啊。
所以,才会闹出湖北各地高中集体抵制华师大附中这个事儿。
说白了,全部都靠掐尖。把全省的尖子生恰完了,集中到一个学校。
但是,衡水中学这种吸干整个河北省的尖子生的模式,绝对是不健康,不科学的高中培养模式。
吸干整个河北,成就一个衡中,要它何用?
要我说,河北考生高考的痛苦,有一半都是源于衡中模式。
我们常常说一个词:内卷。
什么是内卷?河北的衡中模式就是严重的内卷。是非常严重的省内内卷。
清华北大,以及所有其他985高校,每年在河北的招生名额基本固定,通过这种压榨考生时间,拼命刷题的模式,纵然提高了高考成绩,使得河北省每年高考700分以上人数全国最高,那又有什么用?
清华北大会因此多给河北省增加哪怕1个名额吗?
河北考生付出了比其他省份考生更多的痛苦,并不能保证自己可以比其他省考生有一个更好的学校上。这是何苦呢?
如今,很多省份都想学衡水中学模式,都想在全省掐尖。就像这次湖北的华师大附中,也想提前全省掐尖。搞军备竞赛,引发了其它地市高中愤怒,集体抵制。
闹出了大新闻。
何必呢?
何苦呢?